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在现代化进程中为统一创造条件
这些年来,两岸关系时紧时缓,台湾问题成为牵制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重要障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国家统一孰优孰重的问题,一直是中国大陆舆论乃至决策层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知名的台湾问题专家、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李家泉敎授。
处理发展与统一的关系有两种思路
记者:现代化与统一的关系,在中国大陆已经讨论过很长一段时间。尤其在两岸关系紧张的时候,这个问题的讨论尤为激烈。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呢?它的基本背景是什么?
李家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共对台政策很明确,就是以武力解决为主;后来到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初期,提出和平解放;从一九七九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后,一直到现在,都是强调和平统一,逐渐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但是在这一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几次起伏;特别是一九九三年三月底李登辉发表跟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谈话,第一次暴露他的台独主张以后,直到现在陈水扁执政,两岸关系一直都不平静,是战是和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
基本上,在处理现代化与统一的关系上,一直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台湾问题先放一边;另一种是主张先解决台湾问题,再来搞现代化建设,否则总有后顾之忧。
四场反台独斗争
记者:那么,这种辩论,有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之分?不同时期是不是有不同的特点?
李家泉:自从李登辉主政到现在陈水扁的十多年间,中国大陆围绕着两岸关系、台湾问题进行过四场反台独斗争。李登辉跟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谈话发表后,很多人就开始认为,靠和平统一可能不行了,台湾慢慢地就独立了,并开始思考四个现代化是不是要先放一放的问题。这是第一次。
一九九五年六月李登辉访美,引发了中国大陆第二次反台独斗争。这个时期,中国大陆主张先解决台湾问题,主张打的声音比第一次更高了。当时大陆进行了军事演习,在台湾海峡进行了导弹试射。
一九九九年七月,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大陆发动了第三次反台独斗争。那时有人讲,不打是不行了,主张四个现代化先放一放的声音更强了。
二○○二年八月三日,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论”之后,大陆有舆论认为,陈水扁就是缺敎训,不打不会老实。
所以,这几年呀,特别是在军队,主张打、主张边打边建、主张解决台湾问题要放在首位的声音,越来越多。
主张打的理由
记者:主张打的意见,主要有哪些理由?大陆有哪些优势?
李家泉:主张打的人,有这么七条理由:
第一,长痛不如短痛,老拖着不是事儿。
第二,不要怕影响经济建设,可以边打边建,抗美援朝不就是边打边建吗?
第三,不要强调大陆还没有准备好,可以边打边准备,世界上没有完全准备好再打的战争,很难讲是准备好了才打的战争,你没准备好,对方就准备好了吗?
第四,不能久拖,拖久了夜长梦多,问题会更多。
第五,要打起来,岛内的隐性统派才能响应。过去大陆讲隐性独派。因为在两蒋政权时期,反台独很凶,独派都是隐性的,那么现在呢,刚好倒过来。独派掌权,占优势了,统派隐蔽了,变成隐性统派。因此,在打之前,这些隐性统派不敢出头;如果打起来。人家就会有所选择;支持的,就可以公开站出来;如果你不打,就没有一个人敢公开站出来支持,自找麻烦。
第六,现在要打,成本可能要低一些,现在打与将来打所付出的代价可能要小一点。
第七,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就像毛泽东讲的,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要取代一个政府,一定要彻底地消灭或者是破坏对方的国家机器。现在两岸内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当年的国家机器没有完全被破除,现在陈水扁继承的还是原来国民党的政权,因此它总是要跟你对抗。所以如果不用武力来解决,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从研究两岸关系特别是直接从事两岸军事力量研究人士的意见,以及台湾军方的一些反应来看,公认为大陆在对台军事上,相对有四大优势:第一是电子战;第二是导弹战;第三是潜艇战;第四是点穴战。当然,这些都是估计,但不管怎么打,大陆都占优势。
记者:如何评估外国因素的影响?
李家泉:就两岸军事力量来说,如果抛开外国因素,台湾与大陆是不可比拟的。现在大陆究竟对台湾是打还是和,美国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大陆要不要打,不是取决于美国的支持还是不支持。长期以来大陆支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主要是根据大陆自已的战略考虑,而不是因为美国强大。现代化与统一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就总体而言,统一有利于现代化,现代化也有利于推动两岸的统一;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是有矛盾的。
主张在现代化过程中解决台湾问题之理由
记者:那么主张不打或者缓打的人,又有哪些理由呢?
