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走出神教迷信误区,确立六祖惠能的文化地位,弘扬妈祖、龙母文化的精华
最近,我应邀参加了在云浮市新兴县举办的六祖文化节及同时举办的六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是为纪念佛教神宗六祖惠能诞生1366周年而举办的,同时还举办了由省政府批准惠能出生地——集成镇改名为六祖镇的挂牌仪式。这些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海内外人士的热烈欢迎,参加者有10万人之多;同时举办的六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有来自北京、香港、澳门和我省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近百人参加,研讨会充分肯定六祖惠能在创立中国佛教神宗和珠江文化(含岭南文化)的重要地位;在同时举办的招商活动中,仅开幕第一天即签订了10多亿元的投资合同。可以说,从文化学术到经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谓以文化带动经济,以历史名人文化带动现实文化和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走出以历史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可喜一步!
然而即使取得如此良好效果,我感觉到在参与筹办活动的人士中,还是有种种疑虑的。其主要点是:如何把握正当的敬神及宗教活动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界限与活动方式的程度及尺度?这疑虑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可以解除的。如能对此重视并解除,不仅关系到今后还有更多地方要举办有关六祖惠能的种种活动如何把握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对所有被神化了的历史名人(如妈祖、龙母)的纪念与祭祀活动如何把握的问题,是很有普遍性和积极意义的,希望省领导和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和研究。为此,我特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一、走出神教迷信误区
以唯物主义认识论来看,神学和宗教都属唯心论,但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当的宗教活动,禁止封建迷信活动。多年来,人们是正确理解并执行这些宪法规定和宗教政策的,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求神拜佛都是封建迷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误区。要走出这误区,必须首先认识神学与宗教的来源和实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在不同的民族那里又经历了极为不同和极为复杂的人格化。”这段话不仅揭示了神学和宗教产生的根源、实质和方式,而且揭示了人们之所以崇拜神和宗教的根本原因,是很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恩格斯所说的“超人间力量的幻想”,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希求借助外在力量(包括机遇、机会、命运)摆脱困境或获取成功的愿望寄托,无论原始人或现代人都是如此;所谓超人间力量的形式,是指人们这种愿望寄托的虚体或实体,虚体是指抽象的神灵,实体是指原始人作为“图腾”的动物(如龙、蛇、狗等)和神化了的真实人物(如妈祖、龙母);两种都会因民族、地域文化不同而有种种不同的“人格化”。这“人格化”的含义,一方面是说神人一体,既有神力,又有人性,有人情味;另方面是指具有因人所求各异而又在其身上各有所得的精神适应功能。所以两者都使人们有亲切感、信任感,从而受到崇敬和尊奉。由此可见,神、教实际是人创造的,是人自身某种力量的外化,又是人希求借助的一种精神力量或精神寄托。
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我们即可以划清正当神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界限,这就是:所尊奉的神或教是否人的真善美力量的外化,所提供人借助的精神力量或精神寄托,以至为人们提供的信仰与尊奉方式,是否都是真善美的,即人性的、真诚的、正义的、圣洁的,是反虚伪、反盲崇、反丑恶、反残暴的;当然,前提必须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这条区别界限,也即是对神教活动及其方式的掌握程度与尺度。一些人就是由于未能把握这个界限,才陷入封建迷信的,甚至陷入误信邪教的误区;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由于未弄清这界限,陷入了将一切神教信仰与活动都看成是封建迷信的误区。必须走出这两种误区,才能正确而妥善地掌握日渐增多的求神拜佛活动,才能不是单纯以禁止的方法,而是以引导的方式将群众的神教信仰与精神寄托导向积极方面,才能将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转化为有利于现实发展的现代文化,将精神文化转化为物质文化、产业文化或文化产业。
二、确立六祖惠能的文化地位
这次新兴六祖文化节活动的举办及其成功,显然是在于该地领导卓有胆识地掌握了这条区别界限,走出了这两个误区而取得的。我们应当认真注意总结和吸取其成功经验,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进一步提高和确立六祖惠能的文化地位。
