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中华文化历史传承5000年,孕育出多元包容,具有传统儒家思想的文化思维。两岸虽因一时之隔分割两地,然而隐藏其中的血脉及地缘关系却是不容分离,尤其闽南、客家及外省眷村的各式文化特色即是两岸血浓于水的重要资产,特别是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崛起,中华文化悠久资产的开发及文化资源的塑造,经由两岸的交流与合作,透过彼此互相融合,撷取特色利基成为推动主轴,当然如何进一步做好进一步中华文化创新的思维,进行适当的包装、营销,重启中华民族特有的中华文化本质向外营销,同时注入在产品设计及服务过程,正是最佳历史契机之机遇。
二、中华文化的特色主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5000年的传承与运行,不仅在文化资源特色上有了一些重塑及转变,当然属于核心价值的部分没有调整,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更是一脉相传,可是面对欧美文化重视科学文明的本质,在清朝面对欧、美、日列强入侵就吃了大亏。如何区隔这些科技思潮,而将中华文化的本质“柔性、包容、中庸”特性进行盘点,以界定出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与文化上的差异性,如此才能将文化的优势性厘清定位,纔可以向外推展,甚至吸引全世界人的认同及支持,对于寻找中华文化的热潮以及应用在艺术、产品、设施、休闲、旅游以及国际之互动礼节上展现更让人动容、惊叹的支持和向往,如同2016年在杭州举行G20及北京办理奥运体现的表演融入在文化艺术中,更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做了完整的阐述。兹分析中华文化的特性说明如下:
1.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及接待之道,展现“好客、尊重,与追求尽善尽美的感受”
中华文化就是礼仪之邦,对待客人总是竭尽所能,提供最好的环境、饮食及互动过程,其目的就是留下良好的印象与追求完美的思维,希望对于后续的交往留下深刻的感受,诸如在北京奥运的表演及饮食之设计,以及最近G20在杭州西湖的表演及杭帮菜的设计,都是让人可以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2.中国大陆的美术工艺皆是形于内的呈现
在工法、雕刻,外在画面景致的细腻度,跟西方作品的简单线条,比较就是呈现一种丰富的文化底藴,中国各朝代对于山水景物、花鸟、人物、实景的艺术展品,不管是在画作、工艺品设计皆有十足的功力融入在其中,其巧思及呈现的意象,总是要仔细揣摩,才能观察其工法之极致,而这种手法,正是从基本功之扎实培养,才能顺手拈来展现令人赞叹的不凡功力,所以经由故宫文物的展示,外国人往往啧啧称奇,因为历朝皇帝及王公贵族以及民间商贾把玩的工艺品及搜集之奇珍异宝。
3.儒家文化着重中庸、谦让之特性
因此虽有豪气万丈的胸怀,仍会与邻国和平相互交往,不一定要以幷吞为依据,这也呈现出来中庸之道之本质,跟外国霸权时代之船队,动辄幷吞外国成为殖民地,与中华文化还要以老大哥照顾小老弟的心境去跟邻近国家交好,以及派人协助发展及开垦之作法有所不同。中华文化强调谦和之精神,这也凸显出来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而非喜欢打仗的民族,而且经常是以守势偏安为主,而非主动进击他国,夺得领地。
4.中华文化也是一个高度创意的文化
从诗词创作,城市建筑及庭园造景以及寺庙的兴建,都是深具巧思而富有高度创造力,如果应用在产品设计及服务上,应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机会中国的建筑景致,重视风水之手法,在诸多庭台楼阁及建筑量体的外在意象及内部设计都有展现相当程度的创造力及设计功力,当然对照国外高楼大厦,在结构考虑及追高比长的趋势也是近年之事。从历代皇帝之陵墓设计,防范盗墓之地宫机关设计的工匠思维,也是令人不可思议。
5.中华饮食之“精巧工美”与现代的“色香味俱全”有时是外国人无法理解的
如与西洋美食相比,中国料理食材之精巧,作工之巧,工法之多元,以及搭配之美,有时是外国人所无法理解的。而一位中式师傅之培养更是不易,因为有历代皇帝之宫廷料理,如何让皇帝龙心大悦,吃完料理心情愉快,都是宫廷厨子要用心料理的,不仅是“色香味俱全”,更要融入“巧思、意境与回味”才能更加凸显料理的技巧手法之巧妙。
6.中华山川文物之美,透过观光、休闲活动之参与游览与诸多艺术文创产品之创作展出,皆已列入世界知名之内,也是中华文化之美所在
中华文化在山川景致之多元体现,包括诸多山岳胸怀大地、黄山之美、九寨沟之水、云南少数民族之多元文化、张家界之山、北京之故宫、长城、杭州西湖、山东泰山等等,皆让旅游客人留下极深之印象,也是对外推展中华文化之最佳写照,历朝古代之诗词歌赋、画作,更是传颂千年,历久不衰,也是传承中华文化向外拓展的基石,而包装在旅游景点及故事写景中,更是时有所闻,也是外国人乐此不疲造访之所在。
