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你可能不知的光伏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3-06-06 10:41:28  


 
  光伏产业被看好之后,服装、纺织、耐材、防盗门、小钢铁、煤矿、玻璃、钢帘线、起重机等行业的企业都纷纷转型做起了光伏,可见门槛之低。当然,也不是说光伏产业科技含量就低,相反,在国外,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致力于研发用别的材料来替代硅,以便大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光伏产业要人力,更要财力。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要投入的钱很多,设备、原材料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更不用说人工等费用了。因此,也就难怪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去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整个光伏业负债率已超过70%。

  ■ 误区背后是光伏生产大国为光伏消费大国“做嫁衣”

  一方面,中国的光伏产业为外国带来了环保发电、上游产业发展等诸多福利

  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约合1665亿元人民币)的光伏产品,出口量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70%,占中欧贸易总额的7%左右。足以证明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流向。不过,欧盟的“反倾销”可能只是起到“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在此之前,美国也有类似措施,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国内的光伏产品产能早就过剩,许多企业在两三年前就开始举步维艰。而在今年3月20日,中国昔日的光伏标杆企业——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整。

  欧盟内部非常多的人反对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限制。这是因为,中国光伏产品价格极低。原本购置光伏设备开销很大,导致光伏发电的成本几乎“完爆”火电、水电、风电等其它发电方式。在中国的低价产品横行下,许多家庭、单位反而更用得起光伏设备。更主要的原因是,尽管下游产业受到冲击,举步维艰,因此对中国光伏产业发难,上游产业却受益颇多。中国机电商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7.64亿美元,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额的20%;进口银浆3.6亿美元。此外,几年来,中国累计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80亿元的光伏生产设备。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是一个道理,用低人力成本、环境来“补贴”世界。而许多业内专家就指出,中国的光伏产品便宜是没算环境等隐形成本,另外很多质量并不过关。

  另一方面,提供了环境和人力成本的中国,光伏发电却并未在国内推广开来

  反观中国,尽管国家推行了好几年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但是效果并不好。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的统计,太阳能发电在中国整个能源结构中依然微不足道,据统计,2012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仅为35亿千瓦时,仅占全国发电量的0.07%。

  ■ “冰火两重天”溯源:畸形的产业发展推手

  政策过分“扶持”行业:骗钱的空壳公司也来了,产业一片乱象

  和节能减排有关的光伏产业,一度被视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从十多年前开始就受到各种扶持。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光伏产业老大无锡尚德为例:它在2001年成立,属于中国最早的一批光伏企业,而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当地政府包括资金在内的鼎力支持。甚至在后来,企业上市事宜被股东阻挠时还出来干预。究其原因,能源分析师韩晓平认为,“大家觉得光伏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上我们的这个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太多的技术,更多的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同时还有一些是高污染的、高能耗的,这些产业在国外不做,转移到中国来。而地方通过这个事情能够更多地圈一个地、搞一个开发区,能够发展自己的经济、能够增加GDP、增加它的税收。”各地政府对光伏这样的高科技一时间趋之若鹜,提供土地、资金、税收等全方位支持,都认为能够成为地方GDP增长的门票。据说最多的时候,全国各地有100多个光伏产业园。更高一级的政府也重视光伏,“四万亿”计划就有它。结果看到有好处,对光伏没有了解的人们也蜂拥而至,业内人士就说,“前几年,太阳能企业把材料往上一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朝阳产业,名头很响,哪怕是很小的一个企业,都有可能在创业板上市。”更有甚者,就是为了骗钱、圈钱而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