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唐红霞
【版本信息】
采用版本为普通高中数学人教A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思路(思维工具:AGO、APC、FIP):
1.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和刻画世界的过程
2.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意义,为后续建立瞬时变化率和导数的数学模型提供丰富的背景
3.体会平均变化率的思想及内涵,使学生逐渐掌握数学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风格以及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精神
二、备用思维工具:AGO、APC、OPV、PMI、CAF、FIP。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景、激发热情\[情境1\]:(思维工具:APC)
法国《队报》网站的文章称刘翔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统治了赛场。这名21岁的中国人跑的几乎比炮弹还快,赛道上显示的1294秒的成绩已经打破了1295奥运会记録,但经过验证他是以1291秒平了世界纪録,他的平均速度达到852m/s。
平均速度的数学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是主体性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会拓宽学生思路,尊重学生的生命活动,激发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 感知过程,建构概念(思维工具:CAF、聚焦、FIP)
\[情境2\]:广州市2009年1月18日到2月18日的日最高气温变化曲线:
(1)温度曲线上A、B、C三点的坐标的涵义是什么?
(2)曲线AB、BC哪段更陡峭?
(3)陡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何量化陡峭程度?
设计意图:用温度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从图形直观感知哪一段陡峭,而后要求学生用数量刻画陡峭程度,体现数学是经验性与演绎性的辨证统一。将 “陡峭程度”以及“变化速度”结合起来,并把“数学”与“生活”和“图形”融为一体,为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几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情境3\]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 h(t)=-49t2+65t+10.
(1) 计算t∈\[0,05\]和t∈\[1,2\]的平均速度。
(2)一般地,t∈\[t1,t2\]的平均速度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意图让学生再一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新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瞭解,并教会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辨证思维。
(三)归纳概括,恰当表述(思维工具:CAF)
1.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
一般的,函数f(x)在区间上\[x1,x2\]的平均变化率为f(x1)-f(x2)x1-x2
2.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曲线上经过A、B两点的斜率。
(四)应用知识,形成知识(思维工具:APC、OPV)
例1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的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1)问题中的变量是哪两个,并指出哪个是自变量?请写出它们的函数关系。
(2)计算V∈\[0,1\]和V∈\[1,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
(3)“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怎样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另外,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突破难点。
(五) 变式练习,巩固题型
1.已知函数f(x)=2x-1,试求函数在区间\[-1,1\]和\[0,5\]上的平均变化率。
2.试求函数f(x)=x2在下列各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1)\[-1,1\] (2)\[1,2\]
设计意图:选择一次函数模型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平均变化率几何意义的理解,选择二次函数为材料探讨在区间\[-1,1\] 上的平均变化率,目的是让学生瞭解平均变化率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为瞬时变化率及导数的学习作好铺垫。另外通过变式练习固化学生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有效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六)归纳小结,深化目标(思维工具:CAF、OPV、比较)
问题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问题2:本节课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3:用平均速度描述刘翔的跨栏运动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总结,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通过问题三给学生留有继续思考的空间,为瞬时变化率及导数的学习作好铺垫。
(七)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设计意图: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两个部分,必做题面向全体,注重知识反馈,选作题更注重知识的延伸性和连贯性,让有能力的同学去探求。
【教学后记】(思维工具:PMI)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