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月刊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研究员、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部主任吕德宏博士、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鹿音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亚太及全球战略研究院全球战略研究室王俊生博士与会。座谈会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主持,与会者就朝鲜半岛危机及其发展趋向与影响,各自给出了精辟的见解。《中国评论》月刊2013年7月号以《朝鲜半岛危机的前景及其对亚太安全格局的影响》为题,详细刊登了与会者的发言。文章内容如下:
郭震远:开场白
朝鲜半岛危机,从危机发生到现在,也半年了。现在说法不一,有的说最严重的时候过去了,有的说还有新的发展等等。所以我们想,还是从展望的角度来讲,就是说它的前景怎么样?当然我们其实更关注的还是它的影响,包括对半岛本身的影响,对东北亚的影响,对我们国家的影响等等,总之,对亚太安全格局的影响。所以今天我们准备了四个题目,请大家一块来讨论,到底这件事怎么出现的,然后最终会走到什么地步,说实话,大家关注的是会不会发生大的冲突,甚至新的朝鲜战争。当然作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人来讲,应该说,对于发生大的冲突,甚至新的朝鲜战争,这种可能性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总而言之,可能性不会很大。总之,今天就请大家,就这些问题来展开一些讨论。
鹿音:朝鲜对威胁判断有误 美朝目标无法交集
朝核危机已经很多年,但是这次,我感觉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按讨论的题目说,第一个问题是特点。我感觉跟前几次的危机相比,有些不一样:就是这次主要的相关方——美朝两方,现在的政策都有点不留余地的倾向。过去几次危机反复,我们都能够多多少少的从各方的政策的变化,以及行为的变化里分析出主要意图是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就告一段落,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危机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但是这次危机,我们无论是从美国的这种消极反应和从朝鲜的这种所谓的超强硬,从口头上落实到行动上的作为,都感到稍微有点儿混乱,有一点没有把握;而且在政策上,朝美双方留的余地也比较小,就是大家互相不给台阶的话,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这是感觉上稍微有一点不同的地方。
另外一点就是说,因为这样一种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使得我们对这次危机有可能要激化的判断,比过去要更强一些。这来自几个方面:从朝鲜方面讲,大家有一种担心,就是朝鲜是不是真的有点儿误判形势了。我们感觉朝鲜对目前持续一个月的美韩军演和美国即将采取政策的判断,朝鲜的担忧非常明显。
郭震远:就是说朝鲜对美国的担忧非常明显。
鹿音:对!非常明显,它对这个威胁的判断,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我感觉它这一次对威胁的判断,好像超出了我们平时的分析。
从美国方向来讲,一方面是基于它行为上的分析,美国为支持区内盟国,在军力上示强高调,包括军演中派战略轰炸机等;还有一方面,也是基于美方现在对解决朝鲜问题没有清晰的想法。朝核怎么解决,美国并不是不想谈。但是它非常迷惑,说怎么谈?这是一个信息。我们说重返六方会谈,美方有观点认为,六方会谈没错,这个东西不能随便否定它,但是六方会谈的基础被破坏了。六方会谈的要求,基本上现在都是很难达到的。第一条,是以朝鲜无核为目标来谈的。那么现在朝鲜完全拒绝这一条,说如果以无核为前提,拒绝跟任何方向谈,这是朝鲜的政策宣示。美国人说,现在我们也很现实,说让朝鲜无核,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基础;但以此为基础,这个谈话不管多边还是双边,很快就会中断。就是说把无核作为基础来谈的话,他们认为已经不现实了。可是,你要去找一个新的什么样的基础,把各方都拢回来谈?这是第一点。
第二,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奥巴马政府跟朝鲜接触得太少。对新的领导人和新的班子,他们不了解,不知道该怎么谈。这是美国人现在比较迷惑的一点。还有,他们有一个很深的担心,认为如果因为朝鲜领导人的这种年轻,和他巩固政权的需要,朝鲜真的采取了什么极端的手段,美国作为承担联盟的义务,不得不做出反应,这是他们担心的。
所以基于这次的情况,我稍微有一点感觉,这次的情况,有可能不是大家所期待的那种见好就收,各自找一个台阶下。以前有个六方会谈,大家还有一个空间或余地往回收一收,现在这个空间在哪,怎么收回来?各方给的余地都比较小。
郭震远:那这个原因呢?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鹿音:一方面,就是说这是一个死结,朝核问题的死结,是美朝关系的矛盾,这是目前无法解决的一个死结。朝鲜最终的诉求是要跟美国关系正常化。无论怎么出问题,最终它还是期待跟美国搞好关系;但这也是基于它最大的威胁,是来源于美国,它无法得到正常的国际环境,也是来自于这样一种压迫感和不安全感。
