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属典型的中低山丘陵。住宅建筑是人们长期生活的地方,对于房屋的朝向、日照、通风、防风、防洪、排水、交通等条件是有要求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永定的宅第民居多以生土夯筑的土楼为主。在总体布局上,民居建筑一般都能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并在不同的条件下,组织成各种群体。也有自由分散在山坡、台地等特殊地段,灵活多样地组织成其它各种形式的建筑群体。
建筑是创造者所拥有的文化模式和精神、心理的艺术体现。一般来说,中外建筑都是以建筑物的造型模式为分类标准的。客家土楼的种类很多,我们很难看到其他民族、民系有像客家土楼这样奇构叠出的住宅类型。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土楼,是人类聪明才智与物质基础相辉映的杰作 。
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其中永定县的“三群两楼”作为申报“世界遗产”的主体,在申报总量上占了50%的份额,所以先介绍民居中的世界遗产风采,再分类表述其他土楼民居的特色。
一、民居中的世界遗产
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位于下洋镇初溪村、永定县南部,距县城凤城镇47公里。
初溪村建于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的土楼楼名均以“庆”字命名,如和庆楼、集庆楼、藩庆楼、共庆楼、善庆楼等。土楼的主要种类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六角形、曲尺形、凹字形、一字形等。较有代表性的土楼除了集庆楼、善庆楼之外,还有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的圆形土楼余庆楼、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的方形土楼绳庆楼、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的长方形土楼华庆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圆形土楼庚庆楼、建于1949年的六角形土楼共庆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长方形土楼锡庆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椭圆形土楼福庆楼、建于1949年的藩庆楼等,保存完好 。2007年8月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本体土楼有集庆楼、余庆楼、庚庆楼、绳庆楼、福庆楼、共庆楼、善庆楼、藩庆楼、华庆楼、锡庆楼。2008年7月,初溪土楼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东南面的湖坑镇洪坑村,距县城凤城镇45公里。
公元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洪坑村开基,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等规模较大,没有石砌墙基,已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坍塌或被拆除,重建新楼。建于明代中期至清代初的一批土楼,其中有11座在1865年被太平天国军队烧毁。现存明代(1368~1644年)建造的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1644~1911年)建造的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主要种类有正方形楼、长方形楼、圆楼、五凤楼、宫殿式方楼、半月形楼等。村内还有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林氏宗祠、天后宫、日新学堂、关帝庙等 。
1993年,洪坑土楼群所在的洪坑村被列为中国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1998年12月洪坑村所在的湖坑镇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07年8月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本体土楼有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庆成楼、福兴楼、光裕楼。2008年7月,洪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
高北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东南面的高头乡高北村,距县城凤城镇47公里。该土楼群由其中的三楼下等5个自然村的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永昌楼、远庆楼、庆裕楼、侨福楼等24座形态各异的土楼组成。江姓民居,以农耕为主业。
南宋祥兴二年(1279),高北村部分客家先民在后山即金山建圆形土楼而居,旧时该楼称为金山圆寨,遗址尚在。江百八郎(1330~?)于元代中期从今上杭县境内迁至高北村。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江氏建造方形楼五云楼。明崇祯年间(1628~1644),因五云楼人口过于密集,江氏在五云楼西面始建圆楼承启楼,承启楼至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才竣工。清干隆四十四年,江氏在五云楼与承启楼之间建造方形楼世泽楼。1962年,江氏在承启楼的西侧建造圆楼侨福楼。
2007年8月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本体土楼有承启楼、世泽楼、五云楼、侨福楼。2008年7月,高北土楼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
衍香楼
衍香楼坐落在湖坑镇新南村,苏氏民居,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坐东向西,占地约43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门、中厅、后厅。
主楼圆形,直径40米,高4层,每层34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祖堂设于后厅。内院方形,由青砖隔墙围合而成。全宅设3个厅,4架楼梯,一个大门,门扇铁皮钉封,还设有防火水槽。
该楼人才辈出,从二十世纪50年代至今,涌现了大学教授6名、中学教师18名、小学教师33名、博士2名、硕士15名、学士76名、中专生21人。另外,旅居海外的宗亲现有1000多人。
1998年7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
振福楼
振福楼坐落在湖坑镇西片村,民国二年(1913),因经营条丝烟成为富翁的苏振太动工兴建该楼。坐北朝南,圆形,占地4000平方米,保存完好。同振成楼一样,它是二十世纪初以后客家土楼融合部分近代西洋建筑艺木和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该楼由内外两环同心圆建筑组成,以中国传统的《易经》八卦格局建造,计3厅96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外环直径42.5米,高3层,每层32开间,1大门,4道楼梯。
内环单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设祖堂,与前向弧形厢房、中门相连,楼内众多名人题刻、楹联。外大门、石砌围墙围合雨坪,形成一个大院落。
该楼依山傍水,正面的小溪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楼前、楼后竹木掩映,青石小路四通八达 。
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其他民居
日本学者中尾佐助将世界上的民居分为外庭院型和内庭院型两大类,这种分类法,根本无法涵盖中国传统民居的全部种类,更无法将土楼的各种独立类型包括进去。刘敦桢的《中国住宅概说》,将明清时代的中国住宅依造型分为圆形、横长方形、三合院、三合院和四合院混合、窑洞式、纵长方形、曲屋、四合院、环形共9类。但是,同样也未能将所有的土楼类型包括进去。日本学者茂木计一郎等在制作《中国住居类型和客家土楼》中的图示时,也收入了方形、圆形两类土楼 。
如果仅以构造法、材料、庭院、墙与屋顶等为要素对土楼进行分类,是非常困难的,这样会造成相互混杂,叙述艰难。目前所见之客家土楼,包括传统的古民居与近现代民居,按其平面形式,可以分为下面3个大体系:①曲线圆形系。②直线矩形系,其中包括两个主要形式:正方形与长方形。③直曲线方圆融合系。
(一)曲线圆形系:以曲线为基本构图手段,以圆为主要造型和基本特征。其中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圆形、椭圆形、弧形等。
1.圆形土楼民居
①圆形单环式:
3-1-1 黄坑圆寨楼
