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翟昆:胡锦涛访越 折射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未来
http://www.CRNTT.com   2005-10-26 13:38:46


今年7月18日,胡锦涛主席举行仪式,欢迎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访华。资料图片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电╱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访问朝鲜、越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昆今天为中评社撰文,评述胡主席今次出访越南的重要性、并前瞻中越关系的前景,文章全文如下:

  10月底11月初,胡锦涛总书记访问越南。此次访问有三大意义:

  一是睦邻周边之旅。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的睦邻外交活跃而富有成果,而尤以东南亚地区经营的最好。2003年,中国与东盟签署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宣言。东盟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地区组织,中国则是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国。今年以来,胡锦涛先后出访了印尼、菲律宾和文莱三国,此次访问越南重点在于巩固和提高中越之间的睦邻合作关系。因此,胡锦涛访越是中国睦邻外交的重要一步。

  二是经验交流之旅。越南推行并效仿中国式的改革开放经验,取得巨大成功。1990-2004年,越GDP年均增长率为7.3%,仅次于中国,列亚洲第二。从1990年到现在,越南年均GDP的增长率为7.3%,在亚洲仅次于中国。在中国制定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后,越南明年也将召开越南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为国家发展设计中长期规划。因此,中国的党建、改革开放经验对越南至关重要。

  三是为今后发展方向定调之旅。1999年,中越双方确定了指导双方关系的16字方针:“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胡总书记访越,预计将同越南领导人为中越关系的未来发展定调。政治上,预计两党将加强在执政兴国、改革理论上的交流与合作;经济上,预计两国将切实增强双方关系的经济基础,共同推动地区合作,应对全球化挑战等;安全上,预计将强化双方以和平,合作方式解决南海主权争端的共识和原则。

  中越关系前瞻

  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关系处于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好时期。最强有力的标志性成果是: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陆地边界和北部湾划分问题都成功解决,这表明中越间的政治互信有了长足进展。经济上,1991年中越贸易额为3223万美元,2004年增至24.66亿和67.4亿美元,分别增长76和209倍。今年,中国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今后,中越关系总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从全球范围定位中越关系,进一步扩大共同利益,增进互信,深化合作。

  在全球层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双方需要共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不被侵蚀或颠覆。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双方需要维护并推进共同的发展模式。作为正在融入世界经济的新弄潮儿,双方需要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双方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应采取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立场。

  在地区层次,作为地区合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双方应持以地区利益为重,逐步化解利益矛盾的态度,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10+1(东盟+中国)、东盟+3(中日韩)、东亚峰会(EAS)、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地区论坛(ARF)、亚欧会议(ASEM)的合作。

  在双边层次,在继续加强党际合作的政治基础之外,同时加强双方关系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民间基础。如大力推动“两廊一圈”建设,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等。尤其重要的是,双方应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指导下,共同寻找能被双方接受到南海共同开发方案,为和平解决南海主权争端而努力。

  中国东盟关系

  胡锦涛主席出访文莱、印尼、菲律宾、越南四国的成果有三种表述方式。用官方语言说,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关系又上新台阶;用学者的话来说,此次出访是冷战后15年,中国东盟关系总体上“进而不退”的一个新顶点。用最容易理解的话说,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也呈越来越好的上升趋势。

  一言概其因,这是中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以及“睦邻、安邻、富邻”等周边外交战略的体现。这种解释正确,但不细致。笔者在此尝试以“共舞”的比喻来解释中国与东盟关系何以越来越好。

  探戈要两个人跳。在中国与东盟关系上,中国更像主动邀舞的一方。从认同程度上看,中国越来越愿意,也越来越主动地赞同、支持和参与由东盟国家所设计、倡导和主导的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从东盟的对话伙伴国,到成为东盟的战略伙伴,只用了10年时间。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就像一个入乡随俗的客人,肯定是受主人尊重的。从战略文化上看,中国与东盟形成一种合作型,而非冲突型的战略文化。中国和东盟一些国家存在南海主权纠纷,甚至产生过冲突。

  但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形成对话机制。2002年,双方签署了承诺不使用武力解决纠纷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这些举动看似自缚手脚,实则是向东盟表明,中国和东盟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遵守共同的家规。从外交态度上看,中国越来越愿意在东南亚遭受危机时,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从金融危机期间保证人民币不贬值,到在“非典”期间积极与东盟国家合作,再到印度洋海啸期间无私援助受灾最重的印尼,都让东盟国家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行为方式──“患难见真情”。

  那么,东盟为什么给予中国正面而积极的回应,而不是无动于衷或负反馈呢。首先,山、水、海相连的地理纽带,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使东盟不可能对中国的邀请无动于衷。用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的话说,中国和东盟国家是在一个森林里生活的大象和小鹿。第二,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成为某一大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工具。没有一个东盟国家愿意在中美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第三,根据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只有借助中国的主动态势,给予正反馈,才能营造与所有大国关系升级的局面。在中国的带动下,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都纷纷向东盟伸出了橄榄枝。

  由此,我们得出两点结论:一方面,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对外形象和对外政策被东盟接受了;另一方面,东盟能够以比较积极地姿态应对中国的崛起。既然双方都希望与对方共舞,探戈就跳起来了。这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崛起的中国对东盟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否则,我们看不到双方这十几年的和谐共舞。    


    相关专题: 胡锦涛主席出访朝鲜越南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