包括冷战以后,半岛力量的失衡,包括美国跟它的敌对关系,南北无法实现正常化,这些都加深了它的孤立感。这是一个长期的矛盾积累过程。另一方面,就是它现在的核力量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当它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想法会改变。以前可能保政权,自保的可能性更大。2003年开始六方会谈达成一致,搁置铀项目,把钚项目冻结住,先解决一个。所以其实六方会谈很大的一个成果,就是把宁边的钚反应堆给它去功能化。朝鲜在设计上,基本上就是两手准备,我拿核计划去给美交换,如果真的能缓和关系,慢慢地我们走向关系正常化,那我可以考虑下一步;如果不行,我还有作为自保的武器项目。现在看,它在策略的设计上还是比较成功,就是只从朝鲜这个角度来讲。
但我们知道朝鲜所要的,或者说战略上的考虑,是美国没有办法满足的。朝鲜在战略上判断有失误就在这里,它把自己地缘战略的价值,考虑的有点儿大。其次就是它不明白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是联盟战略,如果让美国改变这一点的话,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一旦跟它关系实现正常化了,联盟战略,共同的目标是谁呢?没有目标了,美日和美韩联盟怎么强化?现在美所有的反导、演习,联盟的共同对象,都是冲着朝鲜去,有一个共同目标。其实军事联盟,不就是有共同的敌人吗?要是这个敌人消失了,从战略上看,这个联盟战略存在价值就值得商榷了。这是一个基石,你不能动摇它。包括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它反复强调还是其亚太的战略基石是其联盟。朝鲜想用这种策略上的成功,换取美国改变战略,这很难实现。所以我们一再鼓励朝鲜,要用经济上的发展,把自己慢慢的从非正常国家的状态,变成正常国家的状态。你不要通过极端手段。但是话说回来,如果站在一个弱小国家角度考虑,朝鲜走的这条路对于保国家生存而言是最一劳永逸。
过去大家都还有台阶下,所以一轮一轮的这么多年下来总体上都可以走向缓和;但是这次我们感觉台阶不足:谁来提供这个台阶?怎么提供台阶?美国的官方表态还是说坚持六方会谈,但很多美国学者甚至官员觉得回到六方会谈的基础已经没了,也搞不起来,即便弄一次,肯定又是谈崩了。现在比较难的是在这个地方,朝鲜好像这一次对威胁的判断也比我们想像的大,如果朝鲜真的这样判断,那这次危机有可能失控的危险性就相当强了。等于说核问题被放大了,这让大家都多多少少有点担心。
郭震远:言简意赅。下面咱们接着说。
傅梦孜:危机是积累的爆发 对话是唯一选择
鹿音讲的,我大体上是同意的。这场危机的发生,有直接的导火索,即核试及联合国对此的制裁决议与美韩军演等。但应该说,还有一个有关方对抗的积累发展过程。去年美朝达成“2·29协议”以后不久,朝鲜又发射了卫星,但美国认为是导弹,认定朝违反了“三停一返”协议,于是中断了根据协议承诺的对朝鲜粮食援助。美朝基本冻结了对话渠道,奥巴马也更坚定地执行对朝“战略忍耐”,即耐心等待朝出现变化。去年12月份,朝又发射导弹,今年大年初三,朝鲜搞了第三次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对朝鲜制裁的2094号决议,可谓是史上最严的制裁决议。朝鲜突然感觉到压力,因为“五常”都一致对朝鲜施压,而且态度非常坚决,官方的半官方的表态也好,都相当的明确或严厉,甚至包括原来好多对朝友好的国家,也出现很大的变化,即不能容忍核试验这个行为。朝鲜自己感觉到,美韩之间频频军演,威胁了朝鲜,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上台不久,需要对外显示一些强硬姿态,何况朝鲜不安全感始终是存在的。所以危机通过这一年多的积聚突然爆发,表现出非常强劲的态势。
而且这个危机是不断地升级,朝鲜几乎无所不用其极,狠话说到极致,基本上不留余地,朝鲜半岛过去也有过类似的对抗性危机,但今天的状况可以说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次危机的爆发,也说明朝鲜半岛问题的极度复杂性。朝鲜半岛浓缩了当今国际政治中几乎可以想像的所有复杂性。它是冷战的活化石,不断的出现对抗与对话,危机不断出现、升级与缓和的反复。
这次危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周边或相关国家政府换届,包括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中国、朝鲜都在换届或新领导人上台。金正恩从国内政治需要,虽然国内有威望,但没有什么突出的政治业绩,所以希望通过对敌斗争,对外斗争,争取改革和发展经济、发展民生更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希望通过显示强硬,树立个人对外斗争声誉。另外,恐怕也想藉危机测试有关国家的新政府对朝立场与态度。
说到危机的发展方向,我想,进入4月中旬以来,局势有些缓和。缓和的原因有表象的,也有一些深层次的。表象的原因,就是进入4月中以后,包括中国4·20地震,美国波士顿的恐怖袭击案,多少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本来对朝搞的就是战略忽视,不愿搭理朝鲜,不愿像以往那样在“挑衅”面前屈服就范;但同时面对朝鲜的边缘政策认真应对。第二个是新任国务卿克里的东亚之行,释放出缓和的信号,提出只要朝鲜遵守国际协定,显示诚意,美方是愿意对话的,把球踢了回去。与此同时,韩国,美国也推迟了一些比如导弹发射等进一步刺激朝鲜的行为。4月11号,新上任的韩国总统朴槿惠提出一个促进“半岛信任进程”的东北亚和平构想。韩国表示在朝弃核之前,韩国也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多少缓和了危机。关于东北亚构想,韩提出不一定直接谈核,可以先从比如气候变化谈起,把朝鲜拉进来,逐步培育气氛。按目前的形势判断,朝鲜弃核是非常难的。美国和朝鲜各自提的条件,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如朝鲜提出:一个是要撤销联合国2094号决议;第二个美韩停止军演,还有一个是核武器要退出半岛。美国能答应吗?