7.中国历经时代战乱,颠沛流离,而民众坚韧不拔之吃苦精神,也是体现在诸多企业的发展上
在明清时期也有向外经商之鼎盛时期,对于中国文化之盛名,世界各国也有诸多认知企业之经营必须因应时代发展而有进行差异化管理,才能立足商场经营,而中国历朝民众吃苦耐劳之精神,也发挥在草创企业之上,从清朝胡雪岩之红顶商人,至今也有阿里巴巴马云、微信马化腾,以及小米雷军在国际上发扬光大,包括台湾张忠谋、郭台铭、施振荣、王雪红、王永庆等企业家也都扬名国际,代表两岸的企业经营都能出类拔萃,不仅能跟国外企业相提并论,也能秉持创新精神成为世界经营典范。
三、中华文化的资源分类
根据上述的探讨分析,可将中华文化的资源分类盘点整理如下:
1.儒家文化:讲究诚信、礼仪之中庸之道成为获致顾客及民众认同的生活及经商思维,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石。
2.艺术文化底藴深远,雕工画作技术独步全球:历朝古代的艺术工匠及画师所呈现的大作,也是中华文化之特色瑰宝,更是世界文化资产拍卖品上的杰出收藏品。
3.中华文化具有和平、和善、和谐的本质,非以侵略他国为职志,讲究自然同化的无形运作模式及推动型态。中国历朝乃以防御外族为本职,皆有和平之思维,让其他民族自然同化而认同。
4.中国的城市、庭园、寺庙具有独特的建筑手法,不仅讲究人文涵养的意境及风水轮动的特色,也是文化资源珍藏的历史建物资产中国工匠的巧思,与自然同息的建筑意象,不仅隐含人文的景致,也有将五行八卦的特质形塑于建物本身,成为旷世珍藏的历史文化遗产。
5.中华饮食文化的料理闻名全球,中式餐厅料理更是外国人的喜好所在,也是发挥中华文化的最直接表现餐饮的变化万千,而诸多巧思也隐含其中,而作法之精致、多变化,令人叹为观止。
6.中国大陆及台湾宝岛地形地貌多元,而诸多建物穿插其中,形成特有的点缀,也能让人领略两岸美景的奇迹,两岸地形多元地貌,景致也变化万千,再加上人工建物的设计及注入,更能点缀见证两岸之美景、美色。
四、目前世界上创新价值与趋势变化之分析
在科技始终来自人性的导引下,创新文化的价值也带领人们朝向便利使用,功能增加,以及生活互动方式的改变,因此创新的设计具有下列特色。
1.文化的创新带来民众一种新的体验感受
领略文化的风潮中,如何带领民众创造一种新的体验价值,乃是产品和服务成功的重要保证,否则很快就会结束,而无法存续。
2.文化创新带来生活型态的重新塑造
文化的改变创造,是让生活有新的追求,如饮食文化、工作习惯与交谈互动方式,因此全世界对于“快餐店的崛起”“咖啡店之营运”“网络的设计及传播”“手机之使用”“游戏之创造”都在风靡全世界,而整体生活的样貌也跟着在调整。
3.文化创新,让产品及服务有了新的追求主轴
人们使用产品及服务来完成生活,因此从生活中的大小事,如何借由特色本质文化的导入,成为生活的必备要件,例如精品之设计营销、旅游型态、休闲的方式都已产生很大不同,外加家居内观的装潢设计及生活的价值重塑都已伴随文化主轴的改变而有所调整,因此LV能风行于世,邮轮游客一直再增加、走路、骑自行车成为一种时尚就是如此。
4.文化创新,主导产品和服务功能的设计
如何满足民众生活的便利性,诸多服务的主轴及设计功能就被激发创造出来,如Uber、Yahoo、脸书、阿里巴巴等,因为能满足民众的生活机能,而流行的文化被塑造而发展出来的,这也是全世界目前追求的方向。
5.文化创新带来生活层次的再升级
生活面向的向上提升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而中产阶级社会的流行文化,包括观看戏剧、听演唱会、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追求休闲的高层次价值,养生料理之设计,都是文化创新带给人们心灵的提升方向,同时也在居住生活中起了很大的变化,如极简化、崇尚自然、重视生态人文等功能价值成为首选。
五、中华文化创新面对的挑战
虽然中华文化具有丰富多元的底藴,可是随着欧美强国的崛起,诸多社会脉动及生活流行趋势,以往皆由美国及欧洲所主导,包括诸多科技产品带动的流行以及饮食方式及精品的掌控,最重要的是新世代年轻族群在心灵及生活重心也是被带着走,特别是消费行为及习惯上会觉得中华文化是传统、旧思维,而缺乏跟新世代的接轨,因此在实际推动上也碰到诸多困难及挑战,兹加以分析如下:
1.中华文化创新的内容及主轴跟新世代的主流消费及民意有差距,而且容易被冠上传统、保守的通称,因此与年轻族群的隔阂就愈趋扩大。
中华文化有其悠久的历史传承,然而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电子科技及3C用品已逐渐取代成为生活的重心,如果希望年轻世代可以依循,就会面对诸多抗拒及反弹,甚至引发冲突及对冲,而且中华文化管理的样貌容易被称为旧思潮、老掉牙,而无法让年青世代认同。
2.中华文化创新的本质要跟年青世代的心境相契合,同时塑造出流行的价值及意境,才能搏得社会的认同,否则就容易被曲解,甚至被讲是走回头路。
