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廖红球:笔下 墨竹展风姿



  “身与竹化”或“胸有成竹”之语,用于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作家廖红球身上是有道理的。君不见:文化圈内,红球的墨竹几近走红,友人喜墨竹者,多为能得其“笔下功夫”为乐事,以至崇“竹”者甚众。

  红球以墨竹在文化圈胜出,实在不是他想标新立异。红球是聪颖敦厚之人,这位作家将情思、才智及活力融入自己的墨竹中,使“梅兰菊竹”之“竹”,在他笔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对于不少喜爱红球之“竹”的知音和崇“竹”者来说,与其说求其名,倒不如说是冲着他墨色间“竹”所散透的阴凉清风、傲气刚节而来。

  多才多艺的“竹痴”廖红球,在繁忙俗事之余耕耘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竹林”,不断地探求墨色间竹的清韵。他打磨着自己笔下的“竹”,让才情变成艺术清流,源源不断地注进抒情的作品中。红球之“竹”,广涉诸家,集八大、石涛、郑板桥之精华,展示墨竹那“茎挺节节疏”、“枝活叶叶动”的潇洒。

  面对红球一串串叠出的“墨竹”,欣赏者实能深深感受到自己既是观者又是情感介入者,进而被作品画面所感染、所激动,如清风拂面,享竹影抚慰,感霍然唤醒……在红球笔下沛然神往所展示的,其实是性灵跳跃的品致与高质—人的性格,人的心境,人的修养,人的胸襟。可见,红球的秉赋正来之于其内心潜在的激情渊薮,这种渊薮在尽情散发,正朝着欲达淋漓尽致的高度叠加着。毕竟“新竹高于旧竹枝”啊!

  就红球的秉性而言,他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是絶无冷漠的,有的只是和悦、轻快与执着深沉。对艺术,红球亦如是,因为,红球在墨竹里追求的是精神和灵魂!

  红球“墨竹”的声名鹊起,是这位作家画家抒情达意长期积累的结果,亦是他文人心态真实、自然的反映。一本《廖红球墨竹》挂历,集尊贵、达观、缠绵、纵逸、清爽或说还有些许慵懒散露于墨色、构图中,所给你的絶非只是瞬间的真诚。你看那摇曳飘举的风竹和那生动的姿态,即可知画家在笔墨的倾情间,寄志抒情,力写自我。

  30年前红球创作的小说《煤海闯将》、《管大爷》、《彩色的大地》等文,自己作插图,画得很专业。这些年画竹,是他忙里偷闲,修身养性,调节劳累的一种艺术选择。重拾画笔并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其“竹”的声誉日隆,倒是红球不曾想到的。

  红球与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是30多年前同厂的工友,又同是当年的文学青年。这对挚友如今在省城,已是各有成就。他们都会在一定的的时段里,聚若干知已老友,展纸挥毫,倾情丹青。通常,这种充满友情的沙龙式聚会,多在以种养有竹为主要场景的红球家举行。朋友们多以艺术为话题开怀畅言,口动笔动,共同营造这难得的艺术空间。唉唉!在市场经济大潮里,在塞满钢筋水泥的大楼都市中,这真是一种令参与者难以忘怀的聚会。

  “南山仗笔发新声,粤海凭风踏歌行,只为人间留清气,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陈小奇为廖红球写竹所赋的诗并题于画面上。小奇为老友的“墨竹”而骄傲,而赞美,其间之情谊究竟有多深,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感受得最深切。

  近日看到发表了红球画作的杂志、报纸,发现在其泼墨淋漓的墨竹画面上,赫然有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的题款:“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干坤”、“惟有岁寒节,乃知君子心”、“高风亮节”,书法清秀典雅,力透纸背,显示出不凡的书家功力,可圈可点,与红球墨竹的洒脱灵动、铮铮风骨合拍合谐,融为一体。

  的确,在唯美的文明中,人的欢畅天性方能真正得到张扬。画家抱着这种心态创作出来的“墨竹”,画面自然也显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藴藏的明亮与宽广悠现眼前。这种主道情调一以贯之地表现在红球所有的作品中。

  廖红球有自己的时尚,这难得的“墨竹情结”,就是。

  (作者:刘胄人 书画家、文艺评论家)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