黄坑圆寨楼坐落于湖山乡黄坑村,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圆形,单层,单环,直径18米,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16开间,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天井、通廊均由鹅卵石铺砌。木质大门,门前砌筑数级石阶。
3-1-2 觉川富源楼
觉川富源楼坐落于下洋镇觉川村,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土木结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80平方米。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圆形,单环,直径22米,高2层,每层19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共设2架楼梯,2个厅堂,1口水井,1个大门。
3-1-3 梅花石上荣楼
梅花石上荣楼坐落于高头乡梅花石,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圆形,单环,直径18米,高3层,每层20开间,一二层不开窗,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祖堂设于内院中间。全宅设大门一个,2架楼梯。
3-1-4 丰田圆山楼
丰田圆山楼坐落于培丰镇丰田村,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415平方米。圆形,单环,直径23米,高4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架楼梯,一个厅堂,一个大门,楼梯设在门厅一侧。楼外侧有一层半圆形附属房。
3-1-5 如升楼
如升楼俗称米升楼,为永定客家土楼中最小的圆楼之一,因规模形状如同旧时民间计量大米、谷子的竹制器皿(俗称米升),故名。
该楼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土木结构,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圆形,单环,直径23米,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个大门,2架楼梯,内有一口水井。1998年7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2009年1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②圆形双环式:
a.内外同心圆
3-1-6 集庆楼
集庆楼坐落于下洋镇初溪村,由徐氏三世祖7兄弟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合建。坐南向北,占地面积2826平方米。圆形,双环。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门坪、楼门、门厅、天井、内环及内外环通道、天井、祖堂、后院。外环高4层,土木结构,直径66米,以木板隔房;内环单层,砖木结构,与外环以天井相隔。厅堂位于楼中心,单层,土木结构,方形,歇山顶。内外环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楼木构件没有使用一枚铁钉。
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
3-1-7 余庆楼
余庆楼坐落于下洋镇初溪村,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土木结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256平方米。圆形,双环。外环直径41.6米,高3层,每层34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设4架楼梯;内环单层,砖木结构,祖堂设于天井中央。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2009年1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1-8 庚庆楼
庚庆楼坐落于下洋镇初溪村,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土木结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660平方米。圆形,双环。外环直径33米,高3层,每层37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内环,单层,设厨房和浴室。全宅设2架楼梯,2个大门。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2009年1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1-9 实佳环庆楼
实佳环庆楼坐落于湖坑镇实佳村,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土木结构,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075平方米。圆形,双环。外环直径37米,高3层,每层36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内环单层。全宅共设4架楼梯,4个厅堂,一口水井,一个大门。
3-1-10 大陂头环兴楼
大陂头环兴楼坐落于湖坑镇六联村大陂头,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清末曾遭太平军火烧,后修复。土木结构,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门、正厅、后厅。圆形,两环,外环直径62米,高4层,每层49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内环单层,祖堂设于正厅。全宅设4架楼梯,一个大门。底层墙厚1.8米。
3-1-11 黄坑克昌楼
黄坑克昌楼坐落于湖山乡黄坑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圆形,双环,内通廊式,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外环直径50米,高3层,每层22开间;内环1层,青砖墙面。内外环相通自成2开间的单元式。外环二楼有生土夯筑的封火墙。宅内仅设一厅,鹅卵石地面,中为天井,拱形门框,内设防火水槽。
b.外圆内方型
3-1-12 霞村永隆寨
霞村永隆寨坐落于下洋镇霞村,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外圆内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门、中厅、后厅。外环为圆形,直径39米,高3层,每层36开间,内通廊式,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厅与两侧隔墙、中门围合成方形院落。全宅设一个大门、2架楼梯。
3-1-13 思贤善余楼
思贤善余楼坐落于下洋镇思贤村,建于清干隆十四年(1749)。外圆内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707平方米。由圆形外环和方形祖堂组成。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门、中厅、后厅。外环直径30米,高3层,每层24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祖堂位于天井中央,由隔墙和中厅围合成方形院落。全宅共设2架楼梯,4个厅堂,2口水井,1个大门。
③圆形三环式
3-1-14 太联五福楼
太联五福楼坐落于大溪乡太联村,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土木结构,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1256平方米。圆形,三环。外环高4层,直径40米,每层33开间,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一二层不开窗,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二环单层,三环单层设祖堂,中为天井。
3-1-15 古竹深远楼
古竹深远楼坐落于古竹乡古竹村井头,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土木结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圆形,三环,外环直径62米,高4层,每层65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环高2层,每层34开间;内环单层共8间。全宅设一个大门,2个小门,4架楼梯,2口水井。
3-1-16 南中环极楼