袁征:而且还说无核化已经不在了。
傅梦孜:朝鲜称在世界无核化之前,朝鲜不会谈弃核。所以去核这个前景,如果可能,肯定也是漫长的。而且刚才也讲了关于六方会谈的问题,六方会谈相对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原来的两方、三方、四方机制都有尝试过,但都不了了之。如果围绕朝核问题另起炉灶,有可能使所有的成果前功尽弃。对朝鲜而言,尽管宣布永远退出六方会谈,但不要六方会谈,那联合国就会成为主导半岛核问题的平台,联合国就会直接表决,朝鲜未必处于有利的位置。
鹿音:所以美国人每次批评我们,六方会谈怎么失败的问题,我们就问一句,那你能提一个更好的吗?你说哪个能代替?对方也提不出来。就是傅老师说的,它是个好东西,就是现在应该怎么启动。
傅梦孜:你说的涉及目标设定问题,这当然对会谈目标要有一些调整,以显示会谈的作用与成效。六方会谈,它至少可以延缓朝鲜核开发的步伐,防止核扩散,这个功能它还是有的。各方能坐下来至少还可以增进相互了解,甚至增加一些信任。你现在一下子让它去核化,停止这个、那个的话,我估计目标太难达到。我先讲到这。
郭震远:好!今天前两位讲的都很精彩,很精练。
王俊生:半岛危机解决有机会 可启动和平建设进程
我认为,这场危机,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就是,不仅危机的强度大、力度大,时间的跨度也非常长,从去年12月12号卫星发射,一直到刚才傅老师讲,克里的东亚之行是一个转折点,比较高度紧张的时期,持续了4个月。另外这场危机,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朝鲜新的领导人金正恩上台之后,现在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他的了解不是很多,包括他的决策模式。前几次危机,基本上都是发生在金正日时期,我们大概能看出来,他的对外政策,或者对外决策的一些特点。从这次危机来看,金正恩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政策与对外行为模式,比如拥核与经济建设并行,比如说战争边缘政策,高强度的对外施压,完全继承了。
第三个特点,我想就是,从根本上源于我们对他不了解,对危机是否失控,我们不太清楚。所以说中美这一次展现了部分的合作,对B2轰炸机过来,我们也没有进行抗议;美方在加州的洲际导弹试射也推迟了。另外还有一个,我们中国的政策变化。我们过去往往在卫星发射和核试验这两步当中,我们第一步都放行,就是不对它进行制裁;但是这一次在卫星发射之后,我们通过安理会同意了对它出台这样一个制裁。朝鲜感觉到空前的压力。当然中国的政策,这一次还表现出了其他的特点,我们相对比较沉默,没有立刻派特使去斡旋;另外我们的舆论也基本上放开了。显示了中国对朝政策,在进行一些微调。
目前,各个国家的目标,包括策略,基本上还是差不多。这个里面如果说稍微有一点不同的话,是中国的政策有点微调。朝鲜这边,我们感觉到虚的少了,实的多了。金日成与金正日时期还提朝鲜半岛无核化,但金正恩这次干脆不提了。他修宪规定朝鲜是核武国家,而且3月31号提出来,经济建设和核武力建设并行。
那么危机的发展方向及其前景,我觉得目前还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在于,一是从朝鲜角度看,金正恩任命朴凤柱,这是很明显的信号。说明朝鲜的态度,看来还是想搞建设,发展经济。大致可以认为,如果说我们大家帮他,他或许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另外一个,我认为美国这边,也是一个机会。刚才傅老师提到,奥巴马的政策,过去五年是战略忽视,今天也没有改变这个政策。但是他任命了国务卿克里后,克里跟希拉里有所不同,这个不同就是想和朝鲜进行对话。如果说短期内,仍然没有开启对话的话,那么可能奥巴马还是回到战略忽视。美国这边的政策很明显,可以和朝鲜进行接触,但是不能付出太高的代价成本。从韩国角度,事实上也有所表现。朴槿惠上台之前也提出来半岛的信任建设进程,想改变李明博对朝的强硬政策。当然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几个月以来,朴槿惠受到的压力非常大。最新的数字是有30%的人主张对话;30%的人主张强硬的政策,30%的人持观望态度。也就是说60%的人,不主张和朝鲜进行对话。如果说半岛在近期内,仍然这样紧张下去,在国内外的压力之下,韩国回归到对朝强硬政策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它对朝实行强压政策,反过来会更加依赖美国。事实上对中韩关系,包括对中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利益都有负面的影响。
另外一个是中国。我感觉中国这一次政府面临的压力,也非常明显。总体来看,目前还是一个机会,我们应该给朝鲜这个机会。我一直主张六方会谈,这个大的方向,我们应该保持。但是说实话,当我们提出来六方会谈的时候,外界的反映是,你怎么又再提六方会谈?他们认为已经没用了。但要解决问题,六方会谈这个方向我们还要坚持。我最近思考,是不是可以启动朴槿惠提出来的半岛信任建设进程。我们也可以提出半岛的和平建设,邀请美韩朝过来参加讨论;甚至半岛的经济建设进程,我们也可以把相关的国家拉过来一起搞。就是说我们现在能做哪些事,就先做起来。
郭震远:好!袁征。
袁征:朝鲜打心理战 大国没有军事对抗意愿
前面几位讲的很精彩,有的观点我很同意。我谈谈个人的看法。讲特点的话,我觉得这次心理战、神经战色彩很浓厚,讲白了,就是要把气氛搞得紧张。
郭震远:这个是指朝鲜,还是美国,还是两边?
