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http://www.CRNTT.com   2009-01-22 10:16:25  


 
  我校硬件的缺失也是举世皆知的,教室少与全校性必修课程人数多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随时存在。由于教室少,就不可能实行小班授课,加上我校文史教师的数量非常有限,任课教师的时间与精力也不容推行小班制。采取400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课(此课还曾在学校大礼堂开讲,学生多达近千人,创下全国最高记录),就难免影响授与受的双向效果,课堂秩序的维持就只能依赖学生的自觉。不管学生是否爱学,课后的辅导答疑与作业练习都成问题,虽然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投入该课程的讲授,尽可能互相配合。 

  至于考试命题,由于中华文明的时空范围很广,已经邀请的任课教师又多,这就需要尽量兼顾各位师长的授课领域,调动各位师长的积极性,不能拟定一题或两三题了事。而出题多,扣分的几率就相对要高些,如果既不认真听课,又不适当复习,完全不把此课当一回事,个人的考分与整体的平均分数也就很难提高。加上校方将授课对象定在大一新生,如果考题偏大,也不利于他们提高考分。 

  二、“考题难”质疑 

  我在高校任教已逾26年,与我的团队同事一样,本着一份职业感与责任心,对各层次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乃至博士后合作者)都有一定的要求,即便是某些宠得像太阳的学生,我也敢于行使批评的权利,并不毫无原则地牵就学生,更不讨好学生,但在考试的问题上,我和一些同事又倾向于适当照顾他们,从未在命题与判分中去卡学生。由于考分是要进入学生档案的,还要伴随他们的成长,影响未来的就业与岗位提拔,非同小可,我就主张培养过程适当从严,结果从宽。再说,你们一年级同学刚刚告别中学的应试教育,告别双亲与故里,不一定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而且新生的专业课程还不少,政治与外语课程也不减,即使对中华文明很有兴趣,也不一定有充足的时间围绕《中华文明通论》课程,去自觉地阅读师长布置的参考书目,答题思路与表达形式也未必能从中学应试教育的死板模式中迅速解脱出来,就需要适当照顾,这次我就请每位任课教师先拟出4题左右,由我选择其中更容易的1题,综合成卷,各位师长都很配合。 

  兹将试题附录如下: 

  《中华文明通论》必修课试卷 A卷 (开卷)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8分) 

  1、宗法制度 

  2、封建 

  、张家山汉简 

  、禅宗 

  5、王阳明 

  二、问答题(共60分,每题20分) 

  1、儒家如何用文化治世? 

  2、简述唐宋文化的基本特点。 

  3、试论我国传统文化转型的艰巨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