我认为六祖惠能与一般宗教与神学是有根本性不同的。如果说,一切神学与宗教是人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寄托的外化和神化,那么惠能的禅宗和禅学思想,则是将已经被外化和神化了的精神力量或精神寄托又转为人化和内化。并且,他认为“人人心中有佛”、“识心见性,自成佛道”、“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这就将“佛”、“佛性”化为人,化为人人都自身具有的“佛性”、“真佛”而不是去“西天”或“彼岸”才求到的神灵;他主张修佛“顿悟”,不必讲究修的地点或方式,“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若修禅不由在寺,在家亦得”。并主张“农禅并重”,“农禅合一”,将神化的修行方式也变成人的日常生活化、实用化;他提出“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见性是功,平等是德”,“但识众生,即能见佛”,“离众生无佛心”等主张,表现了他既是人佛平等观,又是人的平等观、平民观。这些将佛、禅和神人性化、生活化、实用化、平民化的主张和做法,正就是毛泽东称赞惠能将外来的佛教“中国化”、“平民化”,是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的根由所在;六祖不仅受到信佛人尊奉,还受到许多非佛教人尊敬的原因也还在这里。
其实,惠能不仅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和领袖,还是世界佛教禅宗的领袖和圣尊。据韶关南华寺2001年11月举办的建寺1500周年庆典的统计,有20多个国家地区的佛教禅宗寺院前来承拜“祖庭”,连佛教发祥地印度也承认六祖是佛家至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术界、文化界和世界华文界,惠能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和至圣,而且是一位大思想家、大哲学家。据西方媒体称,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列有世界大思想家塑像,中国有孔子、老子、惠能三人入列,同时还尊称他们为“东方三圣人”。在加拿大华人会馆,也将他们并列为哲圣尊奉。现在学术界和有些高等院校,已将《六祖坛经》列为哲学经典研究或课程。清末著名大学者梁启超对惠能在学术和文学上的影响评价很高,称“唐宋两代皆六祖派”、“宋儒皆从佛书来”、“宋士大夫晚节皆依佛”,说“唐人喜以佛语入诗”,苏轼、王安石的诗“大半为禅悦语”。所以,我依据梁启超在《中国学术之大势》中称:中国学术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即黄河文化)之哲圣(即“魁”)是孔子,南派(长江文化)之哲圣是老子的说法,以及惠能的主要思想文化特质,撰文称惠能是珠江文化(含岭南文化)的哲圣。
根据以上情况,我觉得惠能的学术和文化地位是尚未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确认的,起码在我省是如此,以至现在尚未有一个对其研究的专门学术团体或机构(孔子、孟子、老子均有全国性的研究学会)。可能障碍在于:只看到六祖是宗教领袖,忽视惠能是一位思想文化大家,忽视惠能是一位重要的广东历史文化名人。在建设文化大省的时候,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项文化遗产的现实作用,迅速将惠能的研究机构和系统建立起来,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研究开发。
三、弘扬妈祖、龙母文化的精华
妈祖是沿海各地(尤其是渔民)尊奉的女神。广东的海岸线很长,沿海的妈祖庙特别多。妈祖原是生长于福建海边的一位渔家妇女,是真有其人的普通百姓。因她生性纯朴,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勇于救人,在她死后被人们立像纪念,又被作为渔民出海的保护神而尊奉,后发展为所有出海者的保护神。在宋代被皇帝册封为“天妃”,明代又册封为“天后”。所以,沿海各地都有妈祖庙、天妃宫或天后宫,几乎可以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之一。
龙母原也是真有其人的民间百姓,出生于广西滕县(现划归岑溪),因心地善良,爱人助人。传说她曾救五条小龙入水;小龙对她极其感恩,每年都来看望她;而且只要她发话,小龙即不敢在江河兴风作浪,也不许江河神生祸造灾。所以,在西江流域一带,有好些龙母庙,如:梧州的龙母太庙、德庆的龙母祖庙,封开、肇庆也有龙母庙。据龙母文化研究者称:在湖北、黑龙江也有龙母庙,但传说有所不同。
其实,妈祖、龙母都是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力量外化的人格化的神,是真人的神化,又是神化了的人,人们对其祭祀崇拜,主要是祈求她们所体现的正义助人、保安避灾的精神力量庇护,也是在日常生活或遇到困境时的精神寄托;另一方面,两位都是母性神,都是水神(妈祖是海神,龙母是江神),其内涵主要是对母性和水的崇拜,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的本根文化和水文化意识。这是妈祖和龙母文化的根蒂和精华所在,也是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现实健康精神需求的结合点,是值得永远弘扬的。所以,我认为在建设文化大省的时候,也应该大力研究开发妈祖和龙母文化精华,放手进行相应的文化建设,开展相应的健康的文化活动,使其为现实服务,为发展经济、推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综上所述,建议操作几项具体工作:
1.由省社科联牵头成立“广东省惠能研究会”;
2.由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串联广州、韶关、曲江、新兴、四会、怀集等地有关部门举办“惠能——珠江文化哲圣学术研讨会”,确立惠能在珠江文化中的地位;制作电视连续剧“惠能的故事”,宣传惠能;
3.为了弘扬妈祖、龙母文化精华,由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分别与我省沿海各城市举办“妈祖学术研讨会”;由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分别与西江流域各县市召开“龙母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