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推进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建议
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对于沿海经济大省的广东来说,毫无疑问,这个跨越当然包含海洋经济在内,这是跨越的应有之义。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南临浩瀚南海。广东省的大陆海岸线长3368多公里,约占全国大陆海岸线总长18000多公里的18.7%;为沿海各省区之冠。南海北部大陆架总面积约44.59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左右属于广东海域,超过广东陆地面积(17.79万平方公里)。广东海域的海洋气候、海洋内水系、海流、潮汐、波浪和风等环境因素,均具有显着的区域特色。广东的海洋生物资源、滨海砂矿资源、浅海油气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港湾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等,均非常丰富。国家在广东还设有国家海洋总局南海分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等机构。这些都是广东省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巨大潜力。
确定建成海洋经济强省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还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提出,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强国,是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目标。中共十四大向世人昭示我国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战略,并体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立法宗旨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及时地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九五”计画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把“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开发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环境”确定为其重要内容,国务院《中国2l世纪议程》宣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行动方案。海洋发展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提出和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包括广东在内的沿海省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广东作为我国大陆沿海的经济大省之一,对于海洋发展战略的规划,在新的世纪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有必要提升到新的高度。
为此,谨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增强现代海洋观念,提升海洋权益意识。要在全省公民中形成对建设海洋强省,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动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源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的共识。政府需要就国家对海洋和我国海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方面的国家意识作出具体表达,制定广东海域发展的规划,通过地方立法程式形成法律档。
第二,海洋和海洋国土首先是一个区域的概念,海洋和广东海域在广东的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千万不能忽略,广东省疆域总面积是包括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在内的。我们应该立足陆地,放眼海域)。应该明确提出“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山区和海域开发,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具体安排。
第三,在经济规划中把握海域不同于陆地的特性,以自然属性为主的原则划分海洋功能区。参考邻省福建的做法,广东海域可划分为开发利用区、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特殊功能区和保留区,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产业,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
第四,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的海洋能资源(除潮流能外,还有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和海底含有甲烷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
第五,研究和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产业,与陆地环境保护产业相辅相成,形成广东的现代化新型产业。
第六,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内筹备设立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和海洋法学的教学、科研机构,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2003年4月)
对发展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冼振熙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张德江任广东省委书记以来,除了召开专门研讨会外,多次强调指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加速广东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认为,加快发展广东非公有制经济应该从思想认识、政策体制等方面给予正确引导来促进其发展。
一、消除思想障碍,进一步认识继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
当前在大力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上,最突出的一个思想障碍,就是不少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的继续发展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甚至会动摇社会主义的江山,这个顾虑应该消除。应该看到,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会不会对公有制的经济构成威胁,主要原因是:①公有制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创新、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已趋增强,随着它们的经营机制转变,其活力已重新焕发,并更具有竞争力,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份的控制将会越来越明显。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发展势头和潜力很大,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它不可能形成社会经济力量的主体,继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地位,应受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有关政策法规所制约。
与此同时,更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从当前及较长时期看,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国内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结果,将会形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们在竞争的同时更多的是走向融合和合作的良性互动格局,会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
二、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问题
第一,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的负面影响,兴利除弊。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确实出现了一些损害社会主义和群众利益的情况,如出现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偷税漏税、制假售假、以劣充优,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及侵犯雇员合法权益等弊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为了自己利益而不顾法律与群众利益,这些弊端将难于避免。对于这些消极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重视态度,只要在客观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制,在微观上采取有效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就能趋利除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三个有利于”要求方面来发展。
