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在龙川建造“秦城”古文化区的建议
最近我同几位参事和专家到粤东龙川县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个位于粤赣边界的贫困县,是一块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都有丰富资源的“风水宝地”,可惜迄今未能很好地发掘和发挥出来;过去有广州某个地理研究单位为其作过发展规划,也因欠缺文化眼光和实际依据不足,从而不起作用,难以操作,以致现在龙川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仍在我省明显滞后。本着“文化扶贫”的愿望,在经过与同行专家、该县有关领导及部门交换意见之后,特提出在龙川建造“秦城”古文化区的建议,供省领导和河源市、龙川县领导参考。
一、“秦城”的历史依据和意义
现在龙川县的佗城,是秦始皇任命的龙川县令赵佗在任时所建的衙署所在地,以其名命名,即有对其纪念之意。它是秦始皇33年(西元前214年)设县时所建。是当时秦始皇在岭南最早设县之一,同年,秦始皇所派的南下50万大军统帅还在今广州建立了番禺城。赵佗是任嚣的部属,后来任嚣病死,赵佗继任,并于秦亡时自封南越王,割据整个岭南。可能是地理较近的缘故,秦军进入龙川的时间早于番禺,故有龙川佗城所建时间还早的说法(尚待考证),因称龙川是岭南第一古城恐怕是可以成立的。由此,这个古城,就有开创中原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交流史的意义,也即是珠江文化的历史源头之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历史记载任嚣、赵佗率领大军南下征讨岭南,但都没有这批大军下落的记载,至今给史家留下一个谜。值得高兴的是这个2000多年不解之谜,我们都在这次考察中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在佗城曾有140多家姓氏宗祠的历史,而且现在仍存数十家姓氏宗祠的残址,这些姓氏宗祠,不就是这批大军在此安居下来,繁衍后代子孙的历史见证吗?这不就意味着这些姓氏的人是由此进入岭南,并远至海外各地的吗?这个发现,还意味着现在已受到举世公认的从唐代开始的南雄珠玑巷移民史,还可以因此而提前近千年。由此,这里又具有开创岭南姓氏文化的历史意义。
秦始皇南下大军之所以捷足先登龙川,乃过去主要靠水路交通,而龙川正是江西两条河流(定南水与寻邬水)入粤之交汇处,即在此启开了珠江水系三大主干流(西江、北江、东江)之一——东江源流。从水文化的意义上而言,龙川也即是珠江水系文化的开端之一,而这又是与秦代开始由此水路进入岭南的中原文化(特别是客家文化)密切联系着的。所以,龙川作为东江文化开端的意义,属于秦文化南移的一项主要内容,是“秦城”文化区的有机组成的主要部分。
二、“秦城”古文化区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取名“秦城”而不张扬“佗城”?主要是因为赵佗虽对开发岭南有功,但在整个中国和世界范围而言,他的地位和影响不大,且有封建割据的意味,人们接受和认同的程度不会很深很广,从而知名度不会很高。如称“秦城”,秦始皇和秦代尽管有争议,但已是妇孺皆知、世界尽晓,且统一中国之功不可磨灭。且在当今中国,有“唐城、宋城”等古文化景点,尚无“秦城”,这即有“独家”意味。赵佗在龙川,主要是将秦文化带入岭南,留下的史迹和佳话,也是秦代文化。所以,建造“秦城”应当而可以在现在佗城的基础上,将原有赵佗时代的遗址、文物保护恢复、加工,并以新的规划,统筹布局重建、增建、扩建。
“秦城”古文化区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以佗城城区的再造工程,重现秦代古城风貌,包括城墙、古建筑、赵佗遗址(古井、跑马场)等的参观,集市风情的再现,秦代兵马俑的军事操场,可使游客参与的跑马、射箭活动项目,可以品尝的秦代饮食,有秦代标志的旅游纪念品等。
其二,在现有和原有各姓氏宗祠的基础上,组成秦后裔姓氏联谊会,分别而又共同协调地在国内外进行各姓氏的联谊、省亲、寻根活动,包括续家谱、连族谱、访亲朋等活动,可订出每姓氏的活动日,亦可考虑将联谊会的成立日或纪念日定在赵佗建城之日,进行联谊活动或关于秦文化的学术研究活动。
其三,在东江之开端,即枫树坝水库存前的两江交汇处,建造东江开端的标志(亭、台、楼、阁均可),以“珠江东水开端,岭南古城第一——龙川古邑”为主题,集古今文人墨客之诗词文赋和书画手迹于其中,将整个水库建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现“交汇”意蕴的高品位景观。并可考虑以此景观为依托,成立东江(客家)文化研赏会,每年定期进行研讨和欣赏(包括品尝客家食品)的文化活动,可定为“研赏节”。
其四,以“秦城”古文化区为中心,同时也发挥全县其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优势和作用,如霍山、水坑、学宫殿、乡试阁等,同时又使这些景点增添一些秦文化或客家文化的色彩,具有龙川古邑的意蕴。
三、建造“秦城”的一些具体意见
1.修复秦代城墙。据龙川县志记载:赵佗建城时曾以“筑土城为县治所(今佗城)”,隶属“南海郡”。这土城至今尚未发现,据称现佗城内尚有一段古城墙,但不是“土城”,是后来所建。从其他地方(广西贺州)最近发现汉代古城土墙的经验看,很可能赵佗所建土城,被包含于后来所建之城墙之中,所以,在修复中应注意对其内在进行科学勘探,可能会有惊人发现,即使不能发现,也可以按史载的“土城”进行修复,尽可能以“原汁原味”而显秦代之风。
2.将越王井修复,使其不仅可以参观,而且可以饮用,设置饮水和洗手之场所,使人可以在此“饮水思源”、“洗心涤面”。
3.对旧县衙之地上和地下建筑进行认真清理和整修,估计会有新的发现。
4.越王庙、学宫殿破旧不堪,已成危房,必须抓紧保护修复;乡试阁被药厂用作药仓,必须立即收回保护;旧县衙前一对石狮子早受到破坏,现用水泥修补,水准太低,非古非今,十分难看,应重新修复。
5.各姓氏宗祠的修复,可依靠各姓氏后裔,有群众积极性,才好办事。
6.建议重新制定龙川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有总体规划,亦有分项目计画,可以总体承包,又可分项目招标,如有必要,我们可以代请专家协助制定这些规划和计画。
(200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