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7日电(作者汪毅夫)徐琼二(1912—1950),原名徐渊琛,笔名徐琼二,台湾台北人,日据台湾时期曾任《台湾新民报》社会部记者、《兴南新闻》社基隆支局局长,台湾光复后任《台湾新报》《自由报》记者、《中外日报》专员、丰原八仙山林场副场长,1948年创办建昌行、台北第六仓库合作社,1949年补选为台北市临时参议员,1950年1月27日被捕,1950年11月18日以“叛乱罪”被枪杀于台北马场町刑场。
徐琼二用日文写作、出版于1946年的《台湾现实一席谈》(另有中文译名《台湾现况一夕谈》《谈谈台湾的现状》等)被台湾近代史研究的开拓者、“统派理论大师”戴国煇教授誉为“有关台湾社会实况极具深度的著作”(图一)。戴国煇教授在《戴国煇讲台湾:爱憎二·二八》(九州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7月版)一书里说:“光复后,站在自主的立场来说,我们不该让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价值观(或说殖民价值体系乃至于“皇民化”价值体系)继续存在,必须加以批判,创建出我们该有的新价值体系。然而,长久以来,我用心观察,却鲜见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只在徐庆钟先生的侄子徐琼二(徐渊琛)所写的《台湾现况一夕谈》一书中看到他有这样的思考。这本书虽是在二·二八之前写的,却颇能从学理立论。他主张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指导下建设好新台湾。他在序文中宣称,他要通过自己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生活经验来总结日本的殖民统治。就当时台湾思想界的水平而言,徐琼二的这些反思是相当有深度的。只可惜在那个时代,没有几个具备这样思想水平的人,因而未能发挥什么作用,更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徐先生竟在20世纪50年代的白色恐怖时期以‘共党嫌疑’之名被枪杀了”。
2002年,台湾海峡学术出版社出版了萧友山《台湾解放运动的回顾》和徐琼二《台湾现实一席谈》中文译本(译者陈平景)的合集《台湾光复后的回顾与现状》。其中,徐琼二的《台湾现实一席谈》一书译名为《谈谈台湾的现状》,书收文16篇:《自由的观念和极限》《拖欠工资和确立财政》《失业问题》《再论失业问题》《停止公职的问题》《贸易局的存废问题》《论游弥坚》《“民主”漫谈》《经济民主化问题》《排他观念的谬误和确立自治精神》《戏剧运动的兴起》《论黄朝琴》《米价会下降吗》《国民参议员的选举》《妇女会指导理念的贫乏》《本、外省人的感情隔阂》,书前有徐守纲《追悼先父徐琼二先生》、徐琼二写于1946年10月20日的《前言》(即戴国煇所说“序文”)。徐守纲在《追悼先父徐琼二先生》里说:“先父就台湾光复后一年间社会动态与生活环境,以他多年从事于社会新闻工作者的犀利眼光与远见,剖析了已日趋严重的社会病态,毫无眛于事实,多次仗义执言,其评论与建言可见于每篇文章。然而,当时社会反应及现状,却令这回归祖国怀抱而满怀重建台湾的他,对台湾的未来前途更感到非常忧虑与失望。由于责任心的驱使,他不顾台湾局势恶化与个人安危,再将各篇文章汇编成册付梓,陈献社会以期得到重视”。文中记徐琼二被捕的情形:“(1950年)1月27日晚昏7时许,在万华自宅的客厅,父亲抱着么妹站在桌旁看我们晚自习。纪姓里长带来的六七个身穿深蓝色中山装便衣,三两句话就押父亲上中型吉普车走了”,又一次记下了“白色恐怖”之恐怖,记下了凶残的极端政治,给平静温馨的人民生活造成的灾难和破坏。
附带言之,我至今收藏着徐守纲先生的赠书。徐守纲在书之扉页写道:“先父对于1946年台湾社会乱象的论评凡16篇,在早年即有如此卓见,尤以殷切热望‘回归祖国怀抱,并积极建设新中国’之期许,迭再呼吁有志之士共同奋斗,其爱国精神令人感佩,追思惕励之余愿与分享”,子承父志,感人至深。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