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湾共识:蔡英文的政治独角戏

  12月3日,台湾举办2012大选首次候选人电视辩论会。就在此前一晚,蔡英文忽然召开记者会,主动抛出“一中各表”可以纳入“台湾共识”一并讨论,循民主程序与朝野协商的共识妥善处理。她称,台湾共识能化解内部分歧,为两岸关系发展找出可长可久的新互动基础。蔡英文还表示,如当选将成立“两岸对话工作小组”,透过不同管道进行多方面对话沟通,为未来的两岸正式协商铺路。 

  选择在辩论会前夜发表重大政策主张,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蔡英文及其幕僚针对次日辩论议题做出的预防性防范。因为,恰恰两岸政策及所谓台湾共识是蔡英文政策中最薄弱、最空虚的部分;事先发表这些看似胸有成竹,给人一种开放、变革,令人耳目一新的说法,一来可以堵住辩论现场媒体的有关提问;二来可以混淆是非,打辩论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三来可以成功地吸引选民眼球,以似是而非的手法掩饰其两岸政策和台湾共识的空洞无物、毫无实际内涵与可操作性的窘境。 

  但聪明的台湾媒体以及善于处理两岸关系、并以此成其任内最大业绩的马英九和敏锐的宋楚瑜等岂能就此放过蔡英文?果然,辩论会一开始,媒体及马宋就开始追问蔡英文究竟准备如何对待“九二共识”,准备如何处理因不愿承认“九二共识”所造成的两岸关系停摆、台湾发展停顿的问题;以及她口口声声挂在嘴边的台湾共识内涵究竟为何等等?蔡英文尽管平素伶牙俐齿,但无奈其有关两岸政策及台湾共识的内里空虚,而骨子里的“两国论”主张又不敢讲,只有一方面继续否认存在“九二共识”,一方面表示“不谈枝节问题”。无怪乎有媒体评论,蔡英文的新两岸政策宣示仅一日就已破功。 

  蔡英文自赢得民进党内初选,代表民进党参加2012年台湾大选以来,其政策论述中有关两岸的政策一直是她的死穴。如何形成自己有别于陈水扁以及党内基本教义派的两岸论述,又能为国际社会及台湾中间选民、特别是已经品尝和分享到两岸和平发展红利的经济选民的接受及支持,一直是蔡英文及其团队的挠头难题。无奈之下,先是以含糊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八字诀作为两岸政策新论述,企图以模糊战略来掩人耳目。结果,被海内外舆论评为“八字空言”,空洞无物;蔡英文也得到了“空心菜”的名号。 

  台湾社会崇美之风盛行,尽管美台之间并无正式外交关系,但政界人士仍一贯奉美国为“老大”。大凡欲逐大位者,莫不先到华府报到,汇报自己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两岸关系政策,以使美国放心;一旦获得其肯定和支持,就如同服了“定心丸”。蔡英文当然也要去“朝拜”应试。为此,经过一番幕后密谋,在其赴美之前的8月23日,忽然抛出所谓“台湾共识”,表示将凝聚岛内各党派的共识,形成台湾共识,在此基础上与大陆互动、协商、对话;并称如重新执政,将以台湾共识取代九二共识,作为其两岸政策。 

  带着这样一个连台湾民众都听得“雾煞煞”,执政的国民党认为是“没有具体内容,没有政策意涵,只是口号式的文字堆砌”的“台湾共识”去美国“面试”,蔡英文和她的两岸政策得到华府智库们“不及格”的评价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为难堪的是,这些眼光独到的专家们认定蔡英文是活在“自己编织的精神梦幻世界里”,与现实世界相距甚远。 

  不可否认,尽管老美有些大大咧咧,但在政策分析和对人的客观评判上还是十分老辣的。用心审视蔡英文的“台湾共识”,不难发现它具有如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是内容的虚空性。正如马英九所言,蔡英文提出台湾共识,但至今大家都不知道内涵是什么。没有内涵、没有原则,没有共同的价值、观点和一致的见解,谈何共识? 

  其二是概念的模糊性。所谓共识,指的是社会不同阶层、族群、党派和利益团体所寻求、达成的共同认识、理想和价值观念。“台湾共识”,顾名思义应该是台湾社会就两岸关系问题整体达成一致的意见和认同。唯现在不仅八字还没一撇,连共识的具体内容都没提出,更谈不上朝野政党和各阶层人士的认同了。很明显,概念模糊的目的在于玩弄文字游戏,迷惑选民,使其以为蔡英文和民进党真有新招,可以左右两岸关系,为台湾带来新气象;让不明真相的淳朴民众在不知觉中喝下这碗政治“迷魂汤”。 

  其三,是完全不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岛内主要政党国、民两党在两岸关系上最大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与精髓在于“一中”,在于“求同存异”。蔡英文和民进党否认“九二共识”,根子在于否认“两岸一中”,在于不能、也不愿放弃“台独”主张。因此,岛内根本无法就此达成共识。而大陆方面,早就立场鲜明地表示,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九二共识”,任何否认和偏离“九二共识”的政策主张,都将造成两岸协商的中断,导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停顿。由此可见,蔡英文的台湾共识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操作性,纯粹是她一厢情愿的政治独角戏。 

  都说人生如戏。但政治家如果真把有关国计民生的天下事当作演戏般对待,那就不仅涉及政治操守和道德底线的问题,更有罔顾苍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嫌。其终将会被民众看穿嘴脸,落得个“伊人独憔悴”的下场。

  (原载2012年1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