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海油回应海上漏油事件 称泄漏范围仅200平米 |
媒体引述相关人士的话称,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泄漏范围只涉及200平方米左右;而这与此前媒体报道的“长3公里、宽二三十米的溢油带”显然差距甚大。具体的溢油数量、污染影响究竟怎样,由于没有一个权威说法,公众自然不得而知。不仅公众不知道,就连事故发生地的沿海各级政府部门,同样也是毫不知情。仿佛海上漏油只是中海油的公司内部事务,根本与外界公共利益无关,既无须向社会披露信息,更遑论赔偿事宜。
当然,中海油这样处理漏油事故,也许只是出于一种习惯。因为对中海油来说,出现漏油事故不予披露,从来就是一个霸道的企业惯例。这些年来,中海油屡次发生海上漏油事故,却几乎没有过完整的公开说明:发生没发生不知道,处理没处理不知道,有主事故成了无因污染,受害者也只能自认倒霉。令人不解的是,难道发生在陆地上的污染是污染,发生在海上的污染就不是污染,不仅无须问责与赔偿,甚至连公开信息都免了?
就拿这次的渤海湾漏油事故来说,因为渤海湾是内海,自净能力本身就弱,加之渤海周围人口稠密,水产品产量很高,一旦人食用被原油污染的水产品,肯定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中海油瞒报漏油事故,所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岂能如此无视公众健康,抛弃起码的社会责任和商业良知?一家被曝人均年薪38万元的央企,究竟将公众的知情权、健康权和企业的环保责任、社会责任,摆放在了怎样的位置?
曾有报道说,“央企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花高价钱维护形象”,可是,央企在国人心中的形象绝不是高价公关出来,而只能是从每一件事上认真做出来的。涉及环境生态的公共事件,肇事企业第一时间公布信息,并与社会舆论保持沟通消除公众疑虑,不是什么道德高要求,而只是法律责任底线。身为央企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反而在事故被曝光后,以集体沉默的鸵鸟策略和网上删帖的粗暴公关,来应付公众的焦虑和困惑,焉能不失信于民、失誉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