第二,正确看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造成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我国出现了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逐步带动后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因而,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出现财富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国目前出现的财富分配不均是在社会财富总量增长、社会成员的收入总量增加的前提下产生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在增加自身财富的同时,也注意扩大自身企业的规模来吸纳更多社会上的再就业者参加工作,就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在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产生贫富差距逐步在拉大的情况下,国家正在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如修改私营企业有关法规及税法有关规定,规定最低工资线,大力开拓再就业岗位,宣导奉献公益事业等来进行调节分配。
三、继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都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以及面临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要遏制其衰退,继续使其得到大力发展,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克服短期行为,树立长期发展观点。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多变的时代,个体私营企业主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反思过去,谋划未来。由于在市场经济下竞争规律的作用,市场一有变化,首当其冲是竞争力弱的个体私营企业,时刻面临倒闭的危险,因此,个体私营企业要获得继续发展,必须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和经营中的短期行为,这就需要他们能够深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加强学习,正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断超越自我,使企业取得持续发展。
第二,要注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加入WT0后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而首先是技术竞争、人才竞争。个体私营企业应增强技术创新重视人才意识,并建立起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视人才为核心,以效益为中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与进步机制。大型私营企业集团可以建立自身的人才技术开发机构,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增加技术开发人员和资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中小型私营企业则可更多地依靠为其服务的创新后援组织,从经营服务中吸纳先进技术,个体私营企业亦应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边技术协作或联营关系,多借“外脑”来加速自身技术进步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其三,要注意摆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推进企业规范化的管理。目前,我国私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化突出,这种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必须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即必须明晰产权关系,规范运作。要通过产权界定,可采取入股方式,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企业,提高生产经营者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并完善科学的企业管理结构,真正确立企业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关系,对聘用的经理人员,要按公司章程规定给以职权,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决定,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不能越过董事会去干扰总经理的管理工作。
其四,应注意营造非公有制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非公有制企业文化是指适应企业环境并能促进企业经营业绩不断增长的文化,是这些企业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按照培育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经营理念,并设计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五,要引导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实行行业管理。行业协会是社会仲介组织,是依靠会员的积极参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活动的市场经济主体的群众组织。它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具有为会员服务,对行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功能,我国目前的私营行业协会尚未普遍建立,其作用的发挥也有限,政府应尽力促进行业协会的成立并使其规范运作。为此,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仲介组织的定位,规定行业协会的性质、功能、组织方法、登记程式、活动方式,由工会、工商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助会员按《条例》依法组织协会,并依法开展“三自”活动。
其六,要重视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营企业家队伍。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下的私营企业主,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政府要重视培养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懂市场、善于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自身要牢固树立依法经营的理念,同时要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和各国的经济法律,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在国际大市场中自身的正当权益。私营企业要善于培养、吸收和大胆使用人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增强发展后劲和竞争力,有了这样一批私营企业家,才能大大提高民营经济的品质和效益,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七,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管道,大力发展信用担保体系。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融资较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尤为突出,而我国中小企业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也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在目前国内风险投资体制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资金的投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而其融资的主管道仍将是银行贷款,而银行与私营企业发生融资借贷关系必须有信用担保及其体系作保证,它是由专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在企业不能偿还贷款时由担保机构代为偿还的一种信用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使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有足量资金支持其发展。
其八,对非公有制经济要给予国民待遇。我国经济改革已持续20多年,而政府对经济的一些方面仍然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管制,这种管制表现为明显的所有制歧视和部门歧视,如对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的不同态度等,又如,在加入WTO后,政府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开放国内市场,给予外企国民待遇,这样在某些部门,外商将享有目前垄断企业所享受的待遇,而国内不少私营企业却仍然被拒之门外,就目前情况看,在将近30个产业中仍存在着私营经济的“限进”障碍,不仅在诸如银行、保险、证券、通信、石化、电力、轿车等行业,私营资本无法进入,而且即使许多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领域,由于体制性障碍,创业前的审批程式等各个方面,和国营经济以及外资相比,私营经济也是处于受歧视地位。这些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认真研究解决,使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能起到更良好的作用。
其九,鼓励有实力的私营大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政府应该对一些有经济实力、对品牌技术创新有竞争力的私营大企业,政府应从财税政策、外汇与金融政策、国际市场讯息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它们在国外投资并建立基地,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创造出中国自己的国际市场品牌,使中国产品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中能取得一定份额。
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我国继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具有十分重大的长远战略决策意义的大事。
(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