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72章

  【新经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将至,其势披靡。不柙民之居,不压民之生。夫唯不压,则民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原经文】

  甲本: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毋狭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乙本: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毋狭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而取此。

  王弼: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书局:民不畏威,则大威将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辨 析】

  “民不畏威,则大威将至,其势披靡。”甲本、乙本经文多一个“之”字和一个“矣”字,这些虚词可以不要。经文中的“将”字,作副词,表示可能、也许。王弼本经文少一个“将”字,则把可能性变为必然性,不当。在“民不畏威”时,如果统治者能“祈民贵言”、“以慈为之”,可能不会发生“大威”;只有当统治者继续横行强为时,“大威”就可能发生。新经文中“其势披靡”,是增加的,以说明“大威”之势。

  “不柙民之居,不压民之生。夫唯不压,则民不厌。”此处的“柙”字,甲本、乙本经文和书局本经文作“狭”字,王弼本经文作“狎”字,高明谓“当从《罗》卷与《景龙》碑等假为‘狭’。”解释为“治天下者无狭迫人民之居处,使不得安舒。”这个解释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说的,如果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呢?唐玄宗注曰:“无狭者,除情去欲,使虚而生白。”这意思是说:“无狭,就是无情无欲,致虚守无。”唐玄宗很狡猾,把老子所讲的民众的居住环境变为“心境”,并说:“神所居者,心也。”这明显是要诱导民众不要考虑实际生活困难,无思无想,成为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愚民!唐玄宗是违背老子教导的,不可取。现在改用“柙”字,“柙”与“狭”同音,用“柙”意义清楚,《说文解字》:“柙,槛也。以藏虎兕。”按,沈涛《古本考》:“柙之为槛,而非谓柙之专藏虎兕也。”“不柙民之居”就是“不要像关禁野兽和犯人一样限制人民大众的居住环境”。用“柙”表示强行限制人民自由,把人民当作奴隶、牲畜一样看待。文中前两个“厌”字,读“yā”,取义“压制,镇压”,此处选择同音、近义字“压”代换“厌”,同时改“无(毋)”为“不”,改“其”为“民”,改“所”为“之”。第三个“厌”字,读“yàn”,取义“讨厌,憎恨”。同样,“夫唯不厌”中的“厌”应改为“压”。“厌”只局限于情态,“压”则表现于行动。最后“是以不厌”改为“则民不厌”,直接显示“不厌”者的社会阶层,不必隐晦。

  本章勘字:不(无)柙(狭、狎)民(其)之(所)不(无)压(厌)民(其)之(所)压(厌)则(是)民(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