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文化与两岸和平交流
1、信守“九二共识,一中各表”。
2、“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产。
3、两岸同根同源,两岸一家亲,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乃有必要进-步规划建构以文明对话作为两岸和平交流的平台。
4、富而好礼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内涵。
5、打造“富而好礼”的社会成为文明社会的重要价值并融合到两岸和平交流活动。
6、中华文化“闻声救苦”,“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精神与情怀,普度众生,成为养塑丰厚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并作为提升至文明社会的重要内涵。
二、文化的重要意涵
1、“文化”一词是从拉丁文Culture演化而来的,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敬神等多种涵义。文化实际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具体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思想理念、软实力等,客观的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
2、文化是人生,是指的群体人生。人生是多面向的,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一个成群的大团体所包有的多方面的生活,综合起来称人生,也就是文化。
3、许嘉璐先生曾说:“文化”就是“人化”,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人类生活过程中,“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一语中的,简洁明白。
4、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总称,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无论是“化成”还是“教化”都体现了一个行为过程。“文”是说以什么来“化”之,以什么“化成”,文是指道德、伦理法则、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引伸到企业文化中就是企业所倡导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
5、最早把文化作为具有现代涵义的专业术语使用的是英国的“人类学之父”泰勒(E.B.Taylor),他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伦理、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有一切的能力与习惯”。
6、法国的一位启蒙思想家则把文化解释为“一种教养”,指通过教育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养,以及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修养。
7、罗宾斯则把民族文化定义为一国全体或絶大多数居民共有的价值观,它形成一个民族的行为以及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三、文化包括三个层次
1、物质文化,亦即表层文化,是指凝聚着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生产活动与物化产品的总和;旅游活动刚开始是在追求物质文化的满足,而后才渐渐进入制度、节庆,最后则必定赋予追求精神文化为满足,妈祖节庆最后必定要去满足参拜者追求心安、平安、乃至国泰民安是最高的极致。
2、制度文化,亦称中层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内容。
3、精神文化,亦称底层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共有的意识活动,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容。如果以一个三层的同心圆来表示文化的结构,那么物质文化是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也最容易发生变化;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中间层,它已经不像物质文化那么有形,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精神文化是最深层的那部分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一些生命的核心价值都潜藏在精神文化的深层,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改变,但却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民族行为方式。
四、中华文化的特点
1、重家庭;2、重稳定;3、重传承;4、重和谐;5、重道德;6、重分享;7、重忍辱。
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钱穆大师曾说: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它能绵延繁衍,必有一套文化传统来维系,来推动。我们有一套自己的中华文化,发展得很深厚,很博大,很精密,深入人心,牢不可拔。一语道破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2、文化、文明、人文三者互为关联。《昜经·贲挂》曾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小戴礼记·乐记》篇亦有“情深而文明”,可见三者是来自中国古代经典,但用来诠释近代西方新起的观念,郄相符合,中华文化之精深博大亦在于此。
3、中国人对文化二字的观念,常把“道”字来表达,“道”便是指的人生道路、人生的过程,更是超出人生一切别相之上的一个综合的、更高的观念,乃是指的一种人生之共相。
中国人这个“道”字,可说博大精深,即相当于近代西方人的所谓“文化”,且内涵更为超出之。一部“道德经”孕育豊富的文化内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正是说明理想文化的最高境界,正合此意。
4、中华文化,具有“同中求异”,亦要“异中求同”的特质。当前两岸和平交流如能秉持“文化”两字所孕育的悠远意义,将能创造两岸和平交流双赢,奠定他日和平统一的基础,钱穆大师的洞见智慧,历久弥新,更为珍贵。
六、中华文化的特质
1、中华文化的伦理观最突出的特质是主张“和而不同”,提供两岸和平交流对话的哲学思维。
