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杨孙西:看好北京商机不失香港信心



  很多在香港买好房子的都是在内地赚了钱的港商。

  香港不能还认定自己总是「漂亮的小姑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香港也要遵循。

  目前中华民族祗是取得了民族复兴的初步成就。

                   ——杨孙西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北京的房地产价格应声上扬,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并非是现在闻风而动的地产商,而是那些早在数年前即看好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并积极主动大规模介入的地产商。其中,由香港著名企业家杨孙西先生任董事局主席的香江国际集团,可以说成功地捕捉到了在北京发展房地产的良机。

  日前,本刊记者对杨孙西先生进行专访,请他谈论何以成功捕捉北京房地产商机,未来的发展大计,以及他对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看法。杨孙西是中国的全国政协常委,还担任全国工商联合会常委、福建省政协常委、南京大学顾问教授、中国緑化基金会副主席等职;在香港担任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香港贸发局理事等职,回归后获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勋章。

  北京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明与进步

  记者:北京申奥成功,令北京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一个焦点,您作为一个大手笔投资北京的港商,对此有甚么感想?

  杨孙西:此次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可以说不仅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还有全球华人、华侨、华裔的鼎力支持,体现了华夏子孙的共同愿望。北京申办成功,获得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机会,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成就的机会。

  当然目前中华民族祗是取得了民族复兴的初步成就,在全球化、多极化的世界大势下,中国应该把握好此次向全世界展示文明与进步的机会,让世界进一步瞭解中国,同时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

  今后七年,我看不仅北京要全力以赴,整个中国都应该尽力配合北京办好奥运会。北京奥运很明显并非祗是北京一个城市的大事,而是全国的大事,每一个地区都应该积极配合,将北京奥运办成现代奥运历史上最成功、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奥运会。

  成功抢占空间 塑造企业形象

  记者:香江国际集团目前在北京拥有北京世界贸易中心、北京科技会展中心、大石桥大学村、皇城公寓、北京国际友谊花园、善缘桥科技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已超过一百七十万平方米,项目一个比一个大。那么,您当初是如何决定到北京大规模投资房地产的?而据知当时北京的房地产正处在相对的低潮时期。

  杨孙西: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居民的总体素质比较高,跨国公司总部比较多且雇用了大批白领,具有发展较高档房地产的有利条件;但是真正要在北京投资房地产的决定,是经过仔细的调查和评估之后才作出的。

  我们在九三、九四年陆续考察了广州、深圳、上海、青岛、大连、珠海、北京等城市发展房地产的条件,并进行仔细的综合评估,通过九四、九五年的进一步探索与分析,认定北京的房地产发展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过热的情况。具体一点说,就是在邓小平南巡之后,全国很多地方的房地产都出现了过热的情况,但是北京这种状况并不明显。

  我们当年在北京获得的外销房批文是一百九十八号,而上海外销房的批文当时已经超过五百号,深圳的批文号也比较大,这证明北京当时的房地产没有像上海、深圳那样热,也说明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对房地产管制比较严格。与许多城市相比,北京的管理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北京干部办事的水准比较高;虽然在审批阶段会比较慎重,但是一旦通过,运作就非常顺畅。因此我们就决定将北京作为投资房地产的首选地。

  北京陈希同、王宝森事件之后,一些大的房地产商对后市缺乏信心,停止建设或者放慢了建设速度,而香江国际集团利用这个机会在北京成功占据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空间。

  从九五年至今已经有六年的时间,我们香江国际集团在北京的房地产公司不断成长、壮大,开发的项目的确一个比一个大,市场占有率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稳固的基础;合作公司对我们也信心十足,认为我们公司不仅有实力,更重要的是投资稳健、脚踏实地。

  九五年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有十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是当年北京所有外销房最好的。当时由于我们得到的地价比较便宜,合作条件比较优惠,建筑成本比较低,因此我们就利用成本的优势回馈买家。我们的楼房不仅质量好,而且比其他外销房便宜很多。

