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郭震远:两岸政治关系定位 溯本求源

http://www.CRNTT.com   2014-04-18 01:01:52  


 
  1949年以后,中国内战实际上处于僵持局面,所以中国内战的结束只能由内战双方共同确认、宣示,而不可能由台湾单方面确认、宣示,台湾的单方面行为是无意义的,完全不表明中国内战的结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所谓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其制订和实施与中国内战虽有关系,但从来不是与内战直接相关的双方共同文件。这一条款的制订和实施从来不是中国内战爆发的标志,其被废止也与内战是否结束无关。1948年5月,在南京的“国民代表大会”颁布“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并开始实施。这时距中国内战全面爆发的1946年6月已两年,显然这一条款的颁布与内战的爆发完全无关;更重要的是,这一条款颁布并实施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完全掌握了战场的战略主导地位,作为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四个月后就将打响,而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也仅有一年零五个月。显然这些都表明,这一条款的颁布与实施,与中国内战的爆发完全无关。所以,这一条款的颁布与实施,不是中国内战爆发的标志,而是内战进行的产物,是“国民政府”方面为挽救局面而采取的措施,除把中国共产党定性为“叛乱团体”外,其他条款都集中于对“国民政府”控制区域内的动员、管制,以集中全力挽救战争败局。这虽然与内战战局的变化密切相关,但与内战的爆发无关。1991年4月,在台湾举行的“中华民国国民代表大会”宣布中止“动员戡乱时期”,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至今很多台湾人士坚持认为,这表明中国内战已经结束。但这首先没有法理基础,因为如上所述,这一条款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中国内战没有直接关系,其颁布、实施,都只是“国民政府”出于强化对自己控制区域的动员、管制;而其废除则是为了推进所谓“宪政改革”的需要,都与内战没有直接关系。须特别指出的是,由台湾单方面宣布内战结束,完全没有意义。事实上,1991年以来,中国内战一直在继续,虽然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两岸之间的敌对情绪和行为都十分严重,尤其台湾方面对大陆的敌意明显。1991年至今,台湾方面发表的“国防报告书”等文件,一直以大陆为台湾“最主要的安全威胁”,并一直以此为坚持对美军购的重要原因。即使2008年以来,逐渐放松了对大陆人士赴台的限制,但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其理由同样是“台湾安全需要”。同时,两岸宣布终止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签订和平协议等真正结束内战的动作,都还难以预料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进行。这些都表明,2008年以来,中国内战确实逐渐缓解,但却完全没有结束。中国内战1946年爆发至今没有结束,已延续六十八年,而且肯定还将继续延续。这形成了中国内战最重要的特点,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内战爆发的原因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个国家内的若干政治势力,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引发战争,近现代中外内战的大多数属于这一类,这类内战不破坏、改变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另一类是,参与内战的一方,以所谓的争取“独立”为目标,这类内战直接涉及爆发内战国家的领土主权变化,在近现代中外内战中也有所见。内战爆发后,引发内战原因就成为内战双方追求的目标,并进而形成内战的内涵。须注意的是,在现实中还存在内战进程中,内战内涵可能发生转变的现象。通常是由争夺全国统治权,向争取“独立”转变。中国内战就正在发生这种内战内涵的重大转变。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及若干离岛后,执政的蒋氏父子坚持反共,但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所以四十年中,中国内战内涵基本未变。但在随后李登辉、陈水扁执政的二十年中,他们日益明确地放弃了争夺中国统治权的目标,同时日益明显地以所谓的台湾“独立”为目标。迫于大陆的坚决反对和国际社会的严重忧虑,李、陈最终不敢公然宣布“台湾独立”,但却全力鼓吹和推行,台湾或“中华民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的主张,并在台湾岛内形成“主流民意”,而且其恶劣影响在2008年以后继续保持。实际上,1991年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正是李登辉推进“宪政体制改革”、“民主化”的开端,也是明确台湾“独立的主权国家”地位的开端,以及中国内战内涵发生重大变化的开端。中国内战的内涵,由双方争夺中国的统治权,到台湾方面企图“独立”和大陆方面反“台独”、反分裂的重大转变,对于两岸关系,甚至对中国的历史都有非常深刻的重大影响。显然,中国内战内涵的重要转变,是以中国内战延续的时间漫长为前提;而内战内涵的重大变化,又必将导致内战的进一步延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