袁征:主要是朝鲜。朝鲜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被迫骑上了墙头:由于类似的场景以前就出现过,因此其他国家多少有点习以为常,都懒得搭理,朝鲜就只能不断加码,接连采取了一系列举动。直到最紧张的时候,我觉得主流的观点,包括国内并不认为会有什么大的冲突爆发。这一点让朝鲜感觉到很难受。
目前就是一种心理战。朝鲜要达到她想达到的目的,就必须要加码,否则大家都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这个我觉得是加码的原因。
第二个特点,就是在国际社会方面,我觉得这一次实际上共识是在进一步提升。除了朝鲜之外,其他各方,包括中美之间,进行了更多的协调沟通。这是一个趋势。再一个,就是朝鲜方面有点儿不顾中国的感受,给咱们脸色看。这也是中方立场有所调整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特点,就是美国的战略忽视。在金正日时期,朝鲜就屡屡推进走向战争边缘政策,但是这一次美国人不跟朝鲜一起起舞了。美国他该怎么做的,比如加强同盟关系,前沿的军事部署等,该怎么做怎么做,你该玩你的。美国人为什么要忽视朝鲜?第一,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
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方对小布什时期的朝鲜政策进行了回顾,包括对六方会谈做出了经验总结。首先,美国方面太忙。奥巴马政府要忙的事儿太多,尤其是国内事务如经济复苏等。奥巴马政府觉得朝核问题一时间解决不了,也很难有突破,所以先放在一边。其次,美国人已经厌倦了毫无实际进展的谈判。美国人认为,我跟你朝鲜谈了一次又一次,就是为了把你拉到谈判桌上来,满足了朝方提出的对话条件,但最终没有得到任何想要的结果。援助给了,条件满足了,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而朝鲜核武器也有了,现在还发展火箭和导弹,发展核武器的运载工具,那美国人觉得,不能跟你这么玩了,你怎么闹,随你去闹。用美国人的话来讲,就是你不遵守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目前不存在对话的条件。第三,美国方面有一个判断,就是认为朝核问题应当更多是中国的事,跟美国关系不是太大。这是美国学界和政界一些人士典型的看法。在他们看来,朝鲜离美国远着呢,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但是,朝鲜发展核武不利于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国会越来越感觉到压力。于是,美国有意当起“甩手先生”,更多希望中国出面施压朝鲜。
第四个特点,就是这次半岛局势紧张,发生在相关各国都是在政权交接的时期。中、美、俄、日、韩都是刚刚完成了政府交替,我想朝鲜也想来试试水,看看国际社会的反应。
关于朝鲜的动机问题,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刚才老傅提到了,就是国内政治需要。我觉得现在朝鲜需要一场造神运动,把最高领导人的个人形象抬上去。年轻的金正恩要提升他的领导形象,能够坚定面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以巩固国内的政治地位。当然,客观上来讲,外界对朝鲜内部政局的变化和发展,并不是特别了解。通过这一轮博弈,应该说等于再次确认先军政治。实际上金正恩是在努力强化他对军队的掌控,也就是说,在军队里确立他这种强硬的形象,巩固他的领导地位,而军方的支持,对他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表达对联合国决议案的极为不满。这不光是对美国,也包括对中国和俄罗斯。因为中俄都投了赞成票。朝鲜既然走了这一步,就想来试试水,看看各方到底怎么反应。
第三,索性放手一搏,赢得时间,以便再次进行核武器和运载工具的实验,使得核武库具有实战能力。我觉得不排除朝鲜有可能有这种心态:你不是要制裁我吗?既然大家都闹翻了,那索性懒得理你们,我抓紧时间做我想做的事情。既然各国都来制裁我,那我也不在乎对方,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是朝鲜的一种心理。就目前来讲,局势好像是缓和了,但是实际上还在酝酿发酵中,尚不知最后如何收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朝鲜会不会在今年择机再次进行核试验?这种可能是存在的,而且朝鲜方面也似乎放出风来,要考虑再次进行核试验。
关于这场危机的前景,近期是有所降温,有缓和的迹象,但是前景尚不明朗。现在大家不知道朝鲜什么时候再发导弹,再发火箭,什么时候再进行核试验。虽然大家不能百分之百的有把握认定朝鲜肯定会那么干,但是80%的把握还是有的,这是朝鲜早晚要做的事情,至于朝鲜什么时候做,目前我觉得很难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但是如果说,一旦真做了,那么国际社会怎么反应?接下来又是一轮新的博弈。
另外今年是朝战协议签订60周年。我想这种局势,目前的缓和只是暂时的,不知道何时还会发生什么样的起伏和波折。从前景来讲,主要是大国之间没有开战、或者说是军事对抗的意愿。特别是中美目前这种关系,整体来讲还是比较稳定的。美国也忙,主要是忙着国内的事情,经济的问题,国内的一些包括奥巴马所推行的一些改革的问题。那么中方来讲,主要精力也是侧重于国内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改革。所以中美关系又比较平衡,中美两个大国,甚至包括俄罗斯,都没有打仗的意愿。目前的朝鲜半岛局势看似紧张,不能说百分之百排除小的那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但是大打起来,这种可能性则非常小。对于这个基本判断,我想还是有把握的。
在我看来,未来的朝鲜政局,特别是国内政治、经济问题的发展,是这场危机的关键点。但是短期内,我觉得朝鲜的政策,马上出现明显变化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在弃核问题上,不太可能出现大的突破。六方会谈的机制的确是个好东西,但问题是美国人也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又不行,只能维持在那里。
