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开发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的建议



  最近,我们省政府参事室文教组的几位参事,到封开县进行了考察,进一步证实了封川是岭南最早文化古都的说法,并逐步形成了开发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的构思,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而建设“西江历史文化走廊”(或称“古道”,亦可谓“岭南尼罗河”),以至“珠江文化水系”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三部曲”的设想。这一观点、构思和设想,在3月12日的“开发岭南文化古都倡议会”上提出,引起了来自省文化厅、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省各新闻单位、肇庆市政协和市文化局、封开县委、县政府及各部局的领导、专家、学者、教授、记者、作家的强烈兴趣和赞许,大家认为,这个构思和设想如能实现,不仅对广东、岭南地区和珠江流域各省(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的文化和旅游事业有重要意义,对全国和世界也会有重大影响。故特向省委、省府领导报告如下:

  一、封川是“岭南文化古都”的依据

  封川,古称广信。据《水经注》所记:贺、漓两江分别在广信入郁(西江)。可见广信尚包括梧州之漓江入西江之部分。从西元前111年起至六世纪初,即西汉、三国、晋、宋、齐,都称广信县,曾是汉代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所在地。广信之名,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开发南粤,置南海、苍梧、合浦三郡,属交州刺史,因“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而取名广信,并定此为刺史治地。据清代经学家江藩在《炳烛室文集》中说:三国孙吴“黄武七年,割南海、苍梧、郁林、高凉四郡为广州;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俄复旧,永安七年又分立交、广二州,广州之名实始于此。所以名广州者,因刺吏治在广信,乃取县名之一字为州名耳。迨及宋时分广东路、广西路,于是有广东、广西之名矣,元、明、本朝因之。汉之广信,今之封川县,封川以西为广西,封川以东为广东也。吴以广名州,本于广信,宋以广名路,亦本于广信也”。可见封川乃是统辖岭南最早的首府,是分出广西、广东和广州之标志地。它具有古都的地位和意义。

  据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专家张镇洪教授称:在封开洞中岩发现的古人类人牙化石,距今148万年,比历来认为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曲江“马坝人”还早2万多年。在封开罗沙岩发现的古人类遗址,是距今2万年、5万年、8万年几个阶段的古人类生活体现,其系列性和典型性是岭南地区最完整的。封开黄岩洞出土的两个人头骨化石,以及古器和古生物化石,是岭南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典型遗存,其价值已受到国际考古学术会议的确认。由此可见,封开是岭南最早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之地。

  虽然“广信”府治所在地已无遗址,难以考证其具体所在,但从现尚存古封川县城(明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旧址及其附近古迹甚多,同时也特别集中的情况来看,是不难明白这是“广信”的主要地域的。这里发现的墓葬群多且时代久远,又有独特型制,最早的是距今4500年的乌骚岭墓葬群,是一处原始氏族的公墓地,是广东迄今的首次发现。此外有汉代开岭南经学之先的陈钦、陈元父子,以及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等历史名人之墓等等。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古迹,多是在封川的广信河(又名渔涝河)附近。这些文化标本,也是封开系岭南文化发祥地的佐证。

  岭南地区方言多种多样,最有代表性的是粤语。过去有些学者认为粤语出自广州(或番禺、珠江三角洲一带)。最近广东语言学家叶国泉和罗康宁在《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上,发表《粤语源流考》一文,提出“粤语形成于西江中部”,具体地说,就是地处漓江、贺江与西江汇合地带的广信,即当今的封川一带。从中原传入的古汉语文化,首先在这一带,与古百越文化结合、融合,其语言也逐步发展为一种既具有古汉语特征又有百越地域特点的方言,而扩展于岭南各地。所以,提出封开系岭南文化古都是论据充分的。

  二、开发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的意义

  开发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的倡议,是根据文化与旅游事业结合的思路,从进一步开拓文化建设和研究的资源、开拓和进一步发挥与建设旅游资源,使二者综合化、系列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思想而提出来的,是既符合封开的文化历史的资源和实际,又符合并更能充分发挥封开的自然资源和实际及其独有的优势。

