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地关系 香港人VS内地人究竟是谁冒犯了谁?

  中联办主任彭清华不点名批评内地某学者的涉港言论,看似为因内地旅客在港铁上进食引发的两地网民骂战“盖棺定论”,然而,联及近年来港人不满内地人赴港买楼、买奶粉,以及最近的抗议“双非”孕妇赴港产子事件,足见港人与内地人的“信任危机”已严重到何种程度。实际上,这种“信任危机”存在已久,只不过以往多潜于水下,近年来却频频浮出水面。可以预计,部分港人与内地人互相指责的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一个时期,直到双方真正在心理上做到互相接纳、平等对待。
  
  一、香港不再那么香
  
  遥想一、二十年前,尤其是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在絶大多数内地人的心目中恐怕是最令人向往的城市之一。香港的歌曲、电视剧、小说等等的“香港制造”,丰富了内地整整一代人的青少年时代。彼时的香港虽未回归,但充分抓住了内地市场开放的机遇,缔造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神话。在当时的内地人眼中,香港是名副其实的“东方明珠”,这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怎么看、怎么闻都是那么香!
  
  时光荏苒,内地卯足了劲地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世界之大,有太多值得驻足观赏的美景,相比之下,香港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文素质都显得不那么突出了。尤其是2003年中央为提振香港经济开放“个人游”(自由行)以来,内地已有近50个城市的居民可以凭港澳通行证自由地来往香港,上千万的内地人亲身踏上香港岛,体验购物、休闲的乐趣。走马观花游览过之后,在很多内地人眼中,熟悉的地方就不再有风景,香港也就成了中国一个普通城市的名字。东方明珠揭下神秘的面纱,香港不再让内地人艳羡。
  
  二、港人的矛盾心情VS内地人的意气风发
  
  香港自回归以来,经济上可谓“多灾多难”。先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房市泡沫破裂,又相继发生禽流感和SARS,特区政府疲于应付突发事件,一直未有给香港定下明确的经济发展方向。董建华时代的数码港备受争议,曾荫权提出的“六大优势产业”发展缓慢,曾引以为傲的“纽伦港”(纽约、伦敦、香港三个国际金融中心)面临来自东京、新加坡和上海的竞争,香港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为协助香港社会度过难关,中央近年不断推出挺港措施,从CEPA到粤港合作再到“十二五”规划把港澳单列一章,中央的重视令香港感恩,然而,由于未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港人也面临多方面的冲击,如CEPA的“个人游”计划在提振香港经济的同时,香港人也发现,内地人多了,街道拥挤了,市容变差了(“得益于”一些内地人的不文明行为),奶粉买不到了,名牌店里有人在排队,医院产科人满为患,……总之,港人感到生活环境变糟糕了。于是,一方面面对不景气的经济,改善缓慢的民生,港人的社会怨气增大,另一方面,面对大量“外地人”的涌入(虽然香港本来就是个移民社会),“本地人”吃不消了,港人在心理上、视觉上的容忍度与耐受力开始下降。
  
  与香港经济发展不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地(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十几年间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内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改善,一些人富起来了,腰包鼓了,腰杆硬了,走到哪里都一副“主人”姿态,有意无意流露的优越感及“暴富心态”难免令港人厌烦。是的,内地人有钱了,不再是当年港人口中的“阿灿”,然而,财富可以一夜暴增,素质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不然怎会有拿着一堆钞票在医院里叫嚣先给他老婆看病的某男士?至于某孔姓教授讲什么殖民地的走狗如何如何,更是令人看到国人丑陋的一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究竟是谁冒犯了谁?
  
  港人感到被内地人冒犯了,于是有“蝗虫论”。实际上,毋宁说港人是被(不景气)的经济冒犯了。回归近15年,港人在“前,去路不明,后,追兵几多”的情况下,心理变得“敏感”。新近的D&G事件就是港人发现D&G门口让大陆游客拍照而不让本地人拍照,这让港人感到“受歧视”,在自己的地盘上“受歧视”,更有甚者,同为中国人,内地游客和本地港人竟受到区别对待,这尤其让港人无法接受,于是,大家都要到D&G门口去拍照。本可一笑了之的事情却在香港卷起抗议风浪,港人在捍卫什么?担心什么?又害怕什么?笔者在D&G事件中看到了港人的敏感与脆弱,看到了港人正经历的转型之痛,这种痛不光来自于经济,更来自于心理。
  
  内地人也感到被冒犯了,认为香港迄今都有“被殖民”的心态。实际上,毋宁说内地人是被“涵养”冒犯了,作为“新富”,面对哪怕是已经没落的“贵族”仍感到“底气不足”。“张牙舞爪”痛斥港人的背后同样是一颗敏感、怕人瞧不起、怕受伤害的心。虚张有余,淡定不足,对同为中国人的港人尚且如此,又怎能指望有更广阔博大的世界胸怀呢?
  
  2012年2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