从中长期来讲,朝鲜的局势,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就是说一旦金正恩经过这一轮,甚至往后的博弈之后,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很稳固了,他能够把所有的事情摆平的时候,他就有可能会考虑来把重点转到经济发展上面来;或者说先军政策不变,但是经济改革,甚至开放,也慢慢地开始做了。自他上台以后,朝鲜的确出现了一些跟过去金正日时代不太一样的气象。从11岁到14岁,金正恩在国外待过一段,对西方社会的认知,他不会是空白,应该多少有一些了解。而且他的一些表态,比如说朝鲜的发展要跟上世界潮流,那世界潮流是什么?去年的新闻报导说,米老鼠、白雪公主等美国迪士尼卡通人物第一次登上朝鲜舞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还观看了表演。金正恩的夫人也走到了前台,让人眼睛一亮。
从这些东西,你能感觉,有隐隐约约的蛛丝马迹,我们现在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也就是说,他现在首要的是巩固地位,稳固了之后,就可能做一些事情。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还是延续现在传统的自我封闭的状态,对外推行强硬路线。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朝鲜内部真的出现重大变动,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只是人们不能百分之百的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实际上朝鲜还是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从前景来讲,我觉得美国采取大动作的可能性不大。它还是会强化同盟关系,加强周边部署、强化制裁、对华施压,这个是会继续做的。未来还有一个前景,就是中国的态度。中国经过这场博弈之后,今后到底会发挥什么样的影响力。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对朝鲜的影响力有限,但是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我们的位置又非常微妙。这场危机进一步表明,无核化目标,基本上是空想,我是这么看的。
再一个,美国的东亚同盟体系会进一步巩固。我们前面讲战略忽视,实际上美国在重返亚太之后,乐见东亚地区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其实美国的评估是:一个是朝鲜对美国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另一个,美国需要这种由头来加强相关国家的同盟关系。如果没有外部共同的威胁存在,美国人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很可能不会如此顺畅。当然中国崛起,也是它的一个挑战,但是朝鲜的核计划和朝鲜局势的不稳定的确是一个直接的藉口。所以,美国会加紧在这个地区做军力部署,包括反导系统。这一次已经看的非常明显了。
第三,朝鲜半岛局势不稳定,那韩国、日本,尤其是日本,就有发展军备的动力,而且为日本修改和平宪法也做了铺垫。其实跟钓鱼岛类似,美国人和日本人都在利用这个东西,进行军事部署。关于美韩作战指挥权的移交,也可能会出现变故。不仅如此,朝鲜半岛局势也会对于美韩关系,包括核合作的协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还有一个影响,其实跟前面相关的,就是中朝关系,这是很微妙的。我觉得未来发展,值得我们关注。2010年,实际上朝鲜把我们置于十分困难的一个境地,不管他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但是客观结果就是这样。朝鲜的一举一动,使得我们的周边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朝鲜的一些做法搞的我们有点儿进退两难。那我们的政策,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如果朝鲜还这样继续搞下去的话,我相信会迫使中国的对朝政策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郭震远:好!小吕该你了。
吕德宏:应高度警惕意外事件
刚才各位专家谈的,我觉得都值得重视,特别是傅院长,您提出半岛是冷战的活化石,事实上也确实是整个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的活化石。半岛当前的局势确实非常的复杂微妙,刚才各位专家谈了很多的特点,各有其道理。我感到,总的来说,朝、韩、美各方还是按照既有的惯性运转。虽然各方的声音乃至动作都更大了,我们面临的困难也更多了,但基本矛盾、基本政策和基本力量还是没有方向性的调整变化,尤其是没有提出与过去不一样的战略目标。手段可能多了一些,但目标有不一样吗?好像没有。所以尽管表面上看局势几乎是白热化了,但是实际上各方都没有意愿去打仗,更没有意愿去打大仗。就是说朝鲜、美国、韩国,都不在状态,
美国是严重不在状态。所谓战略重点向亚太转,尾巴还在中东被牢牢地踩着;它的军队和社会都需要一段较长的休整时期;其国家财政和军事预算都很吃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难以承受全面战争的代价,难以承受战争的后果。美韩曾有一个评估,一旦战争爆发,即使在现有的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对比条件下,也要有50万人左右伤亡,其中美军数万人;而战后重建的代价,更是没有任何一方能承受的天文数字,美国国防部刚公布的朝鲜军力报告说的很清楚,朝鲜军队对韩国是有造成重大伤害能力的,不管美国军事技术怎么发展,客观的情况就在这。所以应该说局势很尖锐、很紧张,但如果说哪一方要刻意地去打一场大仗,它是没有这个意愿的。但是,局势仍然非常危险,这个危险,第一是意外事件导致军事冲突,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另一个,就是被人操纵和设计的可能性。世界越来越复杂,而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有时很难搞明白,哪些是国家行为,哪些是政治集团的行为?特别是所谓的“民主国家”。你说伊拉克战争是怎么回事啊?美国总统是选举出来的,国防部长是政府任命的,还有一整套所谓的“民主制衡”机制、包括舆论的监督。但事实上那是一场欺骗的战争,设计战争的那些政治势力把美国老百姓给欺骗了,同时也欺骗了世界老百姓,打了一场伊拉克战争。所以就当前的局势而言,被人操纵和利用的危险非常之大。当然,也不能排除擦枪走火,导致自动升级。鉴于双方军力,起码静态对垒的军力差距仍然比较大,鉴于现在远程精确打击,或者面临摧毁的能力非常强,如果在短时间之内不能把战争能量释放出去,那就麻烦了。
