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加入WTO后的台湾高科技产业
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入世后,与大陆一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如何把握台湾自身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既是台湾高技术产业必须立即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两岸在这一同样背景下如何进行和加强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大问题。
一、加入WTO后台湾高科技产业面临的总体影响
与大陆入世对高科技产业产生的种种影响不同,加入WTO对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影响并不十分突出。这是因为台湾高科技产业(主要以电子资讯业为主,占台湾岛内产值的8成)本来就是以外销为主的,岛内关税降低、市场的开放导致竞争压力的增大对台湾整体资讯相关产业的影响有限,反而可因为加入WTO及参与资讯科技协定后,各国同步降税,而使台湾岛内企业获得出口方面的实质利益。虽然加入WTO可能会对台湾岛内传统产业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入世后台湾可享受到的WTO所规定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关税减让原则、减少非关税贸易障碍原则、自由投资、保护知识产权与争端解决机制等有利条件,使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入世后可依WTO规范与贸易对手国洽谈其对我资讯产品的歧视问题,以解决目前无法透过正式管道磋商的困境,从而获得较大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台湾岛内高科技产业转型与升级,扩大出口,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整体而言,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将更充分地融入国际自由经济体系,享受比较利益原则下更佳的产业发展机会及消费者福利。短期之间或许无可避免地冲击到弱势产业的生存;但长期而言,将使台湾岛内资源配置更具效率,从而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对中国台湾利益与民众福祉而言都是正面的。特别是乌拉圭回合在关税减让与开放市场的协定与相关规范的建立,将为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厂商创造较为透明化与开放的国际经营环境。乌拉圭回合谈判决议成员方的工业产品应以1986年的平均税率为基准,以平均降幅计,至少须降低三分之一,而发达国家又提出零对零方案及化学品关税一致化方案,同意医药品、家俱、营建机械、农业机械、医疗仪器、钢铁、纸类、玩具等产品分别依零年、五年、十年等不同过渡期间降为零税率,以彼此开放市场。这样一来,台湾厂商将可分享回合谈判达成协定的贸易成果。根据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在1994年发表的评估报告,未来贸易自由化,新增加的所得如运用在储蓄与投资,则到了2005年台湾所得将增加到102亿美元左右。其中,以外销为主或具外销潜力的产业,例如电子资讯、纺织、塑胶、机械、冷冻食品等,将因世界各国关税降低以市场更开放而受益。特别是过去台湾除曾面对进口国贸易报复的危机(如美国培利修正案)外,也经常面临反倾销税和自动出口设限压力,对于这些贸易争议,未来除可透过WTO相关委员会(如WTO反倾销委员会和防卫措施委员会)寻求咨商解决外,台湾还可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处理体制解决贸易摩擦及保障台湾厂商的利益。此外,台湾未来除可利用WTO论坛表达台湾立场,争取厂商的利益外,亦得以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或籍其他与台湾立场相同的国家牵制或减缓外国单独对台湾的不利要求。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讨论环保与贸易、劳工与贸易、竞争政策等新议题中,加入WTO有助于台湾厂商对环保、劳工、竞争政策等新国际贸易政策议题的掌握,并提出有利台湾厂商的立场。
根据贸易理论,一国降低关税或开放市场对经济福利将产生两项影响,一为消费者剩余因实际支出价值减少而增加;二为国内进口竞争产业因关税降低或市场开放而改变其比较利益情况,虽然导致生产减少的损失,但由于进口竞争促使生产资源移往生产力较高部门,仍将使一国产生正的贸易利得。具体产业分析如下:
(一)电子、资讯及通讯产业:对电子、资讯及通讯产业而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多于弊。依据1995年12月在新加坡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的《有关资讯科技产品贸易的部长宣言》,《资讯技术协定》(ITA)降税方案清单,自1997年7月1日起以每年相同的降幅,分四阶段在2000年将关税降为零。台湾资讯工业多项产品在世界占有率在五成以上,为一出口型产业,国际化程度大,且台湾半导体产品的进口关税为1%,欧盟高达11.58%,资讯科技产品降税方案有助于厂商拓销欧盟市场;台湾岛内电子零元件工业国际竞争力高,且以出口为主,北美及欧盟为台湾主要市场,签署ITA后,台湾岛内厂商也可以享受欧盟关税降低带来的好处。此外,由于本产业所需的原材料及关键零元件主要仰赖进口,因此关税的降低对生产反而有利。