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论 死

  「死后哪里去」?简简单单五个字,几千年来却一直困扰着古今哲人,中外人士。死后的问题已不仅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它也是宗教苦心积虑,想要解决的问题。可惜的是,长久来的探索,仍逃不出一个结论﹕人一生下来,就得往死亡的方向推进。死的不可知和神秘性,存在于它对「生」之终止的需求。换句话说,活生生的人,不能像经验穿衣吃饭一样,去经验所谓死这档事。也不能像经验睡觉一样,睡了一觉又醒过来。说起来这是很令人伤感之事,这是人的宿命,既然来了,就得有说再见的时后。只是这个「再见」就是不能再见的意思。所以,没有人是不关心此等事的,但也是没有人能心怀不乱的来处理此等事的。唉,该来的终是要来的。

  生和死之间就是隔着这么一道永远不可逾越的高墙。生的人休想爬过去,死了的「人」也别梦想要回到此生此世来过活。在生老病死的这一道洪流,我们只能优游在生老病这一岸,然后不夭寿的话,短短几十年,就得不自主的给波浪水花接送到无时无尽的那一岸。人生实在是无奈,难怪有人说,才下了水,还没游够就得马上靠岸,活着真是没意思。这大概是为什么古今哲人和宗教高僧大德夜夜难眠的主因之一。

  哲人之中,孔老夫子大概是能力最菜的一个。它老人家一定很怕死,因此用「未知生,焉知死」一句话把死之事置之一旁而不谈。庆幸他还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才造就出往后孟子「死有重于泰山,轻如鸿毛」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重道义,视死如归的儒家伟大气魄。这和墨家那种浓厚的自我牺牲精神,为道义勇于献身,义无反顾的悲壮凄凉之情怀,实不相上下。这虽然无助于了解死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至少能以「视死为生的另一种形式」的观点,来推移生死那道高墙,帮助我们从死的恐惧之中解脱出来。

  道家对死的看法,显然比儒墨高深了一点,但也不见得能清础的说出死到底是何物。老子的「物壮则老」,「人之生,动之死地」等生死宛若瓜熟蒂落一样自然,因此试着以专气守柔,长生久视之法,来无惊无骇的面对死的来访之论说,不幸培养出道教一批行气炼丹冶金之徒,吞金尝银喝汞,把自己弄得瘦的像鬼,活得只三分像人,或提前向阎老爷报到。还好三生有幸,出了南华老仙庄周道人,直接从无为自然之「道」的本体,提出「生死齐一」说法。这种生死浑然一体,或「方死方生,方生方死」的论调,把生和死看成是一个圆环的两个点,相互追逐,弄得无法分辨是生是死,是死是生,或干脆无所谓生死。因此生固无可喜,死亦不足以悲,消遥自得,安时处顺,死而不亡,弃倒悬之苦。无怪乎他会选在其妻过世之日,鼓盆而歌,庆祝她不再为臭皮囊所缚。真是酷毙。不过此举果真发生在当世,庄老爷不被以违背善良风俗而琅铛入狱喝白水吃盐饭才怪。

  那么西方哲人雃士又怎么说呢?古希腊的诡辩大师普罗蒂可尸劝世人不用怕死,因为活着的时后,意谓死亡尚未驾到;而死去的时候,人已杳然不在。辩的似乎有几分道理,不过听了之后,我还是很怕死。苏格拉底倒是一个真的不怕死的好先生,他深信灵魂不朽之说,认为人活着的时候,应该尽力追求智慧,来关怀灵魂,以显现其德。他老人家晚年给三百六十一位不知智慧是何物的裁判官判了死刑。他连逃走避难都不想,欣然毒酒一灌,溘然呜呼哀哉,一去不再回。妙的是,临死前他的遗言是要他的学生帮他还一只鸡给一个医生。这种「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飘逸洒脱,不把死看在眼里的态度,实在深得我心。虽然我们无从知道他死后灵魂是否真的还活在那里,但他的潇洒自如状,已够我们对活着产生信心。

  除了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死的问题之外,宗教是最能够对死提供解释的。宗教不像哲学对死谈得那么玄虚,而是清清础础的描绘出死后之情状。譬如,基督教认为死乃是罪的代价。人死了并不像灯灭,或与万物合一了,或轮回去了,而是到天堂或地狱去也。死了就好像是睡着一样,等耶苏再来时,我们都要再复活一次的。不同的是,信了神的那些死人,很可能给接送到天堂乐园去了,那些不悔误不信神的死人,恐怕就得到地狱去受苦的。因此,只要信了主,死就不是件什么可怕之事。基督教把死分成了三类。第一是肉体死了,灵魂离开了肉体;第二是肉体还在,但灵魂死了,也就是所谓的行尸走肉。但是如果心中仍然有主,以主为依靠,行主之所求,经由忏悔赎罪,这两种死仍是有救的。果若不信主重生,死后受审判,会给神踢到阴间去。结果又死了一次,死了又死,这就所谓的永死,真的再也活不过来了。死或不死,看来只有主可以决定而已。忏悔吗?不忏悔吗?这就成了自个儿的事了。

  佛教对死后的描绘更是逼真,尤其是密教的中阴身理论最具代表性。近年来市面上流行的西藏生死书即是这派的产物。佛教把人的「生」看成是苦的,因为人是六道轮回的结果。若不好好自修,永远会在天、阿修罗、人、畜生、鬼、和地狱六道之中轮个不停。若能禁欲行善参佛苦修,则有可能超脱轮回之苦,进入涅磐之境,生死不识,烦恼断尽,愚痴不在,瞋恚永无,西方净土是也。密教论死则有中阴身三阶段之说。当我们停止呼吸后,并不意谓我们已死,「身」死之后,人的深层意识还是在运作着。我听一位西藏仁波切(德行皆深之喇嘛)说,身死后,就像是在梦中一样,我们仍是有知觉的。这或许就是华人所谓的灵魂。临终前若德行圆满,能证悟法身实相,而得解脱,则就不受轮回之苦了。要不然就得历经三阶段,每阶段都会碰见各种不同颜色之光,每个阶段我们都有选择得到解脱的机会。机会是稍纵即逝,一错过马上落入中阴身第二阶段,果真积业太深,不修任何本尊之法相心咒,而再错过解脱的机会,则就得进入中阴身第三阶段,直往六道轮回,再度投胎受生,永受贪、瞋、痴三毒之困恼束缚。

  不过,不管哲学或宗教如何谈论死之事,身为活人的我们,我想是没有人愿意去试着死看看的。死后之境不论是多恐怖或多吸引人,对活人而言,终究是一条不回头的河流,终究是得放弃此生此世所拥有之一切。试之乎行之乎?难矣,难矣!或许老夫子是有几分道理的,把此生此世打点好,当死召唤时,无憾无怨无悔的回应,则无什可求,心安理得就是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