李家泉:把现代化建设放在第一位,主张不打或缓打者,大致有以下九个理由:
第一, 打台湾,代价太大。
第二, 影响经济建设,中国大陆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半世纪以来所没有过的、国内国外这么好的和平环境,机会难得;不能影响经济建设;就像邓小平讲的,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三, 台湾人民毕竟都是中国人,两岸同胞骨肉亲情。尽管现在主张台独的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台湾百分之九十八的都是汉族,祇有先来后到的不同,而没有本省人还是外省人,所以要是打起来,就会伤害感情。伤害感情不是一辈子的事情,而是好几代人的事情。
第四, 用武力来征服,人心难服,显然也不合时宜,还是要攻心为上。
第五, 大陆把台湾打下来,搞得不好的话还要背包袱。联系到当年的国共内战,几个大的战役,比如说长江这一战,打上海的时候,我那时搞后勤工作,搞兵站,我是兵站站长。就是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仅是军队要吃饭,当地的老百姓也要吃饭。打台湾,如果时间久了,人才、资金都走了,留下空台湾,大陆不是背包袱吗?像现在的香港、澳门这样,多好,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当时如果要打香港、打澳门,太容易了。但是中国政府还是通过谈判来解决,谈了好几年,谈了很多次。现在看来,还是和平解决好,何况台湾问题比港澳问题更复杂。
第六, 舆论会转向,现在全世界都承认祇有一个中国,大家都同情中国大陆这一边,因为台湾是中国的,是全世界所公认的。祇要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坚持和平统一,舆论是站在大陆这一边的。如果台湾搞台独,大家是不会支持的,现在世界上大家都不愿意打仗,所以尽管理由在大陆这一边,但是如果大陆眞的动武,舆论可能转向。人家会说,台湾是你的,大家都承认,你为什么要动武呢?为什么不和平解决呢?至少相当一部分舆论可能转向。
第七, 就是两岸打起来,可能引发中美冲突,渔人得利。所谓渔人得利,就是有些人感觉到日本右派势力对台湾的野心一直不死,有些人就希望两岸打仗,像李登辉就希望打;日本有一部分右派势力也希望打,因为一打的话,就必然引发美国干预,这样互相消耗,互相冲突,最后他们得利。
第八, 就是我们不打则已,要打也不能立足于美国不干预。大陆打的时候,不能立足于美国不干预或干预得很有限的基础上来打。大陆要打,就要下定决心,把美国的干预,甚至于作更大的干预,都要估计进去,那就要中美冲突,要有这种决心和准备。但这显然是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的。
第九, 大陆不打,台湾也跑不掉,台湾要搞独立是不可能的,台湾有可能独立吗?不可能的嘛。台湾毕竟与中国大陆仅一海之隔,山水相连,靠外国来保护台独,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是这样,台湾永远都将动荡不安。
现代化高于统一
记者:您倾向哪种意见呢?
李家泉:前面讲的九条理由,简单地讲,就是代价太大、影响经建、伤害感情、后遗症多。无论七条理由,还是九条理由,把正反两种意见归结到一点,就是究竟是现代化高于统一呢,还是统一高于现代化的问题。我个人是主张现代化高于统一,在现代化过程中,为统一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统一问题。
经过这些年的争论,大陆现在多数人还是倾向于现代化高于统一,就是不要把统一置于现代化之上;认为祇有把现代化搞上去,经济搞上去,综合国力搞上去,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也就自然加深了。大陆完全可以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地来解决台湾问题。
统一当然越快越好,但是不能为了统一而不惜延缓或放弃现代化。我认为,除非台湾的一些做法,超过了我们容忍的底线,如公开地宣布台湾独立等,不然的话大陆还要尽可能地克制。在此,我引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对日本用的两句话,就是“和平未至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这句话用在当时是错误的,它实际上是投降主义,就是对日本讲和,对付共产党。在当时的情况下,民族矛盾上升了,强调对日本人要和,而且对内要战,这是错误的。但现在不一样,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两岸问题是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这两句话对两岸关系来讲是适用的。正如江泽民所说,我们要用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同时,我们也要有最大的决心,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归根究底,海峡两岸还是力量的对比。如果我们赢得了人心,赢得了时间,最后一定是既赢得了四个现代化,又赢得了国家的和平统一。或者说,我们要从整个国家民族长远的根本利益来思考问题,我们不能祇想到大陆自己,不能祇顾眼前的得失,也要眞正地为台湾人民的利益着想,照顾大局,要看得更远一点;不能祇看眼前,不要用感情代替理性。这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记者:那么您认为大陆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台湾问题呢?
李家泉:我认为在统一的条件达成之前,两岸应该加强交流、增加瞭解、增加互信;不加强交流,光搞好现代化,两岸之间的距离不会自然地接近。
(原载《中国评论》月刊二○○三年二月号,作者系中国评论月刊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