南中环极楼坐落于湖坑镇南中村,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土木结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圆形,双环。外环直径46米,高4层,每层36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内环单层10开间。全宅设一个大门,2个厅堂,4架楼梯。该楼充分展现了土楼的扩音功能和防震性能。1998年7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④圆形四环式
3-1-17 承启楼
承启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据族谱记载,该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而后依次建造第二环、第三环和第四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落成。因夯筑该楼外环土墙时,天公作美,土墙未受雨水淋蚀,故又名“天助楼”。
该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376平方米。圆形土楼,由4个同心圆建筑组合而成。外环为主楼,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73米。底层墙厚1.5米,四层墙厚0.9米。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每层72开间。第二环高2层,砖木结构,每层40开间。第三环单层,砖木结构,32开间。第四环为祖堂,单层,比第三层稍低,使全楼形成外高内低、逐环递减、错落有致的格局。厅堂后向上方和前向屋檐下悬挂清代至20世纪80年代名人赠送给该楼的题匾,上书“邦家之光”、“兄弟选魁”、“世德书香”、“笔在世第”“发扬光大”等。全宅内通廊式,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南侧开大门,东西面各开一个小门,有阴阳两口水井。
全楼按《易经》八卦进行布局,外环、二环、三环均分为8个卦。外环卦与卦之间的分界线最为明显,底层的内通廊以开有拱门的青砖墙相隔,造型精巧,古色古香。楼内尚存12块高2.72米的巨型祝寿围屏和众多楹联。
该楼人才辈出,自大楼落成迄今,先后有40多人考中进士、举人、贡生,80多个博士、大学生、科学家、教授、作家(均未包括旅居海外的宗亲),其中有一户人家就出了10个博士。
该楼为环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家圆楼,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现仍居住300余人。
1981年,该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1983年7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一元的“福建民居”便是该楼的图案。200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録》。
2.椭圆形
3-1-18 下南溪环昌楼
下南溪环昌楼位于湖坑镇西片村下南溪,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椭圆形,土木结构,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单环,直径20米,西南至东北方向扁平状。高2层,每层12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天井鹅卵石铺就。
3-1-19 新南恒吉楼
新南恒吉楼坐落于湖坑镇新南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土木结构,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椭圆形,单环,最大直径19米,高3层,每层18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厅廊设卷棚,正厅中央悬挂“康熙五十四年选魁”匾一块。
3-1-20 福庆楼
福庆楼坐落于下洋镇初溪村,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坐南向北,占地面积660平方米。椭圆形,高3层,每层30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方形祖堂位于天井中间,单层,前低后高,全楼设一个厅,3架楼梯,1个大门。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録》,2009年1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弧形
3-1-21 塘坑华兴楼
塘坑华兴楼坐落于岐岭乡湖河村塘坑自然村,建于清代末期。半圆形土楼,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650平方米。中轴线上有门厅、天井、正厅。门厅主体为半圆直径,面阔7间;正厅主体为“半圆”,半径17米,高2层,每层14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2个厅,一架楼梯。
3-1-22 南江永宁楼
南江永宁楼坐落于湖坑镇南江村,建于清干隆年间(1736~1795)。前圆后方,“D”字形,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后堂是“D”字形的一竖,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仅余残墙。前向圆弧形,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高3层,每层24间,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
3-1-23 南中南兴楼
南中南兴楼坐落于湖坑镇南中村南洋自然村,建于清代中期。 “D”字形,土木结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D”字形一横长26米,圆弧半径18米,高3层,每层22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个大门,2架楼梯,2个厅。天井有水井一口。
3-1-24 新南心定楼
新南心定楼坐落于湖坑镇新南村,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D”字形,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480平方米,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前堂是“D”字形的一竖,其余为圆弧形围合。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共54间,设一个大门,2架楼梯。
3-1-25 高东诒燕楼
高东诒燕楼坐落于高头乡高东村,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1/4扇形土楼,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东北侧为圆弧形,西、南、北侧是方形,高二层,全宅设一厅,共29间,1架楼梯,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
2、直线矩形系:以直线为基本构图手段,以方为主要造型和基本特征。其中包括两个主要形式:正方形与长方形。另外,为了方便生产生活和通风采光,出现了多重方形的土楼,在层高上也有一些变化。
⑴正方形
3-1-26 大旧德楼
大旧德楼坐落于古竹乡大德村红联队,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向西,总面宽35米,进深35米,占地面积1296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楼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天井有附属房,全宅有4架楼梯,是无石砌墙基的土楼。
3-1-27 豪仕窠永源楼
豪仕窠永源楼坐落于下洋镇富川村豪仕窠,建于清代末期,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20米,总进深20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天井、正厅。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厅前有斗拱,雕饰精美,天井用花岗石铺面。全宅设2架楼梯,一个大门。
3-1-28 中川务滋楼
中川务滋楼坐落于下洋镇中川村南京堂组,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向东,总面宽16米,总进深16米,占地面积285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共设1架楼梯,2个厅堂,1个大门。该宅为著名画家、艺术大师胡一川先生故居。
3-1-29 馥馨楼
馥馨楼坐落于湖雷镇下寨村,建于明代,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向西,总面宽35米,总进深35米,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壕沟、雨坪、门厅、天井、正厅。高3层,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底层为三合土构筑,天井右侧1口古井,左侧有数间房倒塌,楼内通廊均为封闭式。全宅设一个大门,3架楼梯。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1-30 洪坑福兴楼
