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复兴论坛现场图片(中评社资料图) |
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中评社报道组)日前,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华文化复兴论坛”上,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安拴虎教授以台湾年轻世代民意为例,剖析了新媒体对台湾民意形成的影响。他认为,随着台湾地区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基础设施的完善,移动新媒体的使用得到广泛普及,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动荡政坛、影响舆论的主要力量以及各种政治力量角力的主战场。
安拴虎教授指出,移动新媒体的自媒体特征以及民粹特征,使得它成为重要的网络舆情集散地。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舆论的凝聚都是爆炸式的,各种思想思潮汇集和充斥,激进与非理性言论丛发,会时不时助燃社会情绪,两岸关系发展在岛内所面临的舆论环境将越来越艰困和不可控,新的不稳定因素和破坏性变量加重。他说,台湾青年在“反中”的目标指向下完成一次次力量的聚集,而这里面持续发酵的是逐渐强化的本土意识、台独意识及其衍生的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否定性倾向。
因此,面对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台独势力的空前猖獗,积极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实属必要,安拴虎教授给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摒弃过时的“防堵”思维,积极创新和融通两岸新媒体平台,培养共通的媒介接触习惯,使两岸民众在共通的“信息集市”和精神家园里涵泳优游。安拴虎教授说,当前新媒体在两岸民众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台湾网友对Line和脸书的依赖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应当从顶层设计上拿掉阻隔两岸信息交流的“防堵”思维和政策,撤掉屏障,让两岸的信息真正畅通起来,形成丰沛的两岸信息流和共通的信息环境。
第二,促统是一场系统的劝服,“大陆形象”是影响台湾民众对大陆态度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安拴虎教授指出,2008年以来两岸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两岸人员来往不断,互动交流频繁,大陆形象却并未随着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的加深而变得更好,相反有变坏的趋势。这一方面固然与两岸长期隔绝对峙、资讯匮乏、互信基础薄弱有关,同时也与我们大陆的自身建设不甚健全和传播力不足、对台传播缺乏话语权有关。他建议,一方面应当注重改善形象和软实力建设,继续增进民间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在继续增强传统媒体传播力的同时,努力开拓传播渠道,加重对新媒体的信息投放,扩大新媒体传播的覆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