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家的明令禁止视同无物,公然一掷千金“三公经费”,而“肇事者”居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县,这就更加不应该了。无独有偶,翻阅一下近期新闻,越是国家级贫困县,越能折腾出“大手笔”,比如耗千万搬运“神石”欲创吉尼斯的甘肃古浪,50亿造“夜郎古国”的湖南新晃,举债2亿元“申遗”的贵州荔波……无一不是“穷折腾”。
“穷折腾”颇受争议,争议就在于严重违背了发展方向、背弃了肩负使命。对于基础差、底子薄、民生需要迫切改善的贫困县而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唯一的现实任务,本应是“勒紧裤腰带”,集中财力于医疗、教育、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脱贫”大计,怎么能拿着“大家脱贫”的钱去“服务领导”?令人玩味的还有,负债经营、负重前进的国家级贫困县,又从哪里获得的一掷千金?这好比靠周济才吃得上饭的贫困户大张旗鼓吃了顿红烧肉,免不了遭人诟病。
为何国家级贫困县顶风“穷折腾”,是谁给了他们胆量?近年来,为了扶持国家级贫困县,国家先后在财政、税收、产业等方面给予了大量优惠投入,而一些审批、监管环节对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路绿灯”,偶有处罚也都“雷声大雨点小”。因此,仗着国家的财政补贴、政策倾斜,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胆子越来越大,大手笔的“穷折腾”是屡禁不止。道理很明显,一旦政策手软一点,监管眼松一点,便会造成贫困地区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一点,像湖北秭归县奢华接待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话又说回来,板子也不能全打在贫困县身上,仅就秭归县而言,也有难言之隐。一是“吃罪不起”,巡视组不只检查秭归县一家,其他县都一掷千金,你让秭归县怎么去搞特殊?再穷不能穷接待,再苦不能苦领导。二是“巴结不及”。国家级贫困县成天盼着的就是上级领导来视察,现在上级领导主动来“接地气”,如果不服务到位,领导们回去还不给自己小鞋穿?所以,国家级贫困县的“穷折腾”归根到底也与“上级因素”挂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相对贫困地区来说,改善民生始终是压倒一切的“第一工程”。我们希望贫困地方进步,更盼望贫困地区的百姓富裕,而舍弃民生大计的穷折腾,则是希望越少越好,因为“穷折腾”的结果只能是“穷者益坚”,永远也脱不掉“国家级贫困县”这顶落后帽。(时间:9月15日 来源:四川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