洪坑福兴楼坐落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方形,土木结构,坐北向南,总面宽28米,总进深28米,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该楼是洪坑土楼群之一,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録》,2009年1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⑵长方形
3-1-31 世泽楼
世泽楼坐落于高头乡高北村,始建于清干隆四十四年(1779),1929年局部毁于战火,1931年按原样重修。长方形,坐北向南,通面阔70米,总进深71米,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高4层,每层38开间,主墙厚1.6米,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一、二层不开窗。一、四层内通廊式,二、三层四面各有两间伸至回廊外边,不能相通。中厅已废,后厅为祖堂,上方悬挂匾额:“邦家之光”。全宅设4架楼梯,1个大门,内院有2口水井。门坪西侧有两层厢房。楼门石刻楹联:“世传勿替家声远,泽本遗风椒衍长。”
1999年4月,被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1-32 里佳罄宜楼
里佳罄宜楼坐落于湖山乡里佳村汉坑砻,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25米,总进深44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左右护厝。全宅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天井两侧有砖砌屏墙,下厅两侧设两架楼梯,梯下设门通两侧高2层的护厝,与后楼围合成一整体。全宅共75间,左护厝设有6间地下室。
3-1-33 上寨角栖止楼
上寨角栖止楼坐落于龙潭镇龙潭村上寨角,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方形,土木结构,坐北向南,总面宽28米,通进深32米,占地面积97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围墙、雨坪、内大门、前厅、天井、正厅。正厅面阔8间,高4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内大门门额“栖止楼”三字,为国民党原海军中将萨镇冰所题。东侧为单层附属房,西侧设外大门。全宅设3架楼梯。
3-1-34 洋甲裕成楼
洋甲裕成楼坐落于龙潭镇龙潭村洋甲自然村,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方形土楼,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21米,通进深27米,占地面积约64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前楼、天井、正楼。正楼面阔5间,进深3间,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开大门,厅后设楼梯,自成体系。前楼高2层,中开大门,与2层高护厝、正楼围合成整体。
3-1-35 古竹贞固楼
古竹贞固楼坐落于古竹乡古竹村塘仔自然村,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向东,总面宽26米,总进深25.5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天井、正厅。高4层,一层不开窗,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共133间,设1个大门,4架楼梯,天井有附属建筑。
3-1-36 下坪培兰居
下坪培兰居坐落于下洋镇下坪村红溪自然村,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方形,土木结构,坐南向北,总面宽20.5米,总进深13.6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天井、正厅。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个大门,2架楼梯,木雕花窗,竹节式栏杆,西侧另设一间2层阁楼,雕花窗棂。该楼是新中国驻外国大使胡成放的故居。
3-1-37 下坪继成楼
下坪继成楼坐落于下洋镇下坪村红桥自然村,建于清代。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向西,总面宽22米,总进深20.4米,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厅廊设斗拱,两侧为拱形仪门。全宅共38间,设一个大门,2个小门,4架楼梯。
3-1-38 思贤履顺楼
思贤履顺楼坐落于下洋镇思贤村永利组,又名中书第,建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南向东北,总面宽35米,总进深28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主厅上架镂空花卉斗拱,雕工精细,廊沿处设卷棚;西北侧设1大门,门外雨坪,东北侧设1小门;土墙照壁与内大门围合成院落,西南侧设一官厅,东北侧设外大门,上书“中书第”。全宅共41间,内设两厅,2架楼梯。宅中存圣旨牌匾一块。
3-1-39 大旧节棣辉楼
大旧节棣辉楼坐落于古竹乡大德村大旧节,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向西,总面宽52米,总进深40米,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厅、正厅。高3层,内通廊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厅和主楼后厅围合成院落。内门坪南侧为外大门,北侧为私塾。全宅有4架楼梯。
3-1-40 五实楼
五实楼坐落于古竹乡古竹村塘仔自然村,始建于明代,1931年局部毁于火,1943年修复。长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向东,总面宽38.5米,总进深36.6米,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厅、正厅。高4层,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楼内设外通廊。全宅共143间,设4架楼梯,石条门框的大门,门板厚实,设有防火水槽,门外两侧平房围合,该宅是反清复明“招讨大将军”苏逢霖故居。其特殊的外通廊形制具备明显的防御功能。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1-41 中川荣封第
中川荣封第坐落于下洋镇中川村中坑自然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南向东北,总面宽20米,总进深16米,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依次为门厅、中门、后厅。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厅悬挂嘉庆十三(1808)年立“三代司马”木匾。全宅共设2架楼梯,2个厅堂,一个大门。
3-1-42 陈东采善堂
陈东采善堂坐落于陈东乡陈东村龙岗自然村,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向西,总面宽15米,总进深36米,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依次为门厅、中厅、正厅。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个大门,4个厅堂,4架楼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应茶饼”便出自此楼。
3-1-43 豪仕窠荣禄第
豪仕窠荣禄第坐落于下洋镇富川村豪仕窠,建于清末光绪年间(1875~1908),方形,土木结构,坐南向北,总面宽35米,总进深22米,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左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天井、正厅。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厅为祖堂,彩绘、雕刻精美。二楼门厅立面有泥塑,后侧外挑廊式,设腰檐。全楼设一个大门, 2架楼梯。
3-1-44 高南春晖楼
高南春晖楼坐落于高头乡高南村新楼自然村,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南向西北,总面宽13米,总进深19.2米,占地面积252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上厅设祖堂。全楼设一大门,一架楼梯。2010年6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⑶方形多重式
