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容山中学家庭教育指导个案 做智慧型父母,深入家庭教育

  一、个案描述

  (一)家长说

  来自我班某位家长的烦恼:孩子上高中后变化很大,开始嫌我们唠叨,多说两句她就不耐烦;以前遇到什么事儿都愿意问家人意见,也会分享她的喜好,也会分享每天发生的趣事。现在却啥也不愿意说,怎么办?她上高中后成绩就一直落后,我们担心她的成绩,担心她本科都考不上,就让她对学习上点儿心,周六日提醒她赶紧先完成作业,但她觉得你在逼她;假期让她睡觉,别玩到太晚,她觉得不自由;想跟她聊聊最近的生活和想法,她觉得你又烦又啰嗦……这让我们觉得很无助,不知道怎么跟她沟通,明明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怎么偏偏就总是起到反作用,将亲子距离越拉越远呢?

  (二)学生说

  进入高一,学习生活很紧张,科目又多又难,压力很大,放学回家希望自己精神不那么紧张,可以稍微稍微放松一下。吃饭时看个电视,父母就催促要抓紧时间学习;想和同学出去玩儿,更是不可能。动不动就问我学习怎样,考试怎么样,你说烦不烦啊!有时候也想和她说说话,倾诉一下学习的烦恼,学校发生的事情,却总是招来一通说教。我也知道家长是对我好,但这一切都让我很有压力,很压抑,很烦,很累,想逃避,越学越没有动力!我也知道要学习,但一想到学习,内心就很排斥。我以前不是这样的,不知道自己是叛逆,是在和父母对抗,还是我厌学了?

  二、个案分析

  其实孩子的这种讨厌心理是正常的,而且是有心理学依据的,这就是典型的“超限效应”的反应。家长们的这种在短时间内不断唠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心理。

  那么什么是超限效应?由于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马克吐温有这样的一次经历。他在一个教堂里面听见一个牧师,觉得他讲得非常的棒。马克吐温当时很感动,决定等牧师讲完之后,要给牧师捐一些钱。不过过了10几分钟后,牧师还是依然的继续在讲,马克吐温这个时候就觉得这个牧师有一点啰嗦了,决定等下捐少一点给他。又过了10几分钟后。这个牧师依然还在演讲。马克吐温就开始有点不耐烦了,决定等下不给这个牧师捐钱了。再过了一阵子之后,没想到牧师居然还没有停下他的演讲。马克吐温这时终于忍无可忍。在牧师结束演讲的时候,他不但没有给牧师捐钱,反而还去偷了牧师两块钱。

  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把握好尺度和数量。不然多了的话,反而会令别人反感和厌恶。就像是该案例中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如果父母有适度的控制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时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给孩子灌输道理,那么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反感父母的教育了。那么,案例中父母为什么会无啰嗦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该父母对于孩子过度的关爱,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作为爸爸妈妈的肯定是会担心自己的孩子的,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当孩子慢慢长大之后,父母就要学着慢慢的去相信自己的孩子的能力,或者是说把有些事情放给她们做要觉得很正常。比如孩子周六晚上叮嘱孩子不要玩手机,早点睡,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这样子是对她的不信任,觉得家长很烦。因为其实她在小的时候父母已经给她灌输很多道理了,现在已经长大了,不用父母再继续一直唠叨了。

  (二)该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该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期望考入名校,并作为教育“成功”标志。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没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骤去做,父母就忽视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指望通过督促来促进孩子。其实,这种无情和过度强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

  (三)交谈双方的兴趣点不一致。该家长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说,比如关注孩子的成绩、人品、健康等,而这些对孩子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若加上父母更看中结果而忽视过程,就使亲子交流缺乏共同的语言。所以,家长经常会插孩子的话,孩子由于思维被打断很难恢复,交谈直接变成了父母的唠叨。

  (四)唠叨是出于家长对孩子什么都想瞭解。该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也生怕孩子走上歧路,于是事无巨细地想知道孩子日常的一切。如果孩子不愿说,父母就会不停的唠叨追问。可问题是,幼小的孩子难于记住当天所发生的一切,而童年期以后的孩子,假设没有良好亲子关系,他们甚至连露脸的事都不愿说。

  (五)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望太强。不能否认,该父母真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时间、金钱和精力上。但父母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听自己的“话”,如果孩子幼小没有反抗力量而不啃声,父母就感觉自己没有威望,于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当面对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时,孩子的对立就让家长不停“诉苦”,变成了一个“怨妇”!

