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将1欲2取3天下4而5为6之7 ,吾8见9其10不得11矣12。天下13神14器15 ,不可16 违17也18 ,违17者19败20之7 ,折21者19失22之7 。夫23物24或25行26或25随27,或25噏28或25吹29 ,或25 强30或25羸31,或25载32或25隳33。是以34圣人35去36甚37,去36奢38,去36泰39。
【注释】
1.将:考虑,打算。例,《左传·隐公元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2.欲:想要,要。例,《商君书·更法》:“今吾欲变法以治。” 3.取:攻取,夺取。例,《商君书·去强》:“兴兵而伐必取,取必能有之。” 4.天下:国家。例,《庄子·逍遥游》:“夫子立而天下治。”夫子立:尧帝请许由登位为天子。 5.而:连词,表示更进一层。例,《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浅而舟大也。” 6.为:做,干。例,《庄子·人间世》:“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 7.之:助词,用在动词之后,调整音节。例,《庄子·达生》:“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8.吾:人称代词,我。例,《庄子·秋水》:“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9.见:预见,预料。例,《孙膑兵法·八阵》:“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之将也。” 10.其:人称代词,他(它),他们。例一,《庄子·田子方》:“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例二,《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不朋:不拉帮结派。 11.不得:不能得到,得不到。例,《庄子·胠箧》:“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 12.矣:语气词,表示肯定,“将然”之意,相当于“了”。例,《庄子·应帝王》:“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13.天下:指宇宙空间之内。例,《庄子·大宗师》:“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藏天下于天下:例如把后天宇宙天体藏于先天宇宙空间内。 14.神:造物主。例,《说文解字》:“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天:天然的;引:引起。神,也就是天道,即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也就是道理和道德。例,《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体,表现;抱,心里存着。 15.器:与无形无象的天道对应,指有形有象的、象征制度和法权的器物。例,《易·系辞》:“形而下者谓之器。”经文“神器”指的是自然法则。 16.不可:不能。例,《庄子·天运》:“时不可止,道不可壅。” 17.违:违反,违背。例,《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 18.也:语气词,表示判断。例,《庄子·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19.者:助词,表示“……的事、物、人”。例一,《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例二,《庄子·人间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20.败:失败。例,《韩非子·说难》:“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21.折:折断,破坏。例,《庄子·胠箧》:“掊斗折衡。” 22.失:损失。例,《易·比》:“王用三驱,失前禽。” 23.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例,《庄子·天运》:“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24.物:指万事万物。例,《庄子·应帝王》:“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自然:自然法则。 25.或:指示代词,有的(人、物、事)。例一,《庄子·大宗师》:“或编曲,或鼓琴。”例二,唐·杜甫《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26.行:行动。例,《庄子·应帝王》:“正而后行。” 27.随:跟随,跟从。例,《庄子·在宥》:“神动而天随。”神:道,自然法则。动:作用;天:天体万物。 28.噏:吸引,聚集。例,《汉书·杨雄传上》:“噏青云之流霞兮,饮若木之露英。” 29.吹:发散,驱散。例,宋·王安石《金陵即事》诗:“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吹”,此处引申作“排斥”。 30.强:增强,加强。例,《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31.羸:衰败,衰退。例,《吕氏春秋·首时》:“秋霜既下,众林皆羸。” 32.载:升,登。例,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 33.隳:摧毁,废弃。例,《吕氏春秋·顺说》:“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 34.是以:连词,因此,所以。例,《庄子·盗跖》:“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 35.圣人:“圣”字的意义,《说文解字》表述为:“圣,通也。”《古今汉语词典》对“圣”字表述为:“才能非凡,无所不通。”而对“圣人”则表述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综合起来,“圣人”可以表述为:“德才高超,事事通达的人。”例:《庄子·人间世》:“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成:实现;生:出现。 36.去:抛弃,舍掉。例,《孟子·告子下》:“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37.甚:过分,极端。例,《庄子·在宥》:“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 38.奢:奢侈。例,《韩非子·十过》:“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39.泰:骄恣。例,《论语·子罕》:“拜下、礼上;今拜乎上,泰也。”
【译文】
有人想要夺取国家政权而活动,我料想他们是得不到的。宇宙之内万物恃之以生的自然法则,是不可以违背的,违背自然法则的行为将使事业失败,破坏自然法则将造成损失。万事万物的存在、变化、发展,有自主行为的也有附和跟随的,有相互吸引的也有相互排斥的,有发展增强的也有没落衰退的,有的节节攀升也有的被推毁废弃。因此,圣人教导世人做事不要极端,生活不要奢侈,待人不要骄恣。
【评说】
本章一开始就指出有些诸侯王想趁周王室日渐衰落而夺取国家政权的种种行为,由此引发社会大动荡、大分化。例如有的诸侯王主动争抢盟主地位,有的诸侯王则随声附和表示支持,有些诸侯国重新联合结成同盟,有些诸侯国则互相背叛使联盟解体,有的诸侯国一步步强盛起来,有的诸侯国则一步步没落衰退,有的诸侯王受到拥戴,有的诸侯王则被诛杀……老子断言:制造大乱、强行霸权是违背天道、背离民意的。因为以兵强取天下,是以人民大众的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去换取野心家想要得到的权益,是折“神器”而逆行的霸道行径,完全是非正义的。
老子离周西去时,春秋时期结束,社会动荡延续不息,强权争夺不止,而且愈演愈烈。当时的周王室一蹶不振,其实力不如诸侯,无法号令诸侯。各诸侯在内政、外交、军事上自行其是,而且愈益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和掠夺,百姓对周天子“薄其上”,对诸侯王“恶其上”,纷纷逃往异乡是“弃其上”。当时,有所谓“民闻公命,如逃寇仇”之说。百姓逃避“公命”,离乡别井,生活没有着落,只有去偷去抢,于是沦为“寇乱盗贼”,从而加深了社会混乱。这种情况,如老子所说之“正复为畸,善复为妖”。老子站在百姓的立场上,规劝诸侯王“去甚,去奢,去泰”。如果诸侯王不折“神器”,相反地以道履天下,国家就不会昏乱,百姓就不会遭殃。
【思考】
1.举例说明“天下神器,不可违也,违者败之,折者失之”。
2.为什么要“去甚,去奢,去泰”?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