3-1-45 遗经楼
遗经楼坐落于高陂镇上洋村,宅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3588.3平方米。由主楼、前楼、左右围楼围合而成空井式方楼。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楼、雨坪、前厅、中厅、主楼。正厅高2层,前廊带卷棚,左右各有水井。主楼高5层,其余高4层,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雨坪两侧建有高两层的学堂等附属房。1988年12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1-46 五云楼
五云楼坐落于高头乡高北村,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长方形,坐北向南,总面宽58米,通进深60米,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外大门、雨坪、门厅、中厅、后厅。高4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中厅为口字形,单层,东西南北四向各开一小门,把楼分隔成四个小院落。楼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2009年1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1-47 大溪镇江楼
大溪镇江楼坐落于大溪乡大溪村,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方形双重式,土木结构,坐西向东,总面宽44米,总进深44.4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高4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从门厅开始每隔5间设一堵封火墙。全宅共190间,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
3-1-48 井背从福楼
井背从福楼坐落于古竹乡坪洋村井背自然村,建于清干隆三十三年(1768),方形双重式,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40米,总进深38.5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围墙、雨坪、门厅、中门、中厅、正厅。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厅单层,砖木结构,与中门围合成院落。外大门位于西南侧。全宅有4架楼梯。
3-1-49 奥杳一等第
奥杳一等第坐落于湖坑镇奥杳村浮山片,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方形双重式,土木结构,坐东南向西北,总面宽54米,总进深51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方形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半月形池塘、雨坪、门厅、中门、中厅、后厅。高4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天井由隔墙围合成方形院落,中厅雕梁画栋。全宅设一个大门,两个小门,4架楼梯,共126间。宅西侧设外大门。雨坪两侧为2层附属建筑,旧时为私塾。
3-1-50 奥杳庆福楼
奥杳庆福楼坐落于湖坑镇奥杳村新店片,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方形双重式,土木结构,坐东向西,总面宽31米,总进深30.4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方形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门、中厅、后厅。高4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后厅设神龛,厅廊设卷棚,重莲柱雕刻精细。隔墙围合呈成内院,梁枋镂雕。
3-1-51 湖坑东湖楼
湖坑东湖楼坐落于湖坑镇湖坑村下东自然村,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方形双重式,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32米,总进深33米,占地面积1056米。单进合院式带方形内院。中轴线上依次有围墙、门厅、中门、中厅、后厅。高4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内院单层。全宅设4架楼梯,1口水井,一个大门。
3-1-52 南江经训楼
南江经训楼坐落于湖坑镇南江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方形双重式,土木结构,坐西向东,总面宽25米,总进深27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方形内院。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门、中厅、后厅。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厅单层,土木结构,雕梁,与两侧回廊、中门围合成院落。全宅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
3-1-53 光裕楼
光裕楼坐落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清干隆四十年(1775)。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向东,总面宽35米,总进深65米,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方形内院。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门、中厅、后厅。高4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楼内隔墙围合成内院,砖木结构。祖堂设于内院中间。全宅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一口水井。楼外以围墙、外大门围合雨坪成一个较大院落。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1-54 绳庆楼
绳庆楼坐落于下洋镇初溪村,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三个方形三重式,土木结构,坐南向北,总面宽39米,总进深27米,占地面积1482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2个方形院落。高4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内院方楼高2层。祖堂设于内院中央。全楼为共有168个房间,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2009年1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⑷前低后高式
3-1-55 城东启宇楼
城东启宇楼坐落于陈东乡城东瑶下,建于清代末期,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南向西北,总面宽18米,总进深18米,占地面积350平方米。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前半架分高2层,后半架分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全宅共47间,设一个大门,2架楼梯,1口水井。该楼是“大理院推事、四川道加布政使”张超南、“谜语大师”张启南兄弟的故居。
3-1-56 共星霁月楼
共星霁月楼坐落于陈东乡共星村,建于光绪年间(1875~1908)。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南向西北,通面阔17米,总进深17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前半部分高2层,余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共31间,设一个大门,1架梯梯,楼外北侧设一外大门。该楼曾孕育了18个黄埔军官,其后裔大都迁往台湾。
3-1- 57 溪南师俭楼
溪南师俭楼坐落于合溪乡溪南村内石塘,建于清代,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向西,总面宽24米,通进深24米,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左护厝。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前楼高2层,后楼高3层,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正楼左侧护厝,右侧设大门。全宅共12间。1929年10月上旬,毛泽东在进行土地革命调查指导合溪区委工作时,曾住此宅。
