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政策将是今年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6-02-20 07:26:51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达到的目的

  如果我们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解为释放中国的发展潜力,那么,它应该是一次全面的经济清洁过程,是一次创造性毁灭,旧的要让它过去,新的要让它到来;同时,它也是中国深化改革的标志,是经济二次腾飞的前提。如果要达到以上目的,以下几件事情非做不可:

  一是要创造个人、企业、政府三者利益一致的经济环境,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事实上就是这一机制设计理论的典型代表,它统一了个人、企业、政府三者的利益,从而促成了中国超过30年的超高速经济增长。但这种共同利益的基础在前几年已经遭到了破坏,因为城市土地价值的不断上升,地方政府财政已经不需要依靠高速经济增长来获得,卖地是最好的选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和个人都在追求社会保障的完善。因为三者间利益诉求的差异,使得过去追求经济增长的动力失去,特别是企业被放置在一个孤立的地位上,经济减速在所难免。如何兼顾三者利益:首先是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再者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必须与经济增长的水平有关、与企业经营的好坏有关、与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有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高低有关,它不能扭曲人们的行为,更不能投机取巧脱离经济环境。从而使政府利益与整体经济的利益相一致,而不能凌驾于经济之上。最后是要鼓励个人从劳动中获得收益,按照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获取收益。我们认为,重塑和协调三者的利益关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应该是首要任务。

  二是重点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切实实行。首先,动员式经济的转型。中国的第一次经济腾飞,运用的是动员经济型模式,这种动员式的经济增长,好处是政府激活了全社会的积极性,但带来的副作用是价格体系的扭曲、内外失衡、过度投资及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但须注意的是,目前所采取的很多措施也是行政化的,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形成动员型经济的翻版。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和行为。以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全社会对市场经济已经适应,企业也有了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政府已经不再需要在经济生活中的一切领域扮演具有控制力的角色,可以放手让市场和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动员型经济的转型的关键是合理确定政府的定位,使其从经济增长的带领者转化为发动者,从前台走向幕后。其次,明晰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进市场化改革。首先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垄断,推行政企分开;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打破各种资源流动尤其高层次人力资本流动的制度障碍,解决资本市场、要素流动、基础设施、信息等领域的割裂问题;打破行政干预所导致的横向、纵向经济分割,切实发挥经济网络的集聚、关联效应,增强城市化的空间配置效率。其次,推进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的转型和改革,形成高端服务业市场,提高服务业质量。第三,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目标是使税制由工业化阶段的间接税制逐步过渡到城市化阶段所要求的直接税制。

  三是要创造明确的预期,让人们看到希望。预期和激励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词汇,激励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而预期是政府宏观管理的核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人们能不能形成一个好的预期,预期是信心的前提,只要人们对中国的经济预期向好,努力才会得到好的回报,市场参与者才会去努力。政府行为是市场预期形成的重要来源,所以创造好的预期,应该是政府宏观政策的出发点。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