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月,台湾日益炽热的选情与天气一起燃烧。尽管距明年大选还有6个多月时光,但岛内的蓝绿阵营已经卯足干劲,从组织布局、民意调研到议题选择、排序造势,一时间,台湾政坛上硝烟弥漫。
最近,两大阵营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岛内青年人的身上。民进党历来长于宣传鼓动,对青年一代的争夺与洗脑,早已列入他们的政策之中,当然不落人后:除宣布招募青年军,成立小蜜蜂军团(BEE GROUP)外,还要深入校园、网路族,组成万人青年志工团——“小英同学会”,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吸引年轻人。而国民党方面也一改过往给人稳重、成熟的印象,马英九不仅亲自上网写“脸书”,还多次深入大学校园演讲,举办多达20余场的青年学子座谈会,了解青年人的期许与意见;更将自己的竞选办公室取名时尚的“台湾加油赞”,发言人也换上一对年轻的帅哥美女。针对年轻选民的各种关爱、贴近与争取认同的举措,相信朝野两党还会进一步的陆续有来。
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坛上当然更是如此。选举社会,任何政治行为的背后都是利益的精心算计。台湾朝野两党对青年群体的忽然关切,原因无它,就是盯住了130万左右的“首投族”。所谓“首投族”,是指首次获得投票权的人群。按照台湾的选举制度规定,居民年满二十周岁除属于禁治产、曾犯贿选罪等之外,都将会自动获得投票权,不用进行选民登记。这些首次拥有投票权的年轻人,每年有三、四十万之众,成为两大政党必争之对象。
由于台湾政治生态蓝绿格局固定,形成典型的二元格局,彼此很难撬动对方的板块。而所谓中间选民,又因为受到多次选举洗礼,早已有了“政治免疫力”,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一般不容易轻易被说服与打动。因此,台湾的选举,基本上比的是各政党的基本盘,比的是各自拥戴者的“投票率”。正是出于对这样基本面的分析,台湾的政治观察家们对2012大选给出“胜负在10万票之间”的判断。
既然存量不容易改变,那么就要在增量上做文章。唯一能打破这种格局的,就是新增的“首投族”。每四年新增的100余万张选票,如果倒向任何一方,都会改变原有的政治格局,造成巨大的政治冲击。有鉴于此,聪明的政党和政治人物早早布局,制定自己的“首投族”策略,把胜选的希望放在“首投族”身上。
20岁上下的年轻人是最富理想、最朝气蓬勃、最具创造性、最不肯安于现状的一群。他们是历史的传承者,是未来的开创者。但由于涉世不深,尚未建立自己的是非曲直价值判断体系,容易被政客们忽悠,容易跟着感觉走,跟着潮流走,而丢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追求目标。他们如同一张白纸,既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也可能被魔鬼所利用,抹上污糟的色彩。
台湾的“首投族”情况不容乐观。据多项民调显示,在“首投族”中,支持代表民进党蔡英文的比例,大大高于支持国民党的马英九。何以如此?分析起来也不奇怪:一方面,他们成长的时期,恰是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推行台湾本土教育、肆意变更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时代。作为李、扁教改体制的产儿,他们在国族认同、文化认同上十分混乱。另一方面,他们在步入职场、开始人生职业生涯之时,又遭遇经济全球化和台湾经济转型的冲击。在李、扁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台湾经济不断空心化、边缘化,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造成青年一代薪资萎缩、失业率高涨,生活动荡。“草莓族”(外表光鲜,一碰就烂)、“月光族”(薪水每月花光)、“生白族”(生活白痴),几乎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这样的生存状况,当然会造成他们的不满与怨恨。但既往教育体制塑造的错误观念,使他们轻易相信了政客的挑唆:是大陆的打压造成台湾衰退;大陆人抢走了台湾的饭碗;台独才能彰显台湾优先、才能走向世界。沿着这样的逻辑,他们将迷失在台独的梦魇,成为“失落的一代”。
所幸今天的台湾已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觉悟,他们意识到台湾的前途和命运系于两岸关系,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荣。本刊不久前与台湾“世界领袖教育基金会”共同邀请台湾几所大学的学生座谈他们对两岸关系和未来的看法,青年学子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两岸青年就是未来各自政体的主人翁,也是未来两岸关系的主角;彼此都应让自己的脑袋更灵活、新鲜,发挥创意才能解决问题。”
“两岸青年如果要进一步交流,就要打破这道被政治领导者所建立的民主心墙。”
“希望未来两岸能够真诚合作、相互学习、共同繁荣,为更广泛的人民福祉放下成见,用这样的心态来交流。”
“两岸一样都是华人,如果最终会走向统一之路的话,那我们现在就要明确告诉自己,自己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定位,互相拉抬走向民主化成熟道路。也许华夏文化掺入西方体制,让中西方特征文明有其更独特的融合方式。”
从上述的话语中,透射出的是当代台湾青年的见识、气度、胸怀和胆魄!青年代表未来。在今天与明天的必然过渡中,青年的选择,就是未来的选择;青年的承担,就是未来的保证。台湾的未来,寄托在觉醒的青年一代身上。
逐梦最美,希望永随!
(原载2011年8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