鹿音:我补充教授一句,就是说实际上美国这两年,美韩联军针对朝鲜的作战计划,至少有两个是从过去的模拟计划,变成了实战计划。这就是说,只要有这个情况,第一时间的判断是这样的,就可能自动升级为实战。
吕德宏:现实也有心理战的作用,故意放出这个风来。所以说,尽管各方都不想打一场大仗,但是因为这种擦枪走火,或者被人操纵,这就很麻烦。
郭震远:不光在朝鲜,你像叙利亚,还有别的地方。
吕德宏:许多事都难以理解,用常识难以理解。但我们必须坚持常识和久经考验的原则。当前中国政府就是这样做的。反对战争,反对核武器,支持南北双方自主和平统一。谁制造麻烦就反对谁,谁制造麻烦就准备承受其后果。我们坚持这些原则,不仅是为中国的利益,也是为东亚以及世界人民、包括半岛南北双方人民的共同利益。在时局复杂敏感的时期,当事各方应尽量减少非绝对必要的军事行动,如美韩的所谓例行军事演习。至于派出战略轰炸机和航空母舰,这些做法不是建设性的。
这次朝鲜说的很清楚,主要矛盾是与美国的矛盾。这就需要双方采取行动,缓和局势,打开局面。刚才鹿教授提出,比如说朝方是不是对局势的判断有点过。我就此提几个基本的东西。第一个,就是2000年到2008年,韩国从国际社会上采购的先进武器量是朝鲜的一百倍。客观地说,双方静态的实力差距是有的。不能否认这一点。
郭震远:就是朝鲜是处于劣势的。
吕德宏:从发展趋势来看也是这样,世界都在制裁它。这种形势再发展下去,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趋势一定是这样的。另外一个,事实上经济制裁,对朝鲜的威胁也很大,有关国家所主张的恶意经济制裁,其实也是一种大规模毁伤性的手段。比如说美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就是在联合国的名义下进行的,导致伊拉克150万人非正常死亡,其中至少包括50万儿童非正常死亡,这就是大规模毁伤性手段。在客观上,比如说朝鲜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有多少是内政问题,有多少是国际制裁造成的?伊拉克人民的这些苦难显然是国际制裁造成的。傅院长说的特别好,现在是历史的、现实的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浓缩在当前这个阶段。当前在加强现实危机管理的同时,各方一定要把这些根上的问题想透,如果不想透一定会出问题。中国政府为公正解决朝鲜半岛局势问题付出了巨大努力,理应受到理解和支持。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想,这是中国政府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境界。
鹿音:有的时候看美国人非常成功的,他对舆论的操纵非常成功,成功地通过这几年的一些偶发事件,把一个本来主要是美朝之间的事,成功的转移成了中朝之间的事,搞的我们现在很难做,就是我们的政策空间越来越小。不能忽视国际舆论,哪怕它不公平,可是它存在,它就在压你,而美国操纵的能力非常强。
郭震远:对待半岛危机还要按20字方针说的办
在世界各个大国当中,我们国家的核安全环境是最差的,怎么说呢?我们周边,从北算起,俄罗斯,西边绕过来巴基斯坦、印度,都是所谓有核国家。东南亚这块目前还没有。再转过来,韩国、日本本身没有,但是驻扎的美军有,这北朝鲜再有,全世界所有的大国里边,核安全环境最差的就是我们国家。所以朝鲜半岛无核化,这是我们切身利益所在,而且我们是真诚的要来努力争取这个目标。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在现实情况下,这个问题好像又总也不能落实。不管怎么样,这是一定要表述清楚的,这是我们的关切和利益所在,我们必须要讲清楚。所有有关的国家,和我们友好的,和我们不怎么友好的,都要明白,这是中国真正的利益关切之处。
在这一次的半岛危机上,我觉得我们的处理,第一,和以前比确实有变化。第二,到现在为止,我认为,我们的调整是对的,是必要的,必须有所调整。因为这个形势,各方面的情况都变了,我们考虑任何问题,必须首先从我们自身的利益来考虑。当然这个利益不是很浮浅、眼前的,我们要通盘的考虑。
整个半岛危机,我同意前面大家讲的,直接的爆发一场重大的冲突,我认为可能性确实很小。不发生重大冲突,就不存在我们卷入的问题。我们卷入只有在发生重大冲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那么一些所谓的擦枪走火也罢,小的突发事件,就包括像天安号,像延坪岛这样的事件,应该说都还不至于出现我们直接卷入这种前景。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按20字方针说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用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是非常准确的一种说法。这是我的一点想法。
吕德宏:美国的核政策有大问题
我谈一点,就是中国积极推动六方会谈,实际上中国这个努力,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包括美国的不合作。曾在2006-07年担任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副团长的Victor Cha,在离任后给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建议,大意是,“美国对朝政策的最终目标,不是无核化,而是管理一个最终继承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统一自由的朝鲜,作为美国维持亚洲和平的伙伴和美国的全球性伙伴。”那么,六方会谈是干什么的?直接和主要目标是无核化,对吧?但是参加六方会谈的美国高级官员他内心里想的,不是这么回事。
