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2-06-19 08:19:00  


 
  中国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才刚刚起步

  文章称,事实上,中国银行和金融企业的跨国经营还非常滞后,可以说才刚刚起步。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步伐和速度,大大超过了银行和金融机构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步伐和速度。

  目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里,由于长期历史积累和不断发展,海外网点最多者是中国银行,中行在3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个左右分支机构。但是工行、农行、建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数量还不多,主要分布在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几个金融中心,国际化和跨国经营才刚刚拉开序幕。从收入和利润指标看,几乎所有中国商业银行都是本土银行,一家跨国银行都没有。中国银行比较接近一家真正的跨国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各项经营指标里,海外业务占比非常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要创造中国真正的跨国大型一流银行集团,还有很长的路。

  单纯从经营指标看,中国已经有三家银行进入全球前十名,进入全球100家或1000家大银行之列的数量已经不少。然而严格来讲,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的国际性银行。欧美银行,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的大银行,才是真正的国际性银行,譬如花旗、汇丰、渣打、JP摩根。这些国际性银行的收入和利润少则50%来自海外市场,多则80%以上。欧洲一些银行譬如德意志银行、UBS等等,国际化程度也非常高。与这些跨国银行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还有非常巨大的差距。

  还应该指出,即使是中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多数也还没有进入当地银行金融服务业的主流,还没有成为当地银行金融业的重要角色。

  当然,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成功改制上市之后,加快了走出去和跨国扩张的步伐。譬如工行上市后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和其他一些银行,农行今年先后开设了伦敦和首尔分行,还有其他分行正在筹备中。我们应该看到进步,肯定成绩。

  中国银行金融业跨国经营进展缓慢的原因

  文章表示,中国银行金融跨国经营起点较晚,主要原因是中国银行金融业真正开始朝市场化方向发展的时间非常短。

  1980年代后期,中国银行金融业才开始部分市场化改革和发展。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其他一些股份制银行的诞生算是标志。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完成改制上市,进入资本市场。直到1990年代,中国银行业的主流机构,即所谓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都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和思维。中信、光大等其他绝大多数银行也不例外。计划经济思维和行政管理模式,没有实现市场化经营,自然谈不上跨国经营和走出去。

  直到2003年之后,中国国有银行才逐步完成改制上市,开始从根本上转变为市场化经营模式。2004年,交通银行率先开创了三步走(重组、改制、上市)的国有银行改革模式,国有大行成功迈进资本市场。随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改制上市都取得巨大成功。中国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取得里程牌式的伟大成就。只有当市场化改革成功之后,国际化、走出去、跨国经营才能真正提上议事日程。

  当然,成功改制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并不意味着中国银行已经完全成为真正市场化的金融企业。市场化改革可能最多只完成了60-70%。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激励机制等等离真正市场化、国际化的一流金融企业还非常远。所以,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一再强调,中国银行业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彻底摆脱行政化管理,完全实现市场化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行政化管理的金融机构当然没有多少动力到海外扩张。中国银行改制上市之前,可以说基本没有动力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是到1990年代后期才开始快速走向国际市场。新世纪之后,才真正开始大踏步走出去。所以中国银行金融业跨国经营进展缓慢是有内在客观原因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