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更鲜明地亮出广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的“品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在1998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回首千年,广东曾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而闻名于世;回首百年,广东又以产生了中国本世纪第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并作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而载入史册;回首20年,广东更是以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而举世瞩目。我们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根据这指示精神,2000年6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共同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专家考察团前往湛江市,对雷州半岛进行了学术考察,根据有关史料和遗址研究,特别是《汉书·地理志》关于西汉朝廷使者“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开航的记载,确认了古徐闻港是有史记载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的观点,经传媒报导,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当时我作为考察团负责人之一,将这项考察的成果,写成一份题为《应当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的省政府参事建议,游宁丰副省长很快作了“继续进行这方面的考察论证”的重要批示。省政府参事室领导根据这一批示精神成立了以黄伟宗为组长,罗康宁、洪三泰为副组长的“海上丝绸之路”课题组,专门负责统筹、组织、策划这项工作,并以此作为一个重点专案,进行研究、定位、宣传、开发的系列工程策划和操作。课题组成立后,即由省参事室副主任周义同志率领,前往已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福建泉州市取经和联系,达成了举办“中国南方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以促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整个中国南方港(尤其是广州、雷州半岛)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合作意向。

  在我们与泉州市有关方面负责人会谈的过程中,他们特别强调必须请广州市一同主办这一重大国际活动。他们指出:广州是当今世界海外运输交通史上二千年不衰的两大港口之一(另一个是埃及亚历山大港。据称这港口也于近年逐渐衰落)。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到中国考察,预定的考察目标是广州市和泉州市,酝酿时本来打算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全国研究中心定在广州,但由于考察团到广州时,考察的准备工作未做充分,考察专案未安排好,只是安排一天的行程和开了一个短小的学术会议(最近听曾参加的广州市学者说,在会上发言的是江苏扬州一位学者,未安排广州市学者在会上发言)即匆匆离去。而考察团到泉州时,则受到了极其盛大的欢迎,特别是安排的考察专案极其丰富,学术论著齐全而新颖,出土文物实在而稀罕,古迹丰富而完整,还有数百年前由“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至今仍蓬勃发展的回民村等等,使得考察团成员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赞赏不已。从而考察团最后将“海上丝绸之路”的联合国研究中心定在泉州。他们也认为这个决定,对于广州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泉州港在历史上只是从南宋到元代一段时间的繁荣,元代以后因港口淤塞和政局原因而逐渐衰落了,远远比不上古徐闻港历史之早,更不能与广州港二千多年不衰的历史相比。所以,如要举办“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学术活动,应由广东领头,必须有广州市共同参与主办。泉州学者的这些意见,是很值得深思和参考的。

  照我看来,对于广州市来说,不仅在于是否参与主办“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学术活动问题,而是在于是否珍惜和能否很好发挥“海上丝绸之路”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精神的问题。在广州市区内,从秦汉到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文物和史料,简直俯拾皆是,举世知名的就有:秦代造船工厂遗址、中国最大的海神庙、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蕃坊”、“蕃学”,宋代的《广州市舶条》,明代的“怀运驿”、“十三行”,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的墓地,古黄埔港,以及有关的文化遗产:光孝寺、西来初地、华林寺、六榕寺、海幢寺、南海神庙、怀圣寺与光塔、清真先贤古墓、长洲的拜火教徒墓地、外国人墓地、柯拜船坞;有关的著名中外历史名人有:朱应、康泰、柴摩耶舍、求那跛摩、拘那罗陀、菩提达摩、常骏、王君政、杨延壁、鄂多立克、伊东、白图泰、阿布·宛菖素、亨特、伍秉鉴、潘仕诚、林则徐等(参见《广州名城辞典》)可见广州市现有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是远比泉州丰富而历史久远的,遗憾的是始终未能很好地、系统地研究和开发。据我所知,广州市有不少学者对这些文化遗产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发表和出版过不少有深入研究的论文或论著,还举办过一些大型或小型的学术研讨会,可惜未能形成气候,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其原因,可能同未能统筹组织策划和突出重点有关,特别是未能在思想和行动上有计划的采取系列措施,将广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二千年不衰大港的光辉品牌,更鲜明突出地亮出来。

  广州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极其珍贵的文化古迹,历史长,种类多。南越国和南汉国先后在此建都,古迹和文物尤其丰富,这些都是珍贵的,花巨资去开发和保护也是应当的。但其意义与“海上丝绸之路”遗产比较起来则显然小得多,因为“南越国”、“南汉国”,尽管历史久远,但毕竟上是封建割据的“小朝廷”、“土皇帝”,无论在历史上或对于现实来说,作为国家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说,其价值和意义是远比“海上丝绸之路”遗产逊色的。上述李长春书记讲话中所列广东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前沿地之一等三个“地”,其实都是主要在广州市,而这三个“地”的文化精神,照我看来就是开放交流、走向世界的海洋文化的传统和精神。广州就是自古至今最具有这种传统和精神的城市,应当比其他任何文化遗产花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保护和开发体现这种传统和精神的文化遗产,使广州的名城特点和“品牌”更鲜明突出地亮出来。这样做,对于我国即将进入WT0,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根据以上情况和认识,我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由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和湛江市政府参与组成“中国南方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活动筹备委员会,由省政府参事室、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湛江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人组成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操作;

  二、在广州市政府办公厅的统筹下,由广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室的领导和专家合作操作,为参与主办这一国际学术活动作一系列准备;

  三、争取在明年夏天举行一国际学术会议及相关活动;为做好准备,在今年10月前,先召开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

  四、在适当时候,由省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考察团,全面地、系统地、立体地宣传广州市所有“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和景点,以为全国学术会议和国际学术活动作舆论准备,扩大影响。

  五、组织专家编写广州市的“海上丝绸之路”史,作为重点学术专案,组织一批有高品质的学术论文,同时,分别组织作家撰写贯串古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型报告文学;并在报告文学基础上,制作电视片,组织撰写发行一批普及“海上丝绸之路”知识的通俗读物和旅游读物,以作为明年举办国际学术活动、提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前来评审世界文化遗产时之所需;也以此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和开发,使广大群众家喻户晓,使这项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精神,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

                   (2001年3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