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中美战略博弈将深度相持

http://www.CRNTT.com   2023-01-26 00:15:11  


 
  二是,《战略》认为全球化需要进行重大调整,这意味着美国将以更具进攻性的经贸战略来限制中国向外拓展经济影响力。拜登政府在《战略》中承认全球化曾让美获益巨大,但同时强调要依据国际形势剧变调整原有策略。在这些“剧变”中,拜登政府着重提出中国的“双重身份”:其既是美国“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又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美国要为全球经济设置“一项积极议程(affirmative agenda)”以“充分获取21世纪的经济收益,又促进美国工人的利益”。这反映出,拜登政府不再将全球化的绝对收益视为必然,要采取更加内向化的经贸方法在国际经济、贸易和科技领域“圈地自重”,以区域化、意识形态化的复合型经贸战略构筑新的战略联盟,在不与中国全面脱钩的条件下让中国拓展对外战略利益承受更明显的体系性压力。换言之,拜登政府要通过各式各样的“精密小网络(latticework)”让中国感到“被针对”“被围困”,以此达到“塑造中国周遭外部战略环境”的根本意图。

  三是,《战略》规定了美国“战略成功”的具体要求,同时在为“赢过中国”设置最终状态。在结语中,《战略》描绘了美国“预想中的成功”应是什么样子,包括国内实力增强,对外盟友体系深化、在大国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军事威慑更加强悍、美式国际秩序愿景重新引领世界等。从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公布的战略文件来看,如此鲜明地对自身的“成功愿景”给出清晰定位的文件是不多见的。换个角度理解,美国阐述这一“战略成功”的样貌,根本是在回答“美国怎样才算赢得对华竞争”。这个问题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拜登政府决策幕僚深入思考的问题:拜登政府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曾于2019年在《外交》杂志上联名撰文《没有灾难的竞争:美国如何同中国既有挑战又能共存》,当时还没有走上现职岗位的两人在那篇文章中明确提出开展对华竞争需要回答“怎样才算在竞争中获胜”这一基本问题。⑦从这个角度来看,《战略》是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切入,集中阐述了美国对华“为何要争”、“争的是什么”以及美国怎样才算“争赢”等关键问题,可谓美国对华竞争首份完整的“路线图”。若回溯历史,此份《战略》的核心构思神似1950年美国正式确立对苏联“遏制”政策的NSC-68号文件:当年的NSC-68号文件提出“自由世界”和“共产阵营”的全球斗争,如今的《战略》宣扬“民主同威权”的全面竞争。对中国而言,即便美苏争霸的两极对抗不会完全复演,美国对华系统性、全面性的压制也将长期持续下去。

  根本上,拜登政府选择在中选前一个月抛出《战略》,是在向美国国内民众展示自由国际主义的“效度”,向海外盟友展示美国安全承诺的“信度”,向竞争对手展示战略竞争的“强度”,据以部分掩盖其执政困境,让内外都能感知到美国的“战略决心”,进而俘获盟友的信任和民意支持。拜登政府同中方领导人进行巴厘岛会晤,也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展开。

  三、巴厘岛会晤中的“美国心思”

  巴厘岛会晤是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两国元首在会晤时采取了同传形式,会晤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超过事先商定的时长。如此长时间、高密度的会谈交流,让双方的沟通更加充分,关切表达更为有效,这也是元首外交的重要意义所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