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陈季冰:香港特首选举之后

http://www.CRNTT.com   2012-03-31 09:29:14  


 
  “香港困境”的本质

  事实上,这些年来,中央政府一如既往地给予了香港许多支持。去年8月李克强副总理到访香港,不仅代表中央再次表达了对特区发展的信心和支持态度,也对推动正在如火如荼壮大之中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人民币直接投资以及粤港两地基础设施合作等产生了显着的积极作用。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下层的普通香港民众而言,中央派发的这些经济政策“大礼包”带来的最终好处最终都落到了像李嘉诚那样的富豪口袋里,与自己毫无关系。相反,他们自己却必须承担由于来自大陆的人员、资金不断增加而导致的资源紧张、通货膨胀和拥挤嘈杂……换言之,他们从越来越紧密的陆港一体化中收获的只有坏处。

  这的确触及了当下千头万绪的“香港困境”的本质,但若进一步追根溯源,我们或许要从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指导思想这一根本源头上去做检讨。

  正如有识之士事后才敏感地认识到的那样,中央政府对回归后的香港的最高目标是实现所谓“港人治港”。但是,对于这个如今人们天天挂在嘴上的“港人治港”的潜台词,很多人一开始不太明白。简言之,中央政府多年来一直对香港奉行一套“精英治理”的现实主义理念,倚重的主要是香港的商界领袖。作为反过来的投桃报李,当年殖民地时代一向支持英国统治的香港大亨们几乎顺理成章地成了北京的盟友。

  客观地说,在回归最初,这一套策略发挥过巨大而成功的功效。在那个看似人心浮动、风雨飘摇的艰难岁月,一批大资本家、大企业家依然选择留在香港,不仅为香港留下的支撑日后稳定发展的资金、技术和就业岗位,也在社会心理层面对这个素来将商业放在首位的亚洲金融中心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记得当时流传在市民中的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就要回归了,李嘉诚都不走,我们怕什么?

  可以看到,基于《基本法》的几乎一切制度设计,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包括上面提到的特首以及立法会选举制度。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和阶段性的。过分倚重经济精英的政治治理结构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即香港无论在立法、行政还是司法层面,其政策和执行均天然地偏向于这些经济精英的利益。在我看来,这是过去15年来香港社会的贫富分化反而比港英当局统治时期拉得更大的制度根源。我在这里必须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绝不是说香港的“精英权贵们”在日常行使职权的过程中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甚至徇私枉法、贪污腐败。香港是著名的法治之地,政治的公开和自由无需太多质疑,精英群体个人的道德素养也依然令人肃然起敬。我的意思是,由于普通的升斗小民缺乏参与政治的足够空间,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规则天然而微妙地有利于有钱阶层。

  但眼下,香港普通小民开始认识到并越来越不满这种日益僵化的利益格局。从很大程度上说,作为特区政府中举足轻重的现任高官,唐英年在本期特首选举中的惨败,也曲折地反映了香港大多数民意对政府施政的不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