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权同志是广东社会学学会的资深老会员。他将自己多年的所思所想、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稿汇集成《学而思荟》,付梓出版。作为广东社会学学会的会员同事,我真的为他高兴,谨致祝贺!
振权同志是慎终如始、不忘初心的资深老会员。1985年,学会成立后不久,他就由老会长范英同志发展成为学会的最早一批会员。难能可贵的是,此后他对学会一直不离不弃,每次学会开展大的活动,他都会从江门赶来赴会,还经常发表精彩言论,赢得阵阵掌声。现在,他已经77岁了,却仍然老骥伏枥,心系学会,精神可嘉,令人称赞。
振权同志是扎根基层、心系民众的资深老会员。振权同志1963年高中毕业后就到江门甘蔗化工厂工作,做了三个月一线生产工人后,就连续21年做工厂的宣传工作,其中任过厂报编辑、宣传科科长、厂党委委员;期间经常深入到车间、工段、班组、岗位,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同工人群众保持着深厚感情。在刻苦工作的同时,他努力学习钻研,在职完成高等教育;他善于利用时间,勤于思考问题,精于耕耘写作。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写作撰论文,在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发言,并获得优秀论文奬,让他增强了自信,便一往无前,努力做一个不停顿的思考者、不停笔的写作者。
振权同志是思维活跃、著述颇丰的资深老会员。他1985年初从工厂调到市委讲师团,后任过讲师团副团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团长、市文联主席、市文化局局长、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副主任,直到2003年退休。曾任《炎黄天地》杂志编委会主任、总编辑、社长。1996年初,他写了一篇理论文章《“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原因分析》,我会老会长范英同志时任《现代哲学》杂志主编,慧眼识才,认为此文很有见地,即予刊登发表,此文随后即被中国人民大学收入《文献资料》,翌年获得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奬励,果然产生积极反响。振权同志笔耕不辍,至今共写了近百篇文章,约30万字,分别发表于《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现代哲学》《作品》《南方日报》等报刋,多篇成果在省有关协会、学会获优秀论文奬。2018、2019年,他分别在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主办的高层论坛上发表了关于梁启超家风建设的优秀论文,获得好评,评为二等奬。
振权同志是信念坚定、学风优良的资深老会员。他的《学而思荟》一书,涉及范围较广,文体类型较多,时间跨度较大,但有一个主线贯穿始终,这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他的文章思路都来自于自已分管的工作,他一直坚持做什么、学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其中有理论文章、文艺评论、人物介绍、史迹探究、消息报导、随笔感想,甚至工作建议、回忆记録、诗歌习作等等。虽然不一定很符合学术规范,也会有点局限之处,但却都很真实、很接地气、很符合民众胃口。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无病呻吟,不插无根之花,不会随波逐流。他能如此学而思,思而行,行而果,心路明晰,坚持弘扬正义正气,追求真理真知,正说明振权同志在基层踩着群众的步伐、踏踏实实、一路走来,用坚定的信念、优良的学风,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有思想地活着”的大写的人。
振权同志是令人敬佩、值得学习的资深老会员。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幷发表重要讲话,他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在快速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历史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广大社会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这是我们广大社会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担当。在做好我们广东社会学学会工作的实践中,振权同志就是一位令人敬佩、值得学习的好榜样。作为一位公务人员,他对每份工作都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幷且勤于学习,不断思考,努力开拓创新,多做贡献。他几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不改初心,真情可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振权同志的《学而思荟》一书,是在朋友的鼓励支持下“蓦然回首”,对自己数十年工作学习生活的思索、体会、总结,在“灯火阑珊处”凝练自己的感悟、闪现自己的心路历程,让我们在阅读品味中也感到了“更上层楼”。作为广东社会学学会的会员同事,我很乐意向大家推荐振权同志的《学而思荟》,阅读后,相信您会对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更真切的体会。
祝我会资深老会员振权同志吉祥幸福!
2020年11月3日
(作者系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博士)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