对消费性电子产品,由于其关税在入世后将低于12%,对于消费性电子是否纳入第二次ITA,目前尚无进一步谈判结果,但未来若将消费性电子产品纳入ITA产品清单中,则将对台湾相关产业造成影响。目前台湾彩色电视关税税率为15%,录放影机税率约22.5%至22.7%。虽然台湾岛内将努力争取延长调降税率缓冲时间,以减缓对岛内家电业冲击,但因岛内消费性电子产业经济规模不足,与国际大厂的研发与生产能力有差距,业者必须及早因应。对通讯工业而言,由于通讯设备进口关税平均为5-10%,较半导体及某些资讯硬体产品为高,进口市场的开放使无线通讯设备,传输设备,局用交换机及按键电话系统与企业用户专用交换机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的竞争对手增加,内销市场面临更强大的竞争压力。此外,台湾岛内通讯设备业的主要出口国北美与西欧均为ITA的成员,在出口市场开放及可享有零税率平等竞争优势下,可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资料机、传真机、网路卡等竞争力较强的产品。
(二)污染防治设备业:由于台湾目前对国外污染防治器材产品系采用零关税,故国外产品进入台湾市场并无关税方面之障碍。污染防治设备及器材的自由化,有助于进口国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及器材,减少污染问题,对出口国而言,除可降低出口成本外,将全部WTO成员方作为市场,可扩大生产规模,又有助于减少环保技术开发费用之分摊,促进更先进技术再开发。
(三)塑胶制品工业:依据化学品调和关税规定,塑胶制品属于税则第39章之品目,关税税率不得超过6.5%。加入WTO后对塑胶制品工业的产业发展目标与政策并无影响。另由于世界各国关税税率下降,台湾可享受其他国家降低关税的好处,有利台湾塑胶制品的外销。
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虽有开放市场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可确保台湾在国际间的权益,分享各国在乌拉圭回合协议所作市场开放承诺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从整体来看,加入WTO对台湾高科技产业是利多于弊。
二、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大陆的发展方向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继台湾传统产业投资祖国大陆获得发展良机之后,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受到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前景的吸引,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业者纷纷突破当局的诸多限制,加快投资祖国大陆的步伐,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祖国大陆的热潮。
(一)高新技术项目成为投资主流
新一批赴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以高新技术及相关企业为主。据台湾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台商都瞄准迅速扩大的祖国大陆高新技术市场,并计画赴祖国大陆投资设厂,其中超过50%的厂商将在当地销售产品。2000年电子电器产业投资额占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总额的55%。台湾电子资讯硬体产值在祖国大陆的生产比重,也由1999年的35%上升到2000年的40%以上。除了电脑及周边设备与零配件投资加快外,台湾半导体厂商也突破当局的政策限制,纷纷到祖国大陆投资设厂。2000年台湾宏仁集团董事长王文洋与祖国大陆合作成立了上海宏力半导体公司,在上海浦东张江科学园区投资了16亿美元兴建8英寸晶片厂,开创了台湾半导体产业投资祖国大陆的先河。随后,台湾前世界集体电路公司总经理张汝京通过香港上市公司,也在上海投资1.5亿美元兴建8英寸晶片厂。其他厂商如联华电子、台积电、合晶科技、旺宏与台湾光罩等均对投资祖国大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根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的最新统计,2001年1月至10月,台商对祖国大陆的直接投资累计达23.3亿美元,比2000年同期大幅增加15.6%,其中电子与电器产品制造几乎占了总投资的一半。这种大规模的以高新技术专案为特征的投资主流,使得海峡两岸在区域产业分工中,从传统的垂直分工逐渐转变为平行分工,两岸间经济互补逐渐过渡到经济竞争,并且这一趋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全球资讯技术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台湾高科技企业转向祖国大陆投资建厂,也将对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高科技产业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投资主体由中小企业主导发展为大企业主导