3-1-58 洪坑玉成楼
洪坑玉成楼坐落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方形,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40米,总进深37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后堂高3层,其余2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
3、直曲线方圆融合系:融直线与曲线于一体的基本构形手段,造型上既见方又见圆,方圆有机结合,其造型意象来源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府第式、马蹄形两种主要形式,另外还有依据地形地貌而建造的“富字形”、“日字形”等特殊形制的土楼。
⑴府第式
3-1-59 福裕楼
福裕楼坐落在湖坑镇洪坑村,洪坑林氏20世林德山、林仲山、林仁山3兄弟经营条丝烟刀加工作坊而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之后,他们买田置业,大兴土木。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林仲山牵头合建该楼。
福裕楼坐西朝东,占地约4000平方米,三进四落式。中轴线自东而西依次为:门坪、内大门、门厅、前天井、中厅(祖堂)、后天井、后厅。楼内共有166个房间、22个厅堂、28道楼梯、6个天井、2个侧门、2口水井、6个浴室。
主体建筑纵向即自西向东分为中间和南、北3个部分,各部分的前楼分别设一门,中间的为大门,两边的为仪门,比大门稍小。前楼大门门花岗石门框刻楼名嵌字联:“福田心地,裕后光前”;门扇联:“加冠,进禄”;北向仪门门楣石刻:“常棣”,门扇联:“入孝,出悌”;南向仪门门楣石刻:“华萼”,门扇联:“由义,居仁”。
作为祖堂的中厅,砖木结构,高大宽敞,厅口向着前面的天井开敞,比同一座楼的其他房间高一米多,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后壁上悬挂玻璃匾额,上书:“树德务滋”4个金黄色大字。厅后面两边的柱子上悬挂阴刻木质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前向两边厢房柱子上,悬挂楼主乔迁此楼时京城大员林震赠送的精美木刻贺联。
与前、后楼连接的两侧横楼高2层,砖木结构,两楼对称,内通廊式平面,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
该楼前堂(楼)、中堂(楼)为断檐悬山顶,后堂(楼)为断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前、中、后堂(楼)屋顶作3段迭落,由前往后层层升高,屋顶坡度比其他种类的土楼的屋顶坡度要大得多,更显得气宇轩昂。
外大门位于东北角,与围墙相连接,门的屋脊3段迭落,脊端的朝天笏高翘,屋檐雕饰精美,古色古香。东南角另设一小门出入,南侧围墙内有一座砖木结构、3间1厅2层高的小院,设“雅言斋”学堂。
1998年7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
3-1-60 新罗诚一楼
新罗诚一楼坐落于坎市镇新罗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由“明斋别墅”、诚一楼、三座后楼组成。主楼诚一楼,单进廊院式,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厅3层,槛窗嵌有景德镇瓷花窗,榻板有花卉石雕。主楼两侧均有2层、3层护厝,西侧护厝前设2层石砌炮楼。全楼大小10个厅,百余间房。
3-1-61 坎市绳德堂
坎市绳德堂坐落于坎市镇坎市街区溪园片,由卢氏十六世临斋公购置旧房后于清代重建。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两进三落带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照壁、雨坪、前厅、中门、正厅、正楼。正厅面阔五间,进深7米,后侧设屏门,上方悬挂“绳德堂”匾,前廊有卷棚,左右开边门通护厝,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斗拱雕刻精美,用材硕大。此宅为中科院院士卢衍豪的祖居。
3-1-62 富岭裕隆楼
裕隆楼,又称大夫第,俗称“五凤楼”,坐落在永定县高陂镇富岭村大塘角。清道光八年(1828),富岭王氏十九世、邑庠生王学洲的四房儿、孙合建文翼堂(因王学洲去世后谥文翼),正式名称叫裕隆楼。清道光十四年(1834)落成。
该楼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3000平方米。土木结构,通面阔40米,总进深60米,两进三落廊院式带左右横屋。中轴线上依次为池塘、影壁、雨坪、门楼、门厅、天井、正厅、天井、正楼。正厅设屏门,次间设隔扇门,前廊有卷棚,左右开边门通护厝。正楼高4层,共32间,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下厅设槛窗,砖砌门楼,石条门框,两侧立面有花卉、浮雕、彩绘。全宅斗拱,雀替等雕刻精美。
裕隆楼采用五凤楼的形制,沿用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格局,追求美观,注重宜居环境。楼中建筑物之间的高低设置,间距安排,都充分考虑到通风、采光、排污及其他方面的需求。该楼外观巍峨庄重、富丽雍容。内部装饰采用了精美的木雕、泥塑、彩绘等艺术手段,花样繁多,镂工精细。楼内尚存的名人题刻、牌匾、楹联,更加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屋脊为九脊歇山顶,前低后高,雕龙塑凤,色彩艳丽,形态逼真。
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建筑界的顶尖高校、建筑学四驾马车之一——南京工学院的专家前来考察,绘制平面图、剖面图、剖视图和外观图,将该楼列入建筑学教科书,幷发表论文,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二十世纪60年代,中国建筑科学院的前身、依托在南京工学院的中国建筑研究室专家继续深入该楼考察。建筑权威杂志《中国建筑》刊载的《古代客家民居建筑》一文中,首先详细介绍的就是裕隆楼(书中称“大夫第”),图文并茂。
1977年夏,同济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专程考察此楼后,感叹不已,在回沪途中吟诗一首:“仿佛仙山入梦初,自怜老眼未模糊。流风已逝宋元画,如此楼台凯易图。”后来他在专著《书带集.闽游记胜》中写道:“七月,至永定观土楼,大塘角王宅文翼堂(即富岭村的大夫第),以土楼环厅、正中后部大楼高四层,每层皆铺地砖,极坚固……虽达傍晚,徘徊留恋,未忍遂别。而处处土墙深檐黄墙,衬于青山白云间,色彩造型之美,宛如宋元仙山楼阁图。”
197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再次出版由著名建筑专家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对永定县的裕隆楼和承启楼专门作了介绍。
二十世纪70年代末,永定土楼在台湾学界引起重视,台湾大学教授卢衍祺发表论文《家乡的大楼》,阐述隆楼楼的学术价值。
1986年,以东京艺术大学茂木计一郎教授为首的日本居住建筑考察团一行十二人,参观了裕隆楼,拍了电视、摄影留念后,誉该楼为“中国土楼中艺术的珍品”。
2012年8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1-63 西陂大夫第
西陂大夫第坐落于高陂镇西陂村十三队,建于清代。俗称双寿堂,坐东向西,总面宽25米,通进深28米,占地面积930平方米。两进三落带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通廊、正厅、正楼。正厅设屏门,前廊卷棚,左右设阁楼,三合土地板,青石柱础,横梁雕刻精美,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南侧设大门,石条门框,石刻对联,两侧均有花卉、人物精美石雕。正楼3层共9间。
3-1-64 大阜长春楼
大阜长春楼坐落于仙师乡大阜村南阳自然村,系郑氏选琳公经营烟丝发迹后,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坐南向北,总面宽40米,通进深40米,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两进三落式带左护厝。全宅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五楼式门楼,前凸式,青砖彩绘,厅内雕梁画栋。全宅共9厅9梯,6个天井,80多个房间,设3个大门,4个小门。
3-1-65 虎岗积庆楼
虎岗积庆楼坐落于虎岗乡城下村水口楼自然村,建于清代。坐东向西,总面宽38米,总进深32米,占地面积1476平方米,两进三落式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雨坪、前厅、中厅、主楼。主楼高4层,面阔3间,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北侧有2层的护厝。全宅木雕精致。
3-1-66 长流德星楼