2、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在经过冲撞、融合之后,在哲学上达致“和而不同”的境界。以儒家的“仁”、“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佛家的“慈悲”、“救苦救难”、“闻声救苦”;道家的“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些核心价值就是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不同源头的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不但可以和谐相处,而且相互吸收不同的经验、理念、及营养,从而不断发展、创新,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的根本原因。
3、在古代强势文化对于相对弱势的亚文化,从来就不是采取强制压迫的和消灭的态度,孔子“欲居九夷(《论语·子罕》)而不以为陋”,认为“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论语·审问》,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旷世经典名言。由此得知,近代以来的中国对待世界各国的基本态度和方式,来自先圣先贤的宽阔胸怀仍然保存在中华文化的基因以及在中国人的血液里,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成为两岸和平交流对话的古典道德依据,足以奉献给当代世界作为参考的珍贵礼物。
七、文明社会的重要内涵
1、富而好礼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内涵。
经济富裕之后,容昜腐败、堕落,适时提出建构文明社会的规划与企图,正可以导正腐败的气息,也可以提升人品的素质、塑造公义社会的氛围、凝聚民族的向心,提供民族伟大复兴的素质与基石。
2、文明社会必须根植在和平价值的追求。
和平是全世界的普世价值,即使任何国家或地区不幸发生战争,其终极目的也是在追求和平,盖和平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增进庶民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3、文明社会必须累积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资本”。
人与人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只有诚信是双方可以互为信赖的价值。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福山曾经指出,世界各国相互之间经贸往来都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才能开创双方经贸的顺利、便捷,繁荣、鼎盛。
4、文明社会必须共同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社会上全民的利益,但求私利,无视公共利益的重要性,这个社会很难定义为文明社会,只有每位公民社会的公民都愿意献身献力,致力于公共利益的追求与实现,这个社会才能日臻文明社会的境界。
5、文明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一个社会的安危、福祉跟公民社会的公民息息相关,愿意挺身而出捍卫尊严、荣耀并担待责任,匹夫有责的概念正是文明社会成熟的表彰。
八、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努力与共识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亦即“九二共识”。
一九九三年四月廿七日至廿九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会谈,是四十余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公开接触商谈,是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建构两岸和平交流的共识如下:
1、信守“九二共识”,增进政治互信。2、增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民族伟大复兴。4、扩大人民往来,促进各界交流。5、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6、坚持对等原则,维护基本尊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资产,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蒂固,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以此共识,建构两岸文明对话成为迈向两岸和平交流的重要平台,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景是两岸有志之士值得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九、打造文明社会作为两岸和平交流的基础
1、文明社会泛指公民社会具有高度文化水平及科技发展,同时拥有多元创新的利基及诱因,相互包容、尊重的生活方式,共同致力于永续发展,止于至善。2、文明社会必须植基在和平的追求及道德的重建,把“政治”视为最高道德。3、文明社会的精英不宜追逐财富,而忘了社会责任。4、文明社会有钱人要付更多的税金,并担待社会责任。5、文明社会不宜让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资本”不断流失。6、文明社会政府及民间宜共同追求公共利益。
十、建构文明对话作为两岸和平交流的策略
1、实行中庸、中道、同理心,是文明对话的重要基础。2、强化并实践:开放、多元、公平、正义、民主、法治、透明、包容等价值。3、强化并落实公民社会“参与、关注、对话、承担责任”等特质。4、培育愿意与人合作,并有同情心的温馨社会。5、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発扬新公共服务精神,培养共同的良善价值。6、对世界抱持多元观点,建立和平社会的共同价值。7、建立全球伦理观念,让人活得有尊严。
十一、文明对话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1、从打造富而好礼的社会出发,奠定以和平崛起,迈向民族伟大复兴。2、以中庸的伦理道德为基础,强化世界的普世价值。3、以经济融合达到世界各族群的心灵契合。4、以同理心落实“求同存异”、“异中求同”、“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5、以历史文化情怀,凝聚“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的认知与认同。6、深切体会习近平主席有关“两岸融和”与“心灵契合”的谈话所俱有的历史文化高度及文明格局所藴含的深刻意义。习近平主席运用意志力和同理心,为世界和平找出路的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与期许,令人格外敬重与感动。
十二、结论
1、文化是一种教养、一种优雅、一种宽容,是人格的重要内涵。2、文化的提升是迈向文明社会的基础。3、文化是打造文明内涵与格局的根本。4、文明社会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境界。5、文明社会是普世追求和平的终极价值。6、文明对话是解决两岸冲突的最佳途径,更是促进两岸和平交流的重要基础。
林水吉:作者系公共政策学会理事长、台湾军警消联合总会副总会长。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