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应当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
最近,我受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和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的委托,率领由著名的文史学家、地理学家、海洋学家、语言学家、文化学家、作家和记者组成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到湛江市和徐闻县、雷州市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有关历史资料和现场考察,得出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出口港是雷州半岛的徐闻的结论,初步协调了延续多年的徐闻与雷州之间的争议,匡正了迄今国内外学术界误认为福建泉州是“最早始发港”的说法,将这说法所论定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始时间推前了1000多年,进一步认识到以现代文化意识指导经济和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且就此项考察成果提出了大力宣传和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建议。
一、考察的起因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中国出口船舶“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开航。这是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的记载。其实,在此之前,民间早已开辟了这条通道,而且数千年来历久不衰。这是中外经贸和文化交流史上辉煌的一页,其影响和作用并不亚于陆上“丝绸之路”。
这一记载也明确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出口港是我省的徐闻。《唐元和郡县志》记:“汉置左右侯官在徐闻县南七星,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以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也说:“从中国的高州合浦郡徐闻县(今广东徐闻县西)乘船去缅甸的海路交通,也早在西汉时期已开辟”。“那时,海路交通的重要都会是番禺(即今广州),船舶的出发点则是合浦郡的徐闻县”。可见史书早已指出徐闻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出口港的历史事实。
但是,由于历史郡县沿地及名称常有变动,历史上徐闻曾属合浦郡,所以弄得徐闻、合浦是一个出口港或者是两个不同出口港也成了问题;而徐闻古港之所在地是今日的徐闻,还是在今日的雷州市,也有争议。这两个争议点长期得不到充分的依据论证,一直悬而未决,以至未能予以宣传、开发。
福建的泉州则较早地发现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早在80年代中期即大力宣传和开发从南宋时期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优势,召开了多次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内外学者参加,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和支援,并直接与当年“丝绸之路”通商国开展商务和旅游往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这样,也就在社会效应上,进一步掩盖了广东的徐闻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出口港的历史真相。
更为奇怪的是:最近(2000年5月25日)《羊城晚报》广州新闻版,以头条通栏位置报导广州兴建“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消息中,只字不提徐闻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出口港的历史事实,而且在同时发表的南宋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中也未标出徐闻之地名。这个遗误,即使是出于无意,也表明我们的学者和媒体对我省的历史文化资源知识不够,认识不够,重视不够。这样,更促使我们提早进行这次考察。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广东应抓住这一机遇,弘扬中华民族祖先“走向世界”的优良传统,弘扬“丝绸之路”的精神,利用和发挥这笔历史和文化财富,特别是为弘扬广东的珠江文化与海洋文化自古交融的传统和精神,为增创新优势,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谘询意见,作为政府发展经济、外贸、文化、旅游业的参考。
二、考察的共识
根据现有文献和现场调查研究,考察团在下列问题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共识:
1.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于何地的问题。据历史记载,西元前219至西元前210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药,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和百工等数千,东渡日本。这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人首次航海,据考证其出发地是在今连云港(即秦时的琅琊郡古朐港)。但这件事传说成份居多,即使是史实,这次出航也并非“丝绸之路”之始,而且是有去无回的“单程”出港。而《汉书·地理志》的“粤地”条中记的“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出航的时间,是在汉武帝平定岭南之时。显然,徐闻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始发港之一。至于广州是否最早的始发港呢?已故的著名地理学徐俊鸣教授在《岭南历史地理论集》中作出了科学的说法:“在秦汉时代,广州的对外交通已经打通……广州附近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这里的海上交通和贸易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当时由于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的限制广州未能与海外诸国直接通航,所以汉代从南海出航的地点不在番禺(广州前身),而在徐闻(汉代县治位于雷州半岛南端,琼中海峡中部偏西的海边)、合浦(汉代郡治,在今合浦县东北)、日南(汉代郡治,在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某地。”徐教授还进一步指出:“虽然当时的出航地点在徐闻、合浦等地,然其进口货物仍多集散于番禺(广州)”。又说:“中国史书在东吴以前,凡通西南海上西蕃史事常说某国在徐闻、合浦、日南以南若干里,但从西晋南北朝起,则常称去广州若干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晋代以前,广州未能与外国直接通航,徐闻、合浦、日南是南海市舶冲要,晋代以后,广州已能直航外国,成为通往海外诸国的主要港口了”。由此可见,称徐闻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的始发港,是适当的。
