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道1是2一3 ,一3生4二5 ,二5生6三7 ,三7生4万物8。万物9负10阴11而12葆13阳14,冲15气16以17为18和19。故20物21或22损23之24而25益26,或22益26之24 而25 损23 。人27之28所29教30,我31亦32教30之24。
【注释】
1.道:存在于先天宇宙中并演化生成天体的先天形态物质,即宇宙本源。例一,《庄子·大宗师》:“夫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生天生地。”例二,《庄子·渔父》:“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例三,《庄子·则阳》:“道,物之极。” 2.是:表示肯定或加强肯定语气。例,《庄子·骈拇》:“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3.一:指宇宙演化过程中第一阶段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只有无色无声无形的先天形态物质,即“混成”之物,老子称之为“道”。例一,《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例二,《庄子·天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例三,《庄子·庚桑楚》:“万物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这里的“有”,是指有色有声有形,例如后天宇宙中的星体。例四,《庄子·在宥》:“‘一’而不可易者,道也。”庄子所说的“不可易”就是第2章中的“独立而不改”。 4.生:演化,产生。例:《庄子·大宗师》:“夫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生天生地。” 5.二:宇宙演化过程中第二阶段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既存在‘无’,同时存在‘有’(即有色有声有形的天体)。例,《淮南子·地形训》:“天一地二人三。”天:“无”,为先天之阳;地:“有”,为后天之阴;人:人类,众生万物之佼佼者。又如《庄子·庚桑楚》中写道:“始无‘有’,既而‘有’生。”始:开始;无‘有’:不存在“有”,只存在“无”。“无”是先天之阳;‘有’是后天之阴。再如《庄子·徐无鬼》写道:“知大一,知大阴。”知:认识;大:起初的;‘一’:道,先天形态物质,先天为阳;阴:由道演化形成的后天宇宙天体,包括地球,后天为阴。阳为本性,阴为本性的外显表现,称为阴德,如水的行为所表现的品德。 6.生:滋生,生长。例,《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 7.三:宇宙演化过程中第三阶段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除了存在‘无’、‘有’两种东西,在行星上已经滋生了原始生命物种。例,《庄子·齐物论》:“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 8.万物:指众生万物,即各种各样有生命的物种。例,《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车,万物群生,连属其乡。” 9.万物:指天体万物,包括星体、无生命和有生命的物种。例,《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 10.负:具有,有。例,唐·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11.阴: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阴”与“阳”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一对对立、统一的因素。例,《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在这里的“阴”是指后天生成的有形、象、声、色之物,例如星体,地球,植物,动物,人类。上古伏羲氏画八卦,以一个阳性符号“—”表示“天”,象征虚、无;一个阴性符号“--”表示“地”,象征实、有。阳性符号对应于宇宙演化过程中第一阶段所呈现的状态(无色无声无形),阴性符号对应于宇宙演化过程中第二阶段所呈现的状态(有色有声有形)。符号“—”和“--”的意义,就是《庄子·徐无鬼》中所说的“(知)大一,(知)大阴”。显然,“大一”就是“无”(先天形态物质,道),“大阴”就是“有”(原始星体)。 12.而:连词,表示更进一层。例,《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浅而舟大也。” 13.葆:保持。例,《庄子·田子方》:“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真:本性。 14.阳:参考“阴”的注释,但意思更进一层,指“无”的行为品格,也就是先天自然本性。例,张岱年《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剖析》:“阳者,天之德……即是天道,也即是人的本性。” 15.冲:冲激。例,清·黄肇敏《黄山纪游》:“按此处有桥名胜泉,干隆间为蛟水冲塌。” 16.气:力,能量。例,《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现代天文物理学证明,支撑所有星体并使星系继续膨胀运动的是“暗能量”,也就是先天形态物质,它“覆、载”天体万物。 17.以:连词,以致,因而。例,《庄子·大宗师》:“伏羲得之,以袭气母。” 18.为:变成,成为。例,《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19.和:调和,协调,和谐、平衡、有序的状态。例一,《说文解字译述(全本)》:“和,相应也。”声、音相应,和谐地跟着唱。例二,《庄子·在宥》:“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 20.故:连词,所以,因此。例,《庄子·天道》:“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 21.物:指万事万物。例一,《说文解字》:“物,万物也。”例二,《庄子·应帝王》:“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例三,《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 22.或:副词,或许。例:《庄子·齐物论》:“其或是也?其或非也?” 23.损:减少。例,《庄子·齐物论》:“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此处引申为割舍、付出。 24.之:助词,用在动词之后,调整音节。例,《庄子·达生》:“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25.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例,《庄子·天道》:“天不产物而万物化,地不长物而万物育。” 26.益:得益,有益。例,《易·益》:“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27.人:指古时之人,先人。例,《庄子·在宥》:“昔者黄帝以仁义撄人之心。” 28.之:助词,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庄子·在宥》:“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然焉人乐其性。”性:本性。 29.所: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所……的(人、物、地方)”。例,《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30.教(jiāo):传授知识。例,《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不足。” 31.我:人称代词,代称自己。例,《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32.亦:副词,也,也是。例,《庄子·人间世》:“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