另外,我感觉美国自身的核战略,它在逻辑上、道义上和历史上都站不住脚。它一直奉行双重、甚至多重标准。比如说它凭什么根据所谓的政权性质,就决定哪个国家是负责任的,哪个国家是不负责任的?比如印度是负责任的,它就可以进行核试验,可以停留在国际核军控体制之外;以色列也可以例外。另一方面,美国的核战略和核政策很难说是民主的。它不仅不民主,甚至在一段很长时期脱离文官的实质性控制。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前司长理查德·哈斯曾提出,“有关核军控的概念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只是执行问题。这是‘内部人的工作’。”美国中情局前局长特纳将军在90年代后期曾指出,“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来自总统和国防部长的指令会体现在这些计划里”,“核作战条令成为官方政策,是因为没有经过彻底的公众审议。当前没有任何其他领域比核领域更需要贯彻公众对官员的控制原则”。美国学者Jonathan Schell指出,“美国人民从来没有投票来决定将首次核打击或主导升级作为国家核战略。从来没人问过美国人民,他们是否希望以全球毁灭为工具来对付其他国家”。所以说美国的核战略,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泥潭。因此,说朝核问题,一定要说全。
袁征:从逻辑上讲,朝鲜讲的理由,其中一点就是这个。
吕德宏:90年代后期,美国有个学术机构用公开的数据和公开的计算方法,推演美国的SIOP,统一核作战计划。他们得出个结论,就是用四到五百枚核武器,完全可以瘫痪俄罗斯。当然俄罗斯也可以对美国做到这一点。由此看来,美国保留这么多核武器,说到底不是出于所谓国家安全的需要,而是国内政治、军种利益和军工国会复合体在作怪。所以奥巴马说无核世界之类的,根本落实不了。一旦进行核态势调整,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内部阻力。所以他的核战略、美国的核战略,在本质上就是一塌糊涂四个字,说出多少漂亮的术语都是面上的。在核国家当中,中国的核战略是最合理和最负责的,老一代定的规矩没变过,也没有任何改变的必要。因此,中国推动半岛无核化拥有道义的优势。
郭震远:我同意你讲的。
王俊生:实现半岛无核化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我非常同意郭老师讲的,半岛无核化切切实实是我们的一个核心利益,另外还是一个国际形象。因为这一块,对我们的危害,要比对美国的危害大。但是美国仍然坚持无核化,它在舆论上,成功的把责任转嫁到中国头上。另外一点,就是朝鲜这边,目前来看,朝鲜当然有不确定因素。首先朝鲜对中国的不信任非常的明显。譬如我们在跟他们交谈的时候,他们就公开说,你们和我们的敌人关系如此密切,我们怎么能够信任你?我们不是真正的朋友。
另外,朝鲜这边,也能感觉到一些变化,尤其他们的精英层面,对外面非常了解,比如说谈国际关系,逻辑性非常强,而且非常到位。从朝鲜这个角度,我倒认为,目前还是一个时间之窗,朝鲜确实比较困难,就是说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物资的供应,确实非常困难。包括对信息的控制。那么目前,譬如说一到三年,如果说它仍然不对外进行开放的话,那么我想它将来对外开放,阻力和困难更大,因为它与外界的差距太大了。
鹿音:对待朝鲜要调整心态 不能期待过高
我们在谈及朝鲜的时候有一个心态问题。就是对朝鲜而言,首先要认识到朝鲜是一个主权国家。第二,我们是不是该从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模式角度看待朝鲜的行为。第三,我们如何跟这个主权国家打交道。我们跟美国、韩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后,俄罗斯跟美韩也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朝鲜却没有跟美、韩实现关系正常化。这种力量的失衡,使它对待外界心态也受到影响。
朝鲜是主权国家,它有它的国家利益,它不可能按照别的国家利益来做事。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调整,就是我们对朝鲜的期待,其实也不必过高。
郭震远:中国要坚持和为贵的外交政策
我觉得,你这个考虑,从研究问题的角度来讲,是可以这样来考虑。我也不认为,第一,一定要让朝鲜完全和我们保持一致。这从老一代,从毛泽东那里开始,对这个问题,就有清醒的判断。
第二,我们也不能在边界上制造一个完全和我们敌对的国家。别说朝鲜了,任何国家都是一样,包括日本,包括越南和印度。我总觉得,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思潮,很要不得,就是说我们是大国了,我们有力量了,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蠢不蠢啊!你弄的到处都是敌人,怎么过日子?还是和为贵,就是过去毛泽东讲过的,一直团结到敌人面前的最后一个人。朋友总是越多越好,当然朋友有亲疏之分,但是总之是朋友,不是敌人。我认为总体上来讲,咱们国家在处理这些问题上还是很清醒的。但是也不能否认,这两年,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思潮确实是很值得注意的。强大了,你更要谨慎,而不是强大了,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我在今年《中国评论》一月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副标题就叫对20字方针的再认识。我说不管用什么形式来否定韬光养晦,从根本上来讲,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中国强大了,就要变成第二个美国。是把美国作为中国发展的榜样和目标。这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朝鲜半岛问题,等于这一次危机,对我们也是一个考验。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做法总体上,应该说还是比较做得好的,不是说每个细节都怎么样,大的方向还是对的。
