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
教学设计:张东升
【版本信息】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旧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3。(本教学设计依据人教社、沪教版版本)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思路(思维工具:AGO、APC、CAF、FIP):
依据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把《项链》设计成文学鉴赏课,也可以设计成写作训练课,当然也可以比较不同版本的译文设计成语言修辞课。
依据《项链》文本特点,结合思维训练需要,立足于阅读与写作教学,教者设计出以下两个学习目标:
1.依据文本,分析、概括《项链》三要素及主题。
2.藉助思维工具,开展相关写作训练。
二、备用思维工具
AGO、CAF、APC、PMI、C&S、OPV、激发、随机启发、识别论据。
三、教学步骤
(一)阅读教学任务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思维工具:CAF)
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小说,初步完成《项链》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思维导图(图1)。
图1《项链》预习任务
2.课堂展示学习目标(思维工具:AGO)
3.课堂展示、检验预习成果。
4.概括小说情节(思维工具:C&S)
(1)复述故事情节
(2)藉助C&S工具梳理小说情节及女主人公心理
参考提示(图2):
图2《项链》情节导图及人物心理分析
5.分析人物形象(思维工具:OPV、APC)
尝试从路瓦栽、佛来思节夫人、读者等不同角度列举他们可能存在的看法,多角度分析玛蒂尔德这一女主人公形象。
参考提示(图3):
图3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6.小说背景分析(思维工具:CAF、FIP)
玛蒂尔德的悲剧可根据内因和外因分析,起因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源于(1)内因:玛蒂尔德强烈的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2)外因:玛蒂尔德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
7.小说语言对比赏析
对比不同版本的文字,体味翻译的意藴。
人(沪)教版选段: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瞭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檏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粤教版选段:
世上有很多妩媚动人的顾念,仿佛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便是这样一个姑娘。她没有陪嫁财产,没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遗产,也没有任何方法让一个有钱的体面的男子来结识她,爱她,娶她。她只好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员。
她没钱打扮,所以穿着檏素,但是心里非常痛苦,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女人原本就没有什么等级和门第之分,她们的美丽、娇艳、丰韵就是她们的出身和门第;她们天生的敏感、温柔的性情和灵活的脑筋就是她们惟一的等级。
参考提示:
以“信、达、雅”为主要判断依据,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粤教版比较忠实于原着,在“信”、“达”两方面做得较好,但在语言的简练及韵味方面有所欠缺,如“因为女人原本就没有什么等级和门第之分,她们的美丽、娇艳、丰韵就是她们的出身和门第;她们天生的敏感、温柔的性情和灵活的脑筋就是她们惟一的等级”句,语言简练及前后照应方面做得不够精致;人(沪)教版在文字简练、文采方面做得较好,与短篇小说应有的语言特点及莫泊桑文学大师身份更为相称,如“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檏素素”三句中,“也”(揭示社会特点,突出女主人公有跻身上流社会,过高级奢华生活的资本,为下文她的梦想以及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只得”、“只好”(突出主人公的不甘心)等词语对于塑造女主人公性格以及反映社会现实都具有很好的语言张力,粤教版则相对逊色。
8.小说主题及写作意图分析(思维工具:OPV、CAF)
参考提示:
(1)小说主题:比较多的人认为,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虚荣心;有人说表现了人性的复归;也有人认为体现了女主人公对尊严的追求等。
(2)写作意图:可以从写作对象、作者、读者三方面分析、归纳。通过走进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悲剧现实的深切同情,同时对他们勇敢面对厄运而不屈服的平民品格的肯定,启发读者对自身生活态度及社会现实的反思。(图4)
图4《项链》写作意图分析
(3) 分析虚荣心主题(思维工具:PMI)
虚荣心在人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参考提示(图5):
图5虚荣心主题分析
9.伏笔是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的一种手法。虽然在结尾处才点明项链是假的,但莫泊桑早已在前文中巧妙地设置了多处伏笔,下列几处描写中可能属于伏笔的有(),请简单说明理由。(思维工具:识别论据)
A.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闷。
佛来思节夫人走近她那个镶着镜子的衣柜,取出一个大匣子,拿过来打开了,对路瓦栽夫人说:“挑吧,亲爱的。”
B.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C.第二天,他们拿了盛项链的盒子,照着盒子上的招牌字号找到那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D.路瓦栽夫人送还项链的时候,佛来思节夫人带着一种不满意的神情对她说:
“你应当早一点还我,也许我早就要用它了。”
E.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她的朋友正担心她打开盒子。如果她发觉是件代替品,她会怎样想呢?会怎样说呢?她不会把她的朋友当作一个贼吗?
F.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
“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
参考提示:
属于伏笔的有A(“取出一个大匣子”、“打开了”、“挑吧,亲爱的”,对众多贵重饰品主人似乎并不太看重,是大方还是因为这些东西是假货?)、B(答应得太爽快了!尤其是在明知两人门第、等级悬殊的情况下)、C(珠宝店老板查看售货记録,断定只卖出盒子,项链在哪里买的?)、E(如果真是那么“贵重”的项链,佛来思节夫人会不打开盒子检验一下?真的是朋友之间相互信任那么简单?),不属于伏笔的有D(只是表示对延期归还饰品的一点不满,属于合理反应)、F(属于出乎意料时的正常反应)。
(二)写作教学任务
(1)审题立意训练(思维工具:CAF)
依据下列文段,开展多角度审题立意训练。
一夜狂欢,十年艰辛(《项链》节选)
路瓦栽,好像老了五年,他决然说: “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路瓦栽现有父亲遗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其余的,他得去借。他顾不得后半世的生活了,冒险到处签着名,却不知道能保持信用不能。
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第十年年底,债都还清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参考立意(图6):
图6多角度立意
(2)故事新编(思维工具:激发、C&S)
以《项链新传》为题,依托图2基础框架,运用C&S和激发的PO否定工具,从好与坏两种不同结局出发,构思新的故事情节。
参考案例(图7):
图7《项链新传》情节构思
(3)结尾续写(思维工具:随机启发、APC)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小说至此戛然而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请藉助随机启发工具,为续写《项链》设计可能出现的多种结局。
参考案例(以“时钟”为例):
操作指引:先依据“时钟”特点、功用拓展思路(图8),再依据图8的思维结果逐条设计续写情节(图9)。
图8随机物“时钟”思维成果
图9《项链》续写构思
【教学后记】
本教学设计在兼顾阅读与写作的同时,主要突出思维训练特色,突出思维工具在阅读、写作教学中的导向与促进作用,用得恰当,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训练思维,提升教学实效。
从预习开始,就要求学生把握小说三要素开展有的放矢的学习,提升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再引导学生利用C&S、OPV、APC等工具梳理思路,拓展思维,同时利用PMI等工具分析评价小说主题,在保持鉴赏小说特色的同时,凸显了思维教学特色。
在写作训练部分,以小说文本为平台,充分利用激发、随机启发、APC等工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思维的广度,提升编写故事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把写作训练放在一节课完成,阅读任务中相关设计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增减。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