长流德星楼坐落于培丰镇长流村桥背自然村,建于清干隆五十四年(1789)。坐北向南,总面宽15米,总进深32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两进三落式带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厅、正厅。中厅堂2层,设屏门,上挂“品学兼优”匾和祝希声令兄71寿屏4块;正厅高四层,碉楼式布局,双联式房间设计,每层设6间1厅1楼梯,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门厅单层。
3-1-67 永隆昌楼
永隆昌楼坐落于抚市镇新民村,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由府第式的福盛楼和方形的福善楼组成。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11519平方米。福盛楼两进三落式带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前坪、高2层的老楼、中院坪、高5层半的新楼、后院坪,四周有围墙;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楼有92个厅,246个房间,144道楼梯,大小门16个。院内有一座账房楼,高2层,另有马厩、厕所、碾米房、学堂等附属建筑及8处院坪,7口水井。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1-68 新民永豪楼
新民永豪楼坐落于抚市镇新民村,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土木结构,坐西南向东北,总面宽75米,总进深76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外围单进合院式带方形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外大门、雨坪、门厅、中厅、上厅、主楼。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构架。中厅高2层,前廊卷棚,雕梁;上厅高3层;主楼高5层半。2012年8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1-69 增瑞科甲第
增瑞科甲第坐落于湖雷镇增瑞村,由武举人阙志豪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45米,总进深5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两进三落式带左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厅、正厅。正厅高3层,双联式房间设计,每层8间1厅1梯,第4层外挑廊式,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门厅左侧设一学堂。该宅阙氏后裔连续5代出6名武官。
3-1-70 上北中书第
上北中书第坐落于湖雷镇上北村,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22米,总进深32米,占地面积750平方米。两进三落式带左右护厝。由前堂、正楼、后堂及左右护厝组成。前堂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楼高3层,双联式房间设计,每层8间1厅1梯;后堂高3层,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楼均由土坯砖堆砌而成。
3-1-71 尚径崇德居
尚径崇德居坐落于洪山乡尚径村,由温氏11代木梁芳公于干隆四十五年(1789)所建。坐北向南,总面宽16米,通进深32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两进三落式。中轴线上依次为照壁、雨坪、前堂、中堂、后堂。第二、三堂高为2层,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东南侧设前凸式门楼,西南侧设一鼓手廊(俗称官厅)。
3-1-72 社前双门楼
社前双门楼坐落于抚市镇社前村,建于清代,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17.3米,总进深42米,占地面积750平方米,两进三落式带左右横屋。中轴线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大门、门厅、天井、祖堂、天井、主楼。祖堂高1层,主楼高4层,面阔5间,进深5间,楼中轴线上1道围墙,将该楼一分为二,左右建筑对称。内通廊式,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该楼双门式设计,较为独特。
3-1-73 中在双德楼
中在双德楼坐落于抚市镇中在村元茂兰,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坐西北向东南,总面宽24.5米,总进深43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两进三落廊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围墙、内门坪、前厅、中厅和主楼。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厅面阔3间,高2层,前廊卷棚并雕梁,后侧设大屏门;主楼高4层,面阔3间,进深3间,石质门柱,厅后设楼梯。内门坪南侧设外大门。
⑵马蹄形
3-1-74 上南正安楼
上南正安楼坐落于湖雷镇上南村流三组,始建于清代,20世纪20年代曾被局部焚毁,后重修。土木结构,坐东南向西北,总面宽15米,总进深17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天井、正厅。正厅高2层,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前堂单层设一大门,右侧为2层土坯房。左侧已倒塌,有一口水井。
⑶特殊形制的土楼民居
①棋盘式
3-1-75 浮山乐耕堂
浮山乐耕堂坐落于坎市镇浮山村上角片(清代)俗称棋盘楼,由卢氏十六世祖跃池公于清干隆四十五年(1780)请苏州工匠设计建造,三进四落府第式土楼,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192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内门坪、前厅、正厅、大厅、后楼。正厅面阔三间,设屏风,上方悬挂“乐耕堂”木质牌匾,左右为九间护厝,高2层,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西南侧建有一小别院,北侧设外大门,砖木结构,彩绘雕刻。全楼共18个厅、20个天井、36众门、95个房间。
②宫殿式
3-1-76 奎聚楼
奎聚楼坐落在湖坑镇洪坑村,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方形,土木结构,坐北向南,总面宽70米,总进深55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方形内院。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门、中厅、祖堂。前堂高3层,后堂4层,内通廊式平面,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西侧为横楼,前后楼楼顶均分成3段,作断檐歇山式,西侧横楼楼顶作悬山迭落。内院套一个由祖堂前厅与回廊组成的小四合院,砖木结构。全宅设4架楼梯,一个大门。该楼精美的雕刻和“布达拉宫”式的平面布局,较为罕见。
祖堂位于后楼中轴线上,雕粱画栋,其前厅砖木结构,高2层,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顶,与后楼的腰檐相连接。二层棚厅为“敦礼堂”,装饰华丽,其飞檐下悬挂楼主林奎扬入庠、出贡后荣获的“选魁”匾额。后楼第四层的腰檐中段突出一段小层顶,使祖堂前向形成4层重叠的屋檐,层次分明,雄伟壮观,所以许多人因此而把该楼称为西藏布达拉宫式的建筑。
楼门青石门框,门楣镌刻楼名,两边镌刻由清代翰林巫宜福(永定县大溪乡人)题写的楹联:“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门扇以铁板封面。大门前的院落由鹅卵石砌矮墙围合而成,大门正面的围墙上设置一个以青砖砌成的大圆窗,窗棂呈“虎”字。门坪以鹅卵石铺面。
外大门位于西南面,与围墙相连,与该楼中轴线约成45度角,歇山顶,装饰考究,青石门框。学堂、厕所、猪圈等附属建筑设于楼外两侧,土木结构,单层,已毁。
1995年6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録》。
③字形楼
3-1-77 富紫楼
中川富紫楼坐落于下洋镇中川村中坑自然村,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土木结构,坐北向南,总面宽21.5米,总进深47米,占地面积987平方米。单元院落式,平面呈“富”字形布局。高2层,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共设6架楼梯,6个厅堂,5口水井,1个大门。该楼布局严谨,设计巧妙,是罕见的“字”形楼。1999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1-78 新楼下本德楼