  通过第一期的房产销售,香江国际集团在北京建立了良好的形象,我们出售的房屋比我们用作示范单位的房屋还要好,令很多买家非常满意。九七年第二期一开盘,一些第一期的买家又跟着买。我们的信誉很快在市场上传开,因此最近几年在市场上推出的楼盘都比较受欢迎。

  可以说,虽然香江国际集团进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开发规模、市场份额、企业品德等方面的运作都非常理想,对很多先期进入北京的开发商来说,我们已经是后来居上了。

  聘请世界超一流建筑师进军北京

  记者:您的公司在北京已经具有良好的发展,而北京未来七年因为承办二○○八年夏季奥运会的关系,将会大量投资于市政建设。在这种大环境下,您如何看待北京今后几年的发展,以及如何制定香江国际集团在北京的发展大计?

  杨孙西: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十三亿人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商业方面的发展近年也很迅速;对外国来说是中国的象征,通过北京可以见到大国的气派。北京的整体教育程度比较高,有五十多所高等院校,二百多家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乃是全世界人才最为集中的城市。新世纪是新经济和知识经济占主导的世纪,北京在发展新经济方面拥有优越的条件。同时,北京人的城市公民意识比其他城市要强,对国家的政治改革、经济建设非常关心,而奥运申办成功使北京市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强。还有未来北京的市政建设,将对全国的城市建设产生示范作用。

  我们通过在北京的五、六年的发展,感到北京的投资环境与其他地方不同。因为北京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做甚么事情都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北京市政府的运作也比较规范;可能在开始的时候难度比较大,要严格依照政策,但是在获得批准之后就可以放心发展,不必担心中间发生大的变化。

  北京市政府的工作气象一新,效率提高了很多,项目的审批已经不是哪一个部门或者哪一个领导说了算,一切都按政策。我们是搞工业起家的集团,最希望制度化、规范化的投资环境。

  我们现在在北京的房地产可以说越做越大,在京广中心附近正开发一个七十万平方米的集饭店、购物、办公为一体的商业区。我已经将英国最优秀的建筑师,也就是规模巨大、被评为二十世纪世界杰出建筑的香港国际机场的总建筑工程师,请到了香江国际集团,以提高我们在北京的房地产建筑设计水平。我们在房地产建设中已经注意到了顾及生态环境,要以人为本,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希望能够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北京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增加,但是同时具有购买能力的人群也在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比较快。发展商面对的竞争日益激烈,地点要好,交通要方便,买家对建筑设计、结构、间隔、实用率、材料等开始比较讲究。北京的房地产商大部分采取稳健的发展策略,按照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开发项目,目前还没有出现盲目的发展。尽管奥运申办成功,人们看好后市,但是好的地皮始终有限,合作方往往要求的条件又比较高,加上不是想发展就会有地皮,政府的审批很严格,所以我认为北京近年房地产市场还将是稳健的。

  未来七年北京市政府将动用一、两千亿元准备奥运会的市政、场馆建设,北京正在不断向四环、五环之外扩展,也有不少的海外商人担心中国特别是北京会出现经济泡沫。但是我们认为,北京的老百姓对投资比较成熟,水准也比较高,且北京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主要城市,很多跨国公司到北京设立地区总部、分公司或者办事处;经过筹办奥运会,北京在城建、科技、管理、专业服务等诸多方面会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所以,我们对北京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是很有信心的。

  香港能从北京奥运获得机会吗

  记者:您认为香港可以在北京奥运中获得甚么样的商机?

  杨孙西:前面说过,未来七年北京将大笔投资上千亿元在市政建设上,一些大的工程方案以及施工都会公开招标,而香港公司在工程设计、融资贷款、施工建设等方面,都有机会参与。另外,香港的工厂可以设计、生产有关奥运会的小礼品,以及与旅游有关的商品,这方面有很大的市埸需求。

  商人的触角是很灵敏的,因为我们整天都在考虑商业机会;一旦发现商机,商人会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不应孤立看待香港经济

  记者:现在香港很多人感到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甚至相当悲观,您如何评价目前的经济状况?