文化创新的本质就是要与时俱进,因此包括文化艺术的创作,戏曲的内容,乃至饮食方式的改变,需要融入一些现代的观念作部分元素导入,才能成为吸引社会的焦点,否则新一代年青人是会不理不睬的,徒生伤悲。
3.中华文化创新的精神及核心价值,要能经由商品设计及服务的过程进行挹注其思维,并从无形教育中来增进社会的支持,否则跟社会脉动脱节,就无法引起兴趣及关注,甚至被认为“倒退”的象征。
如何由潜移默化的过程及作为来注入中华文化创新的精神,包括歌曲之设计,山川景物、人口景点及建物之搭配,都要能跟社会较为先进的思维相契合,否则就容易被淘汰。
4.中华文化创新易被称之“八股”“老套”“没有创意”的评价,因为文化资产有其一定的功能及价值,如何“借新复旧”“文化改革”形成流行的风潮确实不容易达成。
文化流行有时效性,此一时彼一时也,有如京剧及流行乐曲虽有不同族群的支持,可是流行乐曲未来会愈趋多数,如何调整京剧的表达方法注入新运作模式,就需要投入较多的新观念,否则吸引族群的区隔及差异性就会愈形扩展。
5.中华文化创新需要政府、企业及媒体的关注及支持其发展,才有新的动力可以去推动,否则就会愈形没落而无法幸存。
文化创新需要活动、经费及人的参与才能完成,如果缺乏这三样就很难持续发展下去,因此要能让政府、企业保持优良文化,进行创新改革,这也是维护民族特色的重要利基,否则一旦失落就很难保存而发扬光大。
6.中华文化创新面对欧美文化的入侵,其主体性不易被凸显,甚至被认为“跟不上流行”、“走老调”的名称。
欧美文化为了散布及推展其影响力,势必透过各式传媒来撼动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及根基,尤其是广告、文宣及代表人物的推波助澜,更让欧美文化步步进逼,尤其是年轻世代受到的感染力就更强,而跟父母、长辈的认知差距就会更加扩大,认为都是“LKK”不知进步。
7.中华文化创新需要领导人的魄力及毅力去落实推动,否则一旦随波逐流就很难挽回劣势。
文化创新如果得不到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及要求落实,则随着欧美文化的快速散布及洗礼,在年轻世代的脑中,就会忘了中华文化的存在价值,因此唤醒领导人的支持很重要。
8.中华文化创新要能化为价值的塑造,否则其影响力及散布力不够强大,就会被其他流行创新文化所取代。
文化要融入在生活中,创新要能改变生活型态成为一种必需品,例如鼓励喝茶而不是喝咖啡、吃中式料理而非快餐料理,因为要求比较不容易发胖,否则社会流行文化一上来,很快地旧的中华文化创新的思维就很容易被消灭。
六、中华文化创新的推动策略
基于文化创新可能面对的挑战,因此在推动策略上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将中华文化创新可以获得认同及支持,并将文化持续延伸下去,兹加以说明如下:
1.中华文化创新要以政府为核心,民间单位为辅助,将经费、人力、活动作有效运用,拟定出年度推动计划,进行落实。
政府部门是文化创新的实质影响者,没有政府、经费、人力作支持,许多文化活动要进行改革创新也会面临阻力,而民间单位也要自动自发提出创意点子,让文化活动的种子可以不断深根茁壮,才有持续文化创新的延伸。
2.中华文化创新的推动要融入现代思维,特别是年轻世代的认同,及成为生活流行的主轴,如此推动的效能才能快速而具有效果。
中华文化创新的目的,一则可以保存中华文化的精髓不会消失,二则经由现代生活的融入塑造,成为一段新文化体验,并可结合现代流行思维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如同网络效应的扩散,中国文化也可以研发对应的模式而不会皆由外国所主导,包括手机之设计型态及外观亦同。
3.中华文化工艺的对外展示及输出,幷且进入顶尖的世界舞台跟别人的大作一较长短。
中华文化的工艺创作,包括艺术品、书画、山水、雕刻、陶瓷等,中华工匠师的眼光及手法,也可以系统性推广,并跟世界的艺术家一比高下,一则凸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本质,二则也可以向外证明中华文化资产的卓越能力及价值,甚至借由现场竞赛,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技艺精湛所在。
4.中华文化艺术也可以跟现代科技产品及服务相互融合,包括生活用品文化、公共艺术普及化、科技产品艺文化等思维的观念互相结合。
中华文化的体现与创新需要有智慧的能人,结合现代科技、生活用品及行为习惯进行适当的融合规划,才能将中华文化创新的本质,无形中在生活中可以尽情的挥洒,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外溢效果。如衣服款式、图案上的书法应用,中国山川景物景色的搭配,工艺品的普及化,如手机吊饰、游戏的设计以及电视剧作品之置入性营销等。
5.中华文化美食国际化的推广,可以经由舌尖味蕾的品尝,将中华文化美食的精华作法及手艺展现在世人面前,亦即中式美食国际化、品牌化、精致化的塑造,也是快速跃升中华文化印象的具体作为。