【译文】
道这种先天形态物质是宇宙演化过程的第一阶段;先天形态物质演化生成天体,是宇宙演化过程的第二阶段;在天体上滋生原始生物,是宇宙演化过程的第三阶段;原始生物又进化而形成众生万物,天体万物各有特定的形、象、声、色又保持先天自然本性,天体万物之间存在着力或能量的相互作用因而成为一种协调、和谐、平衡、有序的状态。因此,万事万物或者因有所付出而得益,或者因得益而有所付出。这些是先辈传授给我的知识,我也传授给世人。
【评说】
本章系统地阐述宇宙的演化进程。这里以现代天文学理论的宇宙大爆炸作为分界点来说明。
第一阶段(道是一):宇宙大爆炸之前,称为先天宇宙。老子说“有物混成”,这个“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庄子把这个“物”理解为“无”、“气”,在《庄子·天地》中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而“有”是指后天形成的天体万物。在《庄子·知北游》中说“通天下一气耳。”这里的天下,包括后天宇宙和先天宇宙,能够通后天宇宙和先天宇宙的“气”,应该是现代天文物理学所指的“暗能量”,无色无声无形,是“无”。北宋理学家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也论述过“太虚无形,气之本体”。这里的“太虚”是指最古老的宇宙,也就是先天宇宙,其中的“气”即是“无”,是“暗能量”。
另方面,第4章中老子在论述先天宇宙时明确地说“窅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比较可知,“混成”之物、无、气、精应是同一种东西(名称不同,如第6章经文所云之“非恒名”),否则就不能“独立而不改”。这个“精”,我们理解为能量,无色无声无形无味。再联系最新的天体物理探测结果,宇宙中的暗能量是宇宙的主体,占73%,是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普通物质的形态物质;而宇宙中普通物质(有形的天体万物,包括暗物质)只占27%,是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能量的形态能量。第8章有“古神不死,是为烜牝”。这样,综合起来判断可知:通天下所充满的是能量(即古人所谓的先天精、气、神)。
第二阶段(一生二):宇宙大爆炸发生及至星体形成。
充满暗能量的先天宇宙是“母”。母亲十月怀胎而一朝分娩,婴儿便诞生了。先天宇宙“怀胎”的过程,是能量(精、气、神)集聚的过程,是“合则成体”的过程;宇宙大爆炸的过程,则如阵痛分娩的过程。能量(精、气、神)从集聚到爆炸,是量变到质变,能量转化为物质,无色无声无形的转化为有色有声有形的,正如《庄子·知北游》中说的“形本生于精”,或如《庄子·至乐》中说的“气变而有形”。在后天宇宙中,七千年前天蛇星座中天鹰星的形成则是另一类“气变而有形”的证明。“气”怎么变呢?庄子说是“合则成体”,即“气”聚集、浓缩而形成星体。“合则成体”的观点由新星形成、水汽遇冷形成雪花而得到证明。
现代天体物理学中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认为宇宙大爆炸发生后,初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爆炸产物中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粒子形态的物质。由于爆炸产物不断膨胀,温度很快下降,当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或发生衰变,或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此时开始形成的;当温度进一步降低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爆炸产物主要是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低到几千度时,辐射减弱,宇宙的爆炸产物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星子,再进一步形成各种恒星体系,及至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天体。
第三阶段(二生三):星体形成后,在某些具备生命物种存在条件的星球上滋生原始生命物种。
宇宙大爆炸过程中化学元素形成时,某些元素的原子结合成分子,一些含碳、氮、氧、氢等主要元素的分子通过生命前的化学演化而成为复杂分子,在地球或其它类似地球环境的行星上生成氨基酸、蛋白质,最后导致出现原始生命物种。
第四阶段(三生万物):原始生命物种形成之后,又继续演变,进化成为细菌、微生物、海生生物、陆生生物、人类,无数种类的生物,统称为众生万物。人类是众生万物中的佼佼者。因为人类肯劳动、能思维、有知识,又积极创造,所以在生物自然进化的基础上又能动地加速进化过程,如无性繁殖、克隆生殖、太空育种、基因改造、人造子宫与胚胎发育的体外培养、人造外星生物、人类移居外星等的研究……这一切都将使生物向更高级、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如第8章所谓“绵绵若存,用之不罄”。
天体万物形成之后将处于怎样的状态呢?老子说“万物负阴而葆阳,冲气以为和”。在这里,“阳”是指先天自然本性,是“天之德”1 ,《庄子·缮性》认为,“夫德,和也。”《庄子·德充符》进一步指出:“德者,成和之修也。”对于“和”,有几方面的内涵:
一是调和,使协调和谐。如《庄子·在宥》说:“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谓之大本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二是和解、调解,如《庄子·徐无鬼》中说:“夫神,好和而恶奸。”
三是和睦共处,如《庄子·天道》中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
四是和谐、平衡、有序的正常状态,如《庄子·在宥》中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
由此可见,“葆阳”、“为和”就是保持先天自然本性,就是天之德。宇宙中,大至天体,小至原子,地球上的国家、集团、家庭、个人,通过力与能量的交融,或通过知识、思想的交流,或通过物资、事业的互助,将出现“和”的局面。
交融、交流、互助,不论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都因转变或交流而表现为损益。例如,先天宇宙付出27%的能量而得到一个后天天体;地球付出部分资源而使大地人间建设得更壮观美丽;人类因付出劳动而得到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这人与那人间因付出了情而得到了爱……总之,万物万事之间,因为某种付出而得到某种收益,这一切都是自然、正常的事情。
【思考】
1.本章经文之一、二、三是什么意思?
2.你自己如何展示出“负阴而葆阳”?
3.从日常生活中说说“损”与“益”的例子。
注: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剖析》。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