  杨孙西:香港人不应孤立地看待香港的经济现状和前景。如果孤立地看,香港的传统工业空洞化,高科技也搞不起来,服务业也受到了其他地区的竞争。特别是娱乐以及饮食消费等,这两年生意前景看不到,竞争力下降甚至消失。今年出口下降,失业率接近百分之五,这是香港近二十年来所没有的;房地产价格不断下降,房地产商叫苦连天,因此很多人比较悲观。

  但是,如果你不是孤立地看待香港经济,就会得出很不相同的看法。比如香港工业全盛期在香港雇用大约一百万工人,但是香港人开设的工厂目前在珠江三角洲雇用的工人大约有五百万,实际上扩大了五倍以上的生产规模,拥有更强的创造财富的能力,祗不过工厂在内地。港商在内地很多省份都有投资,所创造的财富都会封香港经济产生支撑。

  对香港来说,不将珠江三角洲的港商投资算在经济发展之内是不合理的,因为港商不像台商那样往往全家移居内地,而是内地设厂,家还在香港,很多在香港买好房子的都是在内地赚了钱的港商。五百万内地人为香港的工厂创造财富,香港又不用负责他们的医疗、养老等,这种好事哪里找?为甚么香港工商界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在回归的问题上一直最坚决,就是因为对九七有信心,特别是对到内地发展的信心更大。

  现在香港不是没有钱,祗是因为对后市看淡,所以观望。其实内地的私营企业家也有很多人希望来香港购买房屋,祗是目前大家没有信心。其实东南亚经济不好,钱会到香港来;香港是海外几千万华侨、华人、华裔资金的集中地,台湾的资金也会来。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让香港的有钱人恢复信心。对香港人来说,一个十三亿人的市场,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商业活动范围?而且,祗要大陆的政治稳定,经济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香港经济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香港应尊重市场法则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记者:香港一般民众似乎对内地经济不太瞭解,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中港两地隔开更好;保持距离和保持香港的特殊性应该是两种概念,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杨孙西:这种情况的造成,与港英时代的政策有直接的关系。作为靠近中国大陆的殖民地,英国有意将香港的经济与大陆尽量隔离。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人为的藩篱总是挡不住商人对商机的追逐,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港商第一时间进入内地,先是「三来一补」,后是合资合作,再后就直接投资等。就商业的角度来说,这种人为的藩篱对港人来说,早就失去了约束力。

  现在的问题是,香港还认定自己是「漂亮的小姑娘」,自视甚高;还有一些人强调自由、民主,坚持抗拒大陆却不愿深入瞭解大陆。作为特别行政区,在政治上保持特殊性是应该的,但是在经济发展上就应该审时度势。与其设置人为的藩篱,阻碍香港的人才吸纳、人员往来,进而拖延香港的经济复苏,还不如主动改革,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法则,尽快让香港重振活力。

  香港看来需要面对暂时的阵痛,其中中产阶级可能最苦。香港人应该逐渐接受这样的观点,香港能够作为中国大陆十三亿人的金融中心和旅游中心,同时在居住和工作方面也应该是尊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城市。

  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下,香港首先要与珠江三角洲一体化,边界要慢慢放开,而不是用政策制度进行隔离;要让有条件的人进来,没有条件的人出去,这样无疑对香港的经济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

  杨孙西小档案:

  一九三九年出生,籍贯福建省石狮,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全国政协常委,香江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早年通过纺织业获得发展,后涉足房地产业,在内地获得长足发展,仅北京一地就有超过百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闲暇时喜欢一杯醇酒、一本好书,对摄影亦颇为爱好。

  (原载《中国评论》2001年10月号)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