2.广州与福建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地位问题。对此,徐俊鸣教授也在同部著作中作出了论述:“北宋以来,广州、明州、泉州为我国三大贸易港,其中以广州对外贸易为最盛。到了南宋,由于泉州靠近当时的京城杭州,外来货物运往杭州较广州方便,这样就使泉州港扶摇直上,到了宋末,泉州已凌驾广州之上,成为当时我国最重要的港口”。他又指出:“由于泉州自元末以来遭受战争破坏,加以港口日渐淤塞,明廷又采取限制对外贸易,规定泉州仅对琉球等地进行贸易,因此自明代起,泉州港便逐渐衰落下去;相反,却规定广州与之贸易的国家较多。据《明会典》载,经由广州领取“勘合”(准许证),亦即由广州登陆入京的有十五国……其后又封闭了泉州和宁波两港,独留广州对外贸易,故《明会典》载:“市舶提举司,后福建、浙江俱革,今(万历)止存广东司”。“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因台湾已经平定,清政府就在江苏的云台山(今镇江附近),浙江的宁波,福建的漳洲和广东的广州分设四个海关,仍如明制,对外施行有限制性的贸易……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封闭了江、浙、闽三海关,独留粤海关(广州)为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历时八十多年,广州遂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从这些论述可见,广州比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上早得多,而且持续的时间长得多;而徐闻港的历史更比泉州港早千年以上。
3.古徐闻港在今天的徐闻县的依据。本来在前面引用的《唐元和郡县治》和徐俊鸣教授的论述中,已明确指出古徐闻港即在今徐闻县海边偏西地方。这个地方叫讨网村,古名土旺村,即徐闻的五里乡二桥、仕尾一带。从现场考察看来,这一带不仅正如史书所说的是“县南七里”,而且前些年在这里发掘出汉墓群,发现大量的汉砖汉瓦,有古县城遗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地势是一个天然良港,正南海中800至1200米处有海岛头墩、二墩、三墩,对着二桥、仕尾,呈V形港湾,构成天然屏障的格局,被古人誉为“瀛岛联壁”,加之三个墩均有泉井,显然是为船只远航前加淡水之用。头墩尚遗有古墙基和古树。这些遗址和地理形势,说明这地带是汉代古徐闻港的依据是较为充分的。
4.如何看待雷州市所提出的争论问题。自明代以来,对古徐闻港是在今徐闻县还是在今雷州市,同时对汉代的徐闻府治到底是在今徐闻县还是在今雷州市,一直存有两种说法。今雷州市的南渡江出海口处,也是一个天然良港;河两岸的“东洋”、“西洋”广袤地带和地名,也说明这一带原是海洋;附近有大量的陶瓷出土和瓷窑遗址的发现,也说明这里是陶瓷出口地,是古徐闻港的完善和发展之所在。但是,从地理位置上看,雷州市在雷州半岛中部和东部,按汉代时沿海远航的条件,即使船泊从雷州港出发,也得经过古徐闻港之后才能真正出海。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汉代时的航海业刚刚起步,不可能有完整的航海条件,也不会有今天那样的完善港口,而且,开始航海是群众自发的,是零散的,只要是适合于出航或停航的地方,都可作为出海港,要待相当成熟之后才会得到官方的确认和利用,因此,很可能在汉代的雷州半岛有许多被群众自发发现和利用的出海港,汉代时整个雷州半岛都称为徐闻(隋以后才有雷州府),从而可以认为当时整个雷州半岛(包括今天的徐闻、雷州、遂溪)的海港都属古徐闻港,即“大徐闻”的概念。这个共识,得到了徐闻、雷州两地的领导和专家所接受,也得到湛江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认同,并表示在这基础上继续研究,暂搁争议,共同利用和开发这笔历史和文化财富。
5.通过这次考察,考察团的成员和湛江市、徐闻县、雷州市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都认识到考察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现了什么或明确了什么,不仅在于协调了历史的争议和匡正了多年的误传,更主要是在于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找到了历史文化价值与现实文化和建设价值的统一所在,明确了以现代文化意识和方式去利用、开发、建设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都表示要及时地采取行动,制定规划,付诸实施,迅速开发。
三、开发的建议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省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海外乃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都十分关注。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这次考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西南商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湛江日报、湛江晚报、湛江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均作了详细报导,尤其南方日报连续地突出地报导了考察过程、成果和意义,影响甚大。新华社也发表了消息。为进一步利用和扩大这项考察成果,我认为应当从雷州半岛的开发入手,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为对整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1.省政府应组织力量,拨出专款,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再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使我们上述的调查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并组织协调规划、经济、旅游、文化等有关部门或机构,订出开发这项历史文化财富的总体规划和措施。
2.除对广州、湛江、雷州、徐闻等已知的“海上丝绸之路”所经之地方进行考察外,还应对其他沿海县市(如阳江、电白等)进行有关的考察研究工作。
3.将省和各市县有关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汇编成册,编成系列丛书,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将这些成果,编辑上电脑网。
4.组织作家撰写“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型系列报告文学,可分别写出广州卷、阳江卷、湛江(含雷州半岛)卷;并在这基础上,改编为影视片,形成影视系列。
5.旅游部门应着手开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专线,沿着古时航线,开展旅游活动,并在广州、湛江、徐闻等地建“丝绸街”吸引游客。
6.广州、湛江、雷州、徐闻等地,要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海上丝绸之路”的古迹文物,并立即整修或设置有关场地或景点,设置有关专案,修通道路(尤其是徐闻的古迹场地交通条件甚差),扩大开放。
7.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世界各国各有关学科的学者参加,尤其是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人参加。
8.在适当时候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节,在广州、阳江、湛江(含徐闻、雷州)进行一系列学术、文化、招商活动,并与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关国家之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