  因为在封开,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正如朱森林同志给该县的题词那样:“美在封开”。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着种种“原始”、“源流”性的意味,如: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龙山景区集中了石灰岩、花冈岩和砂叶岩的地貌,被称为“天下第一石”的斑石,重迭砂叶岩和典型地貌与美景融为一体的千层峰,麒麟山的美景和矿泉水,贺江与西江汇合处的鸳鸯水美景与古战场遗址,北回归线塔的科学与美学的结合体现等等,同封开在文化历史上的“古都”地位和意义,也是极为和谐而得天独厚的,是在这里开发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的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也因此而增添了开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在封开开发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就是将这个县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按照“古都”的风貌和意义去重新构思、规划而去开发建设,以文史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原始与发展进程相结合、文化研究和建设、旅游相结合,本地与整个岭南地区以至全国相结合,以及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等原则,像深圳“锦秀中华”缩影全国优秀景点、“中国民俗文化村”缩影全国各地民俗风情、“世界之窗”缩影全世界名胜的构思那样,在一个县境内在其本有的真实文史和自然优势,重现和缩影岭南以至全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祥状况和发展进程,使人们能够在这个地方以两三天时间,通过旅游观光和阅读资料,能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看到岭南的文化发祥和发展的进程和丰富多彩的情景,并获得种种文史与自然的科学知识和享受。这一“古都”的构思,同深圳的景点仅在“缩影”功能上类似,实质是不同的,因为深圳这些景点是人为仿造的,而封开的“古都”则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加工或改造的,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更多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进行这项工程开发和建设不仅有较大的文化与经济效益,而且意义甚大。最为明显的是,将会带动对岭南文化发祥和发展系列研究、史前的考古研究、自然地貌的研究、原始植物和生态的研究、岭南少数民族研究、民俗风情研究、地方语言及其发展研究等等。因为这些是封开这“古都”中提供研究的丰富宝藏,又是建设这文化“古都”必须解答的课题和展现的科学资料。显然,这些课题的研究进展,也就意味着文化和科学事业的进展。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此项“文化古都”的开发和建设,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的开发及建设工程,无论是进行或完成以后,它都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岭南传统文化的重大工程,是提高民族文化意识和素质的重要基地和自然生动的大课堂。

  三、开发和建设的初步设想和远景

  对封开的“文化古都”的开发和建设,应立足于原有的真实的基础上,以综合、系列、多元、立体的功能要求,以现代意识、现代文化、现代经济、现代科技为指导去进行。

  按现有史料、古迹和景点,拟分如下系列规划:

  1.文史系列。包括:岭南(或全国)状元榜,岭南百姓宗谱,岭南古战场,岭南教育馆。

  2.史前系列。包括:罗沙岩、螺髻岩、黄岩洞,以及岭南史前遗址展。

  3.自然风光及地貌系列。包括:龙山、斑石、千层峰、麒麟山、黑石顶原始森林。

  4.古建筑系列。包括:封川古城、开建古城、大梁宫、泰新桥、多贤牌坊等。

  5.古贤及古墓系列。包括:汉代陈钦、陈元父子和交州太守士燮等的事迹,以及战国、秦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古墓群及文物。

  6.民族及民俗系列。包括:岭南百族谱、岭南民俗展、岭南历代音乐舞蹈和语言系列馆。

  这些系列,均既有硬体(实体建筑或景点),又有软体(科研成果或资料、论著等书面材料),并且都以综合、系列、多元、立体的功能(包括观赏和参与的结合)去发掘和建设之。

  当前,首批开发和建设专案,应优先考虑封川古城、状元榜、古建筑等的修建。

  我们设想:开发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开发和建设西江历史文化走廊(或古道),以埃及尼罗河两岸而显出古代文化的方式,将西江两岸(从梧州、封开、德庆、郁南、高要、肇庆、四会、三水、佛山至广州),建设岭南从古至今文化壮观的“尼罗河”;第三步,从西江上溯至桂林灵渠、贵州和云南的珠江发源地,联合云、贵、桂、粤四省,开发和建设“珠江文化水系”的文化和旅游建设的系统工程,以使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岭南和珠江文化,像黄河、长江文化那样,显出其本有的风姿,更好地发挥其作为中国第三大河的文化水系的价值和作用。第二、三步的设想,以后再作具体的研究和建议,目前争取实施第一步的设想。

  在考察调研中,封开县委和县政府表示:如省领导支持,他们将和省政府参事室共同组成筹备小组,先后组织专家论证会、策划会,作出规划,广泛征集资金或组成基金会,以投标方式组织开发和建设专案的实施。

                     (1996年3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