  (六)父母有太多的惯性思维,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每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该家长总是按照成人的处事原则来判断孩子的对错,完全忽视孩子的发展特点。所以,只看结果的做法,不仅会用自己的话打断孩子的话,还认为孩子是“狡辩”。这直接导致父母失去信任,并使孩子自尊心遭到伤害。

  (七)父母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唠叨越来越多。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只好不停的唠叨了。一般孩子对最初几次的唠叨,还是能听进去一部分的,家长就感觉“管用”会延续使用,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三、帮教指导措施

  (一)参加容山中学家庭教育工作坊第十三期活动

  推荐家长参加容山中学家庭教育工作坊第十三期活动《家长如何利用“界限感”实现有效家庭教育》。你对孩子的关心,他所需要的,就是温暖;他所不需要的,就是负担。如果没有界限,关爱也会变成伤害。

  家长感受到明显的效果,能够根据所学的进行调节,让自己保持界限,保持理性的思维,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节奏。家庭教育工作坊的效果也非常好,许多家长反馈,这些方式方法的传授,课堂上大家对家庭教育的探讨,都是深刻影响着家长的家庭教育观。

  (二)父母要逐渐改变自己的习惯和心态

  父母要有自己孩子在长大的意识,自己孩子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情,不需要我们再去跟他强调要怎么做了。

  对于学习上,家长把高考和孩子的人生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认为学习好了,就一切都好,学习不好就一切都完了。实际上高考只是一次考试而已,家长需要客观 看待高考,莫要放大高考对人生的影响。只需默默地为孩子做好后勤工作,不要过多地解释表白,对孩子的关心适可而止,无须面面俱到,也没必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家长也需要适当放松自己,言传莫如身教。

  (二)父母可以适当的认同和鼓励孩子的一些做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也让孩子说出他的一些观点,如果孩子的观点也是不错的,我们可以去接受他,让他自己去做,增强他们做每一件事情的信心,慢慢地,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靠谱,我们也就不用那么的担心孩子,一直对他唠叨了。

  (三)多与孩子沟通,和孩子忙里偷闲多娱乐

  (四)孩子在家时,给孩子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机会

  在孩子接受的前提下,给孩子当玩伴,陪孩子玩。如:一家人在一起打打扑克,说说闲话,唱唱歌。当然,一起娱乐的时间要和孩子协商好。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闲话交流的内容要广泛:聊热点新闻、聊社会问题、聊思想感情。千万不要老问轮测成绩,动则问分数名次。家长少提考试,把考试这个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保持和孩子良好伙伴关系,通过聊天交流,瞭解孩子的心理动态,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引导孩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合理学习。

  四、帮教指导过程

  我们多次通过家访、电访等方式(分别在2021年4月7号,4月21号,5月5号,6月19号,7月2号,8月16号,9月25号,10月6号等)与该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根据以上的三点帮教指导措施进行交谈:

  (一)父母逐渐改变自己的习惯和心态

  (二)父母适当的认同和鼓励孩子的一些做法

  (三)多与孩子沟通,和孩子忙里偷闲多娱乐

  每次家长都认可这些措施,并付诸行动中,每次家访、电访老师都会询问实施效果。

  五、实施效果

  经过家校的配合教育和努力,学生反馈说现在亲子关系有所缓和,在家里和父母多说话了,跟父母的话题增多了,感觉父母没以前那么烦了,同时对学习上也没那么抗拒了,父母没那么啰嗦,自己的期末成绩反而进步了。父母也反馈说现在和孩子有话聊了,自己也放松了心态,不给孩子过多压力,孩子尽力就好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