改革开放初期,台商投资祖国大陆主要限于零星的中小企业,规模有限,型态单一,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投资行为具有明显的短期性。近几年,随着台湾大企业的投资相继从筹备设厂阶段进入企业生产阶段,台商投资的主导性角色正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逐步让位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投资主体也以单打独斗为主转向集体合作。从单纯的委托加工变为邀请卫星工厂共同参与,联合相关产业配套进行,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并重发展,上、中、下游产业相互关联的格局。在台湾高科技龙头企业"群聚效应"的影响下,大批中小相关企业也纷纷跟进,逐渐在大企业所处的地域建立起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投资主体的变化,使得台商投资规模大型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岛内主要高科技企业几乎都已在祖国大陆投资。目前,台湾“百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已有80多家在祖国大陆兴办了160个投资项目,其中包括台塑、统一、震旦、正新、东帝士等著名大型企业集团。未来一段时期内,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将形成一个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岛内其他相关企业进一步向祖国大陆转移的局面。
(三)投资热点区域转向长江三角洲
继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台商投资热潮之后,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区域逐渐从闽、粤东南沿海地区转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台商对福建沿海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步伐明显放缓,而对以上海、苏州、昆山、吴江、宁波等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台商投资则大幅度增加。2000年台湾企业向上海市和江苏省直接投资金额比上一年增长160%以上,超过了自1997年以来一直名列前茅的广东省。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祖国大陆又一新兴的台商投资集中地。除此之外,新世纪初期台商投资的热潮将向北、向西酝酿突破。黄河以北的北京与天津两大都市以及东北渖阳等地,具有发展高科技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未来台商高科技产业北移的首选地之一。特别是北京市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更为台商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投资良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以其优惠的投资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必将对台商形成新的吸引力,不少台商已开始对该地区进行考察与投资,预计中西部地区将成为21世纪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又一个热点地区。
(四)投资形态逐渐向市场占领型转变
随着祖国大陆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台商企业适应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台商改变最初以加工出口为主的投资形态,而逐渐发展为抢占和拓展当地市场为主。原先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相继掀起了新一波的“增资热”。利用祖国大陆丰富的原材料市场、产品销售市场和技术管理人才市场等有利因素,不断扩充生产规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布局,以期在两岸加入WTO后抢占新的商机和市场。据台湾《工商时报》报导,以电子、塑胶两大产业为发展领域的台湾宏仁企业集团,近期决定在广州投资兴办第6家子公司,今年初已竣工投产。未来宏仁集团将成为全球铜箔基板的最大厂商。在“增资”的同时,台湾岛内的研发基地也加速转移祖国大陆。许多知名高科技企业纷纷在祖国大陆筹建研发中心、IC设计中心及软体发展基地,并形成一股趋势与潮流。例如以宏基集团、英业达集团和大众电脑为代表的100多家软体业者,就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设立据点,聘用祖国大陆的人才,成立软体研发中心,为台湾的软体产业发展寻找新的动力,以搜索引擎软体为核心技术的网擎公司。在祖国大陆除与新浪网合作、与多来米签订技术协议外,又与联想集团下属的人口网站FM365合作,共同开发和提供网路搜索引擎技术。刚建成投产不久的大同江苏公司也已决定在江苏吴江成立资讯研发中心。两岸加入WTO后,为支撑高科技产业在祖国大陆的持续发展,台商势必进一步加强与扩大研发基地的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后几年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将主要有下面的趋势:1.电子与资讯企业界在大陆投资设厂的趋势将进一步扩大;2.台湾大型科技企业将进一步提高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的积极性;3.在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讯等一些新兴领域,台湾科研单位、产业界将积极寻求与大陆相关单位和产业界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