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艺海拾贝 成在于勤——艺海拾贝 成在于勤
几年前就听说李鹏先生喜欢收藏书画,而且自己也写一手好书法,但由于工作上较少往来,都一直未拜谒于他。今年初,他调任汕尾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后,我们便有了一些接触。我感觉到李鹏不单在艺术上有执着追求的信念,而且在处理各方面的事务上也是一位勤于思索的好手。
在一次氛围愉悦的座谈中,我趁闲谈之机采访了他。我们打开了话匣子:“听很多人说,您在调任市文联副主席之前已是文艺界的热心人,您可否谈谈自己的艺术经历和学书体会?”他见我煞有介事的样子,也就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和许多学书者一样,由于对书法艺术的爱好,起初我临习颜柳,稍后又学苏米等行草,逐步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虽然我在书法艺术方面尚未取得较大成就,但几十年如一日,刻苦习练,时有新作参展并获奬。我一向主张‘学习古人,借鉴今人’,这两方面不可偏废,又不能颠倒,且必须在‘取法乎上’的前提下学习和借鉴。”
对于刚学书法的感觉,李鹏先生说:“人对艺术的感觉,起初是陌生而又新鲜的,记得我从学习柳体的楷书转入米体的行书时,对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心中产生了很强烈的动力,下决心去临习,试着去把握前人的天真浪漫与稚拙随意。一段时间后,突然觉得新鲜感已退去,头脑中对所临的作品充满熟稔,于是便停止对其临习。我想再好的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若天天临摩,也终有一天会起倦意而掩卷的。我在一些书法艺术理论书籍中发现,有效的习书法是把原来已经临熟的法帖搁置起来不再纠缠,而去寻找其他艺术门类的书籍,去做别的事情,再回过头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理解,又会出现尘心初启,渐见蓝天的新鲜感了”。
“有人说书家的作品就是其心灵的倾诉,是这回事吗?”我看他很认真的在思索着,又在问他。
“是的,书家作品是其心灵的倾诉,只不过它不像文学和音乐、舞蹈等那样直接,它比较抽象,是一种感觉,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
临帖是学书者必由的途径,李鹏认为:“在临帖过程中,首先要理解碑帖,要善于模仿;二是要一丝不苟的临习;三是入帖还要出帖,也就是把它临熟后再进行消化,成为自己的风格,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当今书坛,不少年轻人书艺并不见得有多大建树,但却忙于搞个展,出作品集,您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我问。
“如今书坛中确实存在的一种浮躁情绪,曾有人归纳为这是世纪末人心的躁动。这种急功近利举动是一种短期行为。书法作品应反映较高的文化品位,这是书法创作主体的精神体现,如果仅以名利为目的,便是亵渎瞭高尚的中华书艺”。
提及对收藏的看法和近期有何打算时,李鹏说:“我从小就喜欢书画艺术,虽然现在未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书画家,但却常常关心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也结交了不少艺术界的朋友,并成了他们的知音。随着与艺术界友人的交往,我自觉不断受到熏陶和教益,因为我常有机会置身于各种艺术聚会之中,感受艺术氛围的随和与友善,是艺术家们给了我很多启迪,使我对艺术更加笃爱。我也常获得他们的馈赠,书画藏品日丰。我很珍视收藏,不管是名家的或名不见经传的书画爱好者的作品,我都会不断地去思考和欣赏,努力去靠拢作者的心灵,驰骋自己的想象,在艺海拾贝的过程中获取美的共鸣。李鹏认为:众多业余爱好者在辛勤耕耘,为学艺苦其心志,其劳动果实同样应获得人们的尊重。李鹏既收藏名家作品,也收藏一般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的作品,当然愿意寻觅适当机会,收作品公诸同好。近期,李鹏已做了初步计划,想做点别人不想做或少做—为成名或不成名艺术工作者展示艺术品的事,这为艺术而进取的心境,真是个:艺海无涯,任重道远!
李鹏先生一心立志为汕尾文艺事业的发展和对文艺事业执着而勤奋的追求,及其对书画艺术和收藏的锺情与热情,实为难能可贵。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作为一位某个地域的艺术父母官,李鹏的存在,其也是那地方的艺术一幸了。只期汕尾地方的艺苑能绽放出更多绚丽多彩的鲜花。
(作者: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