新楼下本德楼坐落于岐岭乡石培村新楼下,建于清代。平面呈“日”字形,由两座方形土楼连接而成,坐西南向东北,总面宽35米,总进深15米,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均为单进合院式带左右护厝。中轴线上有门厅、中门、正厅。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厅前廊设卷棚并雕梁。全宅设一个大门,一个边门,2架楼梯。
3-1-79 东山下衍庆楼
东山下衍庆楼坐落于下洋镇月流村,建于清代。平面呈“日”字形,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32米,总进深18.2米,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天井、正厅。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护厝高2层。全宅有2架楼梯。
3-1-80 陈正拱辰楼
陈正拱辰楼坐落于下洋镇陈正村拱辰自然村,建于明代。平面呈“日”字形,土木结构,坐西南向东北,总面宽32.5米,总进深70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两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厅、后厅。高4层,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
3-1-81 城东中宪第
城东中宪第坐落于陈东乡城东村江屋片,又名德辉楼,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平面呈“日”字形,土木结构,坐东南向西北,总面宽28米,中进深40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两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围墙式照壁、半月形池塘、雨坪、门厅、中厅、正厅。正厅高3层,内通廊式,设4梯1大门;门厅高2层,与正厅围合成院落。北侧设外大门,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该楼是永定名人陈荫堂故居。
④多边形
3-1-82 高东顺源楼
高东顺源楼坐落于高头乡高东村,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平面呈“五角形”,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前半架高3层,后半架高2层,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祖堂居中,内院呈三角形,顺陡坡分上下两个庭院。下庭院设二道门,且以矮墙相隔,在祖堂前形成方形天井。上庭院北侧一角与第二层的厅紧连,由廊边石阶登临,从北小门进入。前院由两侧平房、正面矮墙围合而成,外大门朝南。该楼层次丰富,变化多端,形制特殊。
3-1-83 新南庆丰楼
新南庆丰楼坐落于湖坑镇新南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平面呈不规则的“五边形”布局,土木结构,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前堂高2层,后堂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个大门,一个小门,2架楼梯,一口水井。
3-1-84 古竹中柱楼
古竹中柱楼坐落于古竹乡古竹村塘仔自然村,建于清干隆六十年(1795),平面呈“六角形”,土木结构,坐东南向西北,总面宽26.6米,总进深21.5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厅前廊设垂莲柱,西南、东北两侧外墙各有两角。全宅共70间,设一个大门,3架楼梯,一口水井,石墙基高1.29米,上垒青砖墙,高2.3米,砖上再夯土墙。
3-1-85 高北朝源楼
高北朝源楼坐落于高头乡高北村,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平面呈“八角形”布局,土木结构,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14米,总进深16米,占地约5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天井、中厅。高2层,每层21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个大门,2架楼梯,3个厅。
⑤圆角方楼
3-1-86 新南光裕楼
新南光裕楼坐落于湖坑镇新南村雪屋片,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圆角方形,土木结构,坐北向南,总面宽25米,总进深21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该楼外墙四角圆形,内院方形布局。
⑥官帽形
3-1-87 蛟塘福兴楼
蛟塘福兴楼坐落于湖坑镇实佳村蛟塘自然村,因其形制似旧时官帽,俗称“官帽楼”,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530平方米。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圆形,单环,最大直径为22米,前半架高2层,后半架高3层,每层20开间,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这种“官帽”形土楼造型非常独特。
⑦围屋
3-1-88 三联进化居
三联进化居坐落于下洋镇三联村吉里自然村,建于清干隆三十四年(1769)。土木结构,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单进廊院带分2围围屋。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天井、正厅、第一围、第二围。内围21开间,正中为正厅,面阔3间,前为3间“一”字型横屋;外围29开间。内外围均为单层,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该宅层次分明,依地势逐次递升。
3-1-89 富岭新围楼
富岭新围楼坐落于高陂镇富岭村,俗称福隆楼、艺槐第,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坐东向西,总面宽80米,通进深100米,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两进三落带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雨坪、前厅、上厅、正楼、围楼组成。正厅面阔3间,进深3柱。正楼为走马式3层土楼,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门额书“福隆楼”。外大门额书“艺槐第”,两侧立面有12幅泥塑、壁画。全宅共有房136间。雨坪外有一口半月形大池塘。1999年4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⑧畚箕形
3-1-90 思贤连山楼
思贤连山楼坐落于下洋镇思贤村平寨自然村,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因其前方后圆,形似竹编农具“畚箕”,俗称“畚箕楼”。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20米,总进深37.3米,占地面积760平方米。两进三落合院式。中轴线依次为门厅、中厅、后厅。后厅以圆弧与左右横屋相连,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楼共设4架楼梯,3个厅堂,1个大门,2个小门。
3-1-91 六联永基楼
六联永基楼坐落于湖坑镇六联村戍干自然村,建于清代。平面呈“畚箕”形,土木结构,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下两厅,中为天井。上厅圆弧形,余为方形。上厅及左半架分高3层,余高2层,每层23间,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全宅设2架楼梯,一个大门。
3-1-92 奥杳联奎楼
奥杳联奎楼坐落于湖坑镇奥杳村下四组171号,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平面呈“畚箕”形,土木结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设上侧两厅,中为天井。高2层,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前面九间为圆弧形,余为方形,全宅共52间,设2架楼梯,一个大门,厅廊木雕精细。
⑨鲤鱼形
3-1-93 小片里和昌楼
小片里和昌楼坐落于下洋镇霞村小片里,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平面呈“鲤鱼”形,前、后为直线,两侧为弧形,形似鲤鱼。土木结构,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两进三落合院式。中轴线依次有门厅、中厅、后厅。高3层,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厅单层,土木结构。全宅有4架楼梯。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