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郑永年:开放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生命

http://www.CRNTT.com   2010-12-09 09:17:09  


 
必须建设开放性政党制度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所经历的变化越来越体现为文明性,就是说中共开始呈现一个开放性政党的特点。这也就是中共和前苏联、东欧国家区别开来的地方。中共作为惟一的执政党,在社会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选择的是向各个社会群体和利益开放政治过程。这种选择也是文明特征的使然。

   就社会群体来说,进入中共的政治过程,也是最有效的利益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中共在前些年提出的“三个代表”,很典型地表明中共必须要代表不同社会利益这样一种现实的认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化最显然的一个特点就是中产阶级的兴起。中国包括私人企业主在内的中产阶级的人数并不大,但其业已表现出很强烈的参政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执政党与时俱进,不仅给与包括私人企业在内的非国有部门提供宪法保护,而且也容许和鼓励私营企业家入党参政。

  代表不同社会利益也表明中共自身必须具有开放性,就是说要容纳不同的社会利益于同一个政治过程之中。中共党员成分变化也能说明这一点。在毛泽东时代,工人农民解放军占绝大多数,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专业人士和新兴社会阶层的党员人数越来越多。如果说西方采用的是“外部多元化”,中国政党制度所体现的是“内部多元化”。各种利益先“内部化”,即容纳进现存体系,在体系之内争取利益和协调利益。

  中国执政党的这些变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开放式建党”的趋向。如果承认中共是中国政治核心,那么政党政治的改革也是中国政治改革的核心问题。从开放的文明特质来说,开放式建党,建设开放性政党制度必然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大趋势。

  从这个角度来解读中共十七大的中国民主模式,即党内民主引导人民民主,就显得很有意义。党内民主是要强化执政党作为政治主体的地位。政党的开放性,就要用党内民主来保障。

  任何组织都有其利益,没有利益就没有责任。但作为惟一执政党,就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否则又会走上传统皇权的道路。作为惟一的执政党,中共必须是个开放体系和政治过程。

  党内民主的另外一项相关的任务,是维持整个社会体系的开放性。诚如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教授所证实的,即使在具有外部开放特征的西方多党民主国家,也必然产生各种具有排他性和封闭性的利益集团。奥尔森非常悲观,在他看来,除了革命、战争和大规模的冲突等手段之外,很难消除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但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已经表明,维持体制的开放性是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最有效方法。很显然,要克服既得利益就必须拥有一个克服者,那就是一个同样具有开放性的政党。

  根据中国文明的特点,政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开放政治。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今天面临的很多政治问题可以用开放性不足来解释。开放性不足,政权运作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大问题。最主要表现是体制性腐败。就中国情况而言,最主要问题就是一些掌权人物没有外在的制约。这是开放性不足的结果。

  同时,政治的封闭性影响执政党和人民之间的沟通。要代表人民的利益,执政党本身必须是社会的内部分子。政治不向社会开放,或者开放度不足,执政党及其政府的意志就不能确实反映人民的意志。长此以往,执政党及其政权就会有和社会失去相关性的危险。

  如果执政党的开放性不足,其制定的政策即使具有良好愿望,也很难转化为社会现实。开放性不足还表现在体制内部。例如,在给予新兴阶级名副其实的政治参与权的同时,包括农民、农民工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没有非常有效的政治参与管道。这些传统社会阶层一旦被排除在正式的政治参与管道之外,就会努力追求非正式的政治参与管道。这种情况已在近年表现得非常清楚。

  因此,在政治领域有好的政治开放和坏的政治开放之分。好的政治开放是一种社会各阶层的均衡参与,而坏的政治开放是一种不均衡的参与。参与越不均衡,负面效果就越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