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人口问题与台湾政治变迁》序

  在我指导过的十多名博士生中,杨莲福是第一位来自台湾的学人,其“本土经验”比我厚实千倍,指导这样一位学人写一篇关于台湾的论文,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新挑战,而今此文将在台湾出版,我的心情其实同他一样,也因为将面临“在地”读者的裁判而忐忑不安。
  
  与莲福亦师亦友交往四年,在他的大作付梓之时写上几句,是我份内之事。但写些什么好呢?作为论文指导教授,我不便就这本书中的学术问题多言,读者见仁见智,自有结论;古代曾有“文如其人”的说法,更深入地认识“其人”,自然也有助于更深刻地解读“其文”,那么就从亦师亦友的角度,谈谈对莲福为人的感觉:
  
  一、莲福是个有抱负的人
  
  莲福报考博士生时已过不惑之年,事业有成,不仅收入丰厚,而且已出版了研考地方文化的专著,其收集台湾文物亦小有名气。到大陆谋一个博士的虚衔,或许能再增加些荣耀感,但对他的吸引力真不大。他之所以能在四年内往返台湾——大陆间数十次而乐此不疲,主要是因为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愿景:为化解两岸间的误解、增进两岸间的谅解、促成两岸间的和解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在本书中,他尝试建立一套人口/政治互动、变迁的新概念架构,超越统独的视角,使大陆的读者能从新的角度,认识台湾今日各种“时髦”的政治思潮和五花八门的政治现象其实是出于不同的社会变迁路径和人口结构差异,从而对台湾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希望让台湾的读者,从新的论述中体验同大陆持续的对抗是不智和徒劳的,最符合台湾利益的选择是与大陆的整合。不论这套新论述能说服多少读者,至少莲福这种“天佑台湾、眷顾神州”的胸怀是同中国读书人“以天下苍生为己念”的传统一脉相承,他要为两岸的和平与整合而戮力奋斗的志向是值得赞许和称道的。
  
  二、莲福是个有眼光的人
  
  在我看来,所谓“有眼光”,是指对现实问题要能看得深、看得细;对历史问题要能看得大、看得远;而对学术问题则能发现新领域、找出新视角。四年来多次与莲福谈及台湾政局,发现他经常有深入而精辟的见解,好几次对选举的预测后来都得到证实。在本书中,他独辟蹊径地尝试从人口问题的视角来解析当代台湾的政治现象、探讨未来台湾的政治走向,全书叙事横跨三百年,概括出移民波的五阶段、三特性,并发展出相应的多个“人口-政治”互动模型,这些都反映出莲福的治学眼光确有独到之处。这絶非鄙人一己之见,在莲福做论文开题报告时及论文答辩时,这一点得到多位教授的高度评价。
  
  三、莲福是个刻苦努力的人
  
  他是利用业余时间来修博士课程和撰写论文,(在大陆被称为“在职生”),而作为台湾学生,他又不得不两岸奔走,负担更加重。他的事业做得不错,在两岸都有大量的公司事务需要亲自打理;他还兼任很多社会工作;家中有四个儿女,读博士期间太太又做了一次大手术;如此之多的繁杂事情压在一人肩上,使我真担心他写论文时会草率从事。然而,当看到他的论文初稿时,其涉猎史料之全面系统、引证注释之充裕翔实,都令我不禁有“惊异”的感觉。老实讲,就这两方面比较,莲福之所成已远超过我所见之很多大陆学生。熟识莲福的人都知道,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憨厚”而非“聪慧”,所以他今日之“有所成”,并不在先天的“睿智敏捷”,而在于后天的刻苦努力。
  
  一个有抱负、有眼光、能刻苦努力的人,以四年光阴、用无数心血写成一部著作,应当有一读的价值。我祝贺莲福博士论文的出版,也祝福他为实现心中的愿景再接再厉。无论今后的生涯如何规划,祝福他在经济上、学术上甚至政治上,都取得更多的成绩。是为序。
  
  2005年6月12日于中国人民大学宜园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