傅梦孜:危机造成的影响明显要做长期准备
这次危机,还不能说过去了。但是这个危机造成的影响,像袁征先生讲的,确实越来越明显。第一,可以说美国、韩国等认为的朝鲜领导人更换后,对朝鲜社会会出现变化的某种幻想已经破灭,原来可能认为,金正恩有过接受西方教育的背景,年轻有活力,可能更为重视民生,经济上可能搞活一点,由此会导致朝鲜社会发生一些变化;现在看来,金正恩的行为模式没有改变。美韩期望朝鲜社会发生很大变化,可能是虚妄的感觉,是不现实的。通过这一轮半岛危机,各方面看得更清楚了,朝鲜搞的还是老套路,就是挑战-升级-对话-援助-再挑衅……这一套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有效了。
第二,加快了美国“重返战略”的步伐,或者说美国重返战略获得新的刺激。本来奥巴马第二任开始,会相对淡化重返亚洲政策的军事色彩。经过这一次危机,包括反导系统在内的美军事力量仍在向亚太集结。此外,这次危机有关方提出动用核遏制,甚至明确提出核打击,这是一种比较令人担忧的情景。
第三点,我同意刚才讲的,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会更加巩固,美韩、美日同盟都有这种势头。这是一种单边体系,并不有利于亚太的和平与稳定,这也说明亚太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更为紧迫。
对半岛不时出现的这种折腾情况,要做长期准备,对抗-缓和-对抗这些行为模式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短期内不会消停。而由此导致的一些附带影响(如美军力进驻),更需要长时期密切关注。
袁征:中朝应建立复合型的立体化关系
中朝关系的问题,我觉得出发点还是要站在它是国与国之间正常关系的立场上,不能走极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中朝之间,我觉得应该是一种复合型的立体化的关系:也就是说,有些问题中朝之间应当好好地沟通,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哪些事朝鲜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对于朝鲜合理的诉求,中方应适当考虑,甚至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朝鲜采取积极的步骤,中方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有些涉及中方底线的事情,中方也应当讲求原则,直接告知朝鲜方面。如果朝鲜不顾中方的感受,所作所为伤害到中方的国家利益,中方完全有理由对朝鲜采取惩罚和制裁举措。中朝双方可以达成某种妥协,尽可能寻求一种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平衡,但前提是不能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本论坛全文原载《中国评论》月刊2013年7月号)
评论员简介
傅梦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中美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问题研究。主编有《世界大转折》、《中美战略关系新论》等。
袁征: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1999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学系获得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至今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著述并发表的著作10余部。此外,应约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国际时评文章300多篇。
吕德宏: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部主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规划、地区安全和联合国维持和平问题。
鹿音: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硕士,军事科学院国际战略学博士生(在读)。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安全与发展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军控裁军、核不扩散,军事外交与地区安全等。
王俊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09年获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受教育部资助赴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访问学习。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北亚地区安全(侧重朝鲜半岛地区)、中国外交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着有《朝核问题与中国角色:多元背景下的共同管理》(繁体版2010年9月于台湾出版)一书。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当代亚太》、《现代国际关系》等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与政治经济评论60多篇,并参与或独自翻译英文著作多部,先后主持或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应急办、教育部等部门的多项课题研究。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