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87亿多元建成的甘肃省天水至定西段高速公路,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骨干道路——连霍(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条路通车约半年就出现坑槽、裂缝、沉降等重大病害,部分路段不得不铲除重铺。于是,这条被称为“畅通甘肃东大门的发展之路、希望之路”的高速公路,顺理成章地被当地百姓斥为“豆腐渣工程”。
幸亏是通车仅仅半年时间就原形毕露,要是天定高速公路再“坚强”一点,撑个一年两年才显病态,当地官方完全可能亮出另外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为其过于反常的速朽找到说辞。比如,百年不遇的地质灾害使然,严重的超载运输碾压使然等等。而通车时间实在太短,这些理由显然难以服众。如何向公众交代,大抵是让这条路的建设管理部门官员挠头的事。虽然我们不能排除,某些官员在面对舆论危机时往往具有超常的应对“智慧”。
一般情况下,就算达不到年限标准,但仅使用半年时间就现出“豆腐渣”原形,不能不让公众生疑。天定高速公路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张志勇辩称,这与偷工减料无关,可能是铺路时有少量的水渗入引起;至于沉降问题,则与地质构成有关。那么,相关部门对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是否严格,有无转包现象?在施工的各个环节有没有实施有效监督?在道路建设的前期,设计图出来后,有无会审图纸,各种材料的室内试验数据如何?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强度,是否要调整方案?铺路时为何没采取防水渗措施?沉降问题难道不是公路设计和施工之初就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这自然给人以“狡辩”多于解释的印象,和许多“短命工程”成为焦点一样,相关部门很不明智地选择了答非所问、欲语还休、大打太极甚至“栽赃嫁祸”于地质条件等。被逼急了,才极不情愿冒出一句“如果从招投标开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好,一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从表面上看,这种回应的态度是认真的,用词是专业的,但这些意图封死问责途径的回应方式因缺乏诚意,不仅难以平息舆论,反而容易“激怒”公众。张志勇副主任信誓旦旦称没人敢在偷工减料上做文章,其出发点和用意,不外乎是试图推卸监管责任,封堵公众的腐败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