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中评社香港4月3日电/法国《欧洲时报》4月2日载文《习近平访欧:实至名归》,摘要如下:
4月1日,习近平对欧洲11天的访问完美收官。在中国国家主席专机飞离比利时之际,身后留下一连串对“中国醒狮”的喝彩与惊叹。盘点“习旋风”所到之处,如春风化雨,润色开花;习近平此访可谓实至名归,功德圆满。
从“名”的角度观察,习近平此访创造多个第一:
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欧洲;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造访荷兰;中欧建交近4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欧盟总部。在这些“第一”之“名”背后,发出了中国重视欧盟,支持欧洲一体化、致力于深化中欧关系的强烈信号。
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是对欧洲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的支持;为此,习近平换回了欧洲“愿加深对中国发展选择的理解”,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观念的强化,对共同支持“多极世界”的确认。这一成果,赋予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新的内涵,就是“实”的收获了。
如果说,中法共同纪念建交50年,是“名”;两国元首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前加上“紧密持久”也是名的话,双方发表“中长期关系规划”,就是实实在在的进步。这一极为罕见的对双方未来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定位的文件说明,曾经“多变”的法国人在今天已经认识到与中国建立“长期关系”的重要性。这个实质性的进步,较双方签署180亿欧元的大单,更有实质性。习式外交至此“实至名归”。
众所周知,中德贸易一直一枝独秀,今天中德贸易额“一赶三”,是英法意三国总和。这个“实”,使双边关系基础稳固。甚至长期以来,“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一直没有添加“全面”的头衔的需要。但此次习式外交的精彩,就在于打破了这一“成见”。
习近平以希望中德关系不限于“买卖”的表述,进一步提升两国的政治关系。最后,两国公报在“战略伙伴关系”加上了“全方位”的名,使中德关系未来各领域发展空间顿时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