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已表现出内在稳定性

http://www.CRNTT.com   2014-04-18 08:29:19  


 
  3月出口贸易增长出现6.6%的下降,环比下降3.4%,贸易顺差也显着收窄。这些变化除了季节性因素以外,还不能不考虑两个较大的因素。第一,去年中国贸易总量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占了全球贸易市场份额的9%左右。在全球贸易规模没有大幅扩大之前,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增长会受到国际市场贸易规模增长的限制。当一国贸易达到一定规模后,改变持续大幅增长状态也是规律所致。第二,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对外转移早就开始了,这也是劳动力比较优势改变带来的必然趋势。当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其出口订单和生产也自然会转移到国外,国内的这部分出口减少也属必然。当这种加工贸易企业对外转移累积转移到一定程度,加工出口规模就会有显着改变,这恰与当年国际出口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到中国以后,中国出口大幅增长的情况完全一致。随着出口加工贸易企业不断转移,要是国内的出口产品结构调整还没有跟上,那中国的国际贸易出现逆差也不是不可能的。不过,近期广交会似乎透露出下半年出口贸易或许比较乐观的信号。

  再说CPI。一季度同比增长2.3%,环比下降0.32%。无疑,CPI同比在增长,环比下降只不过说明增幅有小幅下降,完全不包含经济未来下滑进入通缩态势的任何趋势性变化的信息。另外,CPI是经济态势的重要指标。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变化,显示通胀水平处于平稳状态。CPI平稳,再明确不过地告示天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平稳。

  有观点认为,CPI在3.5%的可承受水平之下给宽松货币政策留下了空间,极大强化了资本市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这种认为通胀形势平稳银根就要放松的观点,是对货币政策缺乏基本认识的表现。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工具,货币政策是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逆周期调整的。若经济过热,会导致通胀,货币政策就会收紧;若经济大幅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那货币政策就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创造就业。如果经济增长平稳,并未过热,也没有衰退,货币政策就不应过多去干预经济活动,制造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波动。从本质上说,宽松货币政策是危机政策,在经济平稳运行期间,稳健才是货币政策的取向,货币市场每周的一些调整,都不应被过度解读为货币政策取向的根本改变。把通胀平稳的态势解读为货币政策取向改变,不免又犯了常识性错误。

  文章指出,依据出离了“危机思维”的数据变化原因分析,一季度的数据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都不是依靠刺激政策能够解决的,都不是“降准”印更多钞票所能解决的。一味“预期”印钞票和其他刺激性政策,要么是没弄明白问题根源,要么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希望借政策套利浑水摸鱼之嫌。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