中式料理絶非欧美简易、快速料理所能比拟,可是在推动作法上,却少了具体的国际化行动,因此票选中华美食一级料理、中华美食一级厨师、中华美食大PK、中式料理金氏纪録等,都是展现中华美食文化创新活动的内涵,同时也将具体精髓、养生的料理文化进行同步塑造,以扭转西方人的印象,并将中华美食推广到全世界各地。
6.中华文化旅游生态休闲的包装营销。
中华民族之山川景物、美景常令人激赏不已,然而旅游质量文化的提升则是需要作改善,以消弭不良的观感及印象,尤其垃圾、公德心及吵杂往往是问题的焦点,因此如何提升公民素养,确保旅游质量的精致化,而非一窝蜂的涌入。如此才能凸显中华文化旅游质量的突破。
7.企业经营文化融入儒家精神及文化思想。
自古儒商即以诚信、礼义着称,而随着企业社会责任之观念拓展,企业经营抛开狼性思维,以共创双赢的法则来获取跟竞争对手的和平发展、和谐共存,而非你亡我存的霸道心态,另外也要善尽对小区民众及社会的回馈,亦即以儒家中庸之王道精神,重视诚信本质来成为世界企业经营的典范,这样也是将中华文化创新企业发展的经营特色可以向外积极推广。两岸企业可以秉持勤俭檏实的精神,逐渐融入东西方的科技人文特色,进而建构创意的内涵,并将设计的产品及服务带向全世界,也成就两岸企业在世界产业的竞争地位。
七、结语
中华文化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以行动力来展现。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经由文化的融入到产品及服务过程中,让全世界的人逐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向外延伸。当然欧美文化的渗透力也是相当强,透过电子科技、手机、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及快餐、精品、汽车的塑造,有些已大量植入在新世代民众的心境中,因此不知不觉呈现欧美文化的特质而忘却中华文化的本质,在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国梦的壮大思维中,如何恢弘中华文化的复兴再造,除了学习台湾对文化资源保存的作法外,更要以积极的作为来扭转民众的心灵思绪,不要将中华文化称为“落后、传统、旧思维”的象征,而是融合创新的本质来进一步推展中华文化的优点及特色,包含中华戏曲、创作、工艺、美食、儒家思想及山川景物,乃到电视、电影的重新包装设计,唯有文化的再延伸,才能保有中华文化的精随及延续,而两岸以王道文化为圭臬,展现对世界的关怀,企业社会责任的担负,对生态的保护,同时植基儒家精神去推动经济发展,让中华文化创新形成一种热潮及人人追求的主轴,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成为世界的典范。[HJ]安立志(2012),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南方日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7/49165/17012365.html
朱新民(2015),中华文化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国政评论,http://npf.org.tw/particle.php?sid=6236&topic=12
沈壮海(2014),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光明日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4/0127/c40531-24241557.html
海东青(2015),“中华文化”不可以吗?──浅论历史课纲中的“中华文化”问题,教育文化,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403
许倬云(2015),华夏论述,天下文化。
张岂之(2014),传统文化独特的自我创新之路,光明日报,传统文化独特的自我创新之路。
汉宝德(2015),探索中华文化的创新特质,国政评论,http://www.npf.org.tw/particle.php?sid=6235&topic=12
赵周贤(2015),推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求是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5/0817/c83846-27471638.html
郝永平(2016),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光明日报,http://big5.gmw.cn/g2b/news.gmw.cn/2016-09/18/content_22010987.htm
李梁坚:作者为义守大学行政副校长。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