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己经步入第五个年头了。回归近五年来,香港政制运作方面虽有微澜,尚称平稳;但经济方面却由于内外种种原因,问题频生,楼市股市长期低迷不振,冻薪裁员持续不断,令到广大市民颇有怨言。
香港经济问题根源何在?主要矛盾为何?概言之,香港当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受周边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致使香港经济持续恶化,陷入回归以来第二次衰退之中;二是由于工商业不景,税基萎缩,而港府的各项支出却有增无减,致使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六百亿港圆;三是回归后广大市民对“港人治港”的特区政府高度期盼与政府官员沿袭港英时代传统,对经济采取“积极不干预”,对民间疾苦爱莫能助的心态之间的矛盾。
三大问题,前两项属于纯经济问题,只能以经济手段来化解。如应对国际经济不景气,需保存元气,等待复苏时机。因此,公司冻薪裁员是必然的。其次,在开源暂时无望的情况之下,减少政府财政赤字的最好办法是节流。政府官员与民间公司同样减薪以共渡时艰,是必要的。
第三个问题,则属于官民之间理念上的冲突,有必要多说几句。香港回归后,市民对于“自己人”的政府抱有重望无可厚非。但民众也不应抱存凡事依靠政府、指望政府包办一切的心态,而丢弃了香港人素以为豪的勤奋耐劳、敢闯敢拚的精神。而在政府方面,则要检讨传统的管治理念,探寻一国两制之下经济管治模式的新思维。
我们主张香港政府要有新思维,并非要求政府插手实际经济运作,包办一切,而是希望政府能善用“看不见的手”,为香港的未来谋划。香港的出路在哪里?当然是与中国的现代化紧密相关的。明瞭于此,就应该清楚地将香港定位在中国的框架之中,充分发挥“两制”的优势,为“一国”服务,并发展出融合于“一国”的经济体系,从中整合自己的经济结构,完成经济转型,为港人谋福。
融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寻求香港的定位,这是香港的唯一出路。香港的新思维,需要由此出发。
(原载2002年2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