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直接关系到占人口比例最大多数的中国人的福祉。 |
中评社香港2月22日电╱即将出版的2006年3月号《中国评论》发表题爲“建设新农村需要新思维”的卷首语,全文如下:
2006 年无疑是中国农村发展年:从这年开始,持续二千多年的农业税被中央政府彻底免除;从这年开始 ,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正式起步。在新年伊始中央政治局举行的第二十八次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他号召全党“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
建设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直接关系到占人口比例最大多数的中国人的福祉。然而要全面改变数千年封建社会和小农生产形成的农村面貌,决非易事。新农村的培育与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想法与做法,是十分有害的。近代以来,由于长期积弱积贫、落后挨打,中国民众和领导人对于改变旧面貌普遍抱有急迫心情,导致了新中国历史上国家建设的几次反复。欲速则不达,深刻的历史教训不可不记取。
凡事预则立。建设新农村也是如此,需要妥为绸缪,以新思维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和规划,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一开始就能够合理有序地展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投入产出的效用。
建设新农村,首先在于提高生产力效率,这是农村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立足于建立农村的“造血机制”,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提高效率,是一切农村建设的首要考虑。政府帮助农民开通、硬化道路,通水通电通资讯,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其次,是需要创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制度。新农村建设,是由传统乡村社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农村社会转型。这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创制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又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建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机制。如浙江在解决农村用水问题时,引导农民创建乡村水利同业公会,政府将乡村水利设施出售给民营的水务公司进行物业化管理运作,由村民组建股份化水利公司自我运作管理“水事”。这种做法,不但解决了农民用水产生的矛盾,更使政府资金能够用于乡以上干渠和重大水利设施投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新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的创立,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
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固然需要设法把农村纳入国家正常的二次分配制度中,用以发展农村的公用社保事业, 改变农村的基本面貌;但更需要改变农村的精神文化风貌,改革农村的社会形态。 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农村各级基层组织改革的过程,而“管理民主”,显然是其改革的宗旨和目的。而且,还需要通过民主的方式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唯如此,才能真正建设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