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很多人认为:传统的考试制度和家长、教师、学校乃至社会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导致了教育教学改革步履维艰。事实上是行政部门领导为了政绩不让“减负”;家长怕输不起不愿“减负”;学校为了生存不敢“减负”,于是学生自然不能“减负”。
(一)领导出于政绩不让“减负”
许多教育主管领导把升学率当作教育政绩。学校升学率高,政府会给予奬励;学校升学率低,领导就会问责。非毕业班每个学期无论小学或中学都会有学科进行区或市统考,虽然表面上没有公开排队,但一份公开各校成绩的报表何尝不是变相的排名表呢?于是,学校按照区的排名给老师施加压力,老师则把肩上背负的压力转加到了学生的身上。
(二)家长怕输不起不敢“减负”
据瞭解,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有30%的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因此,孩子要改变命运,不仅要能考上大学,更重要的是能考上好大学,这样的意识逐渐下放到了初中和小学。然而,想进好学校的人多,而优质学位有限,于是大家走到了独木桥上,为分数而努力。残酷的现实迫使家长们不得不从小抓紧孩子的教育,抓孩子的分数。
(三)学校为生存和发展也不愿“减负”
不少中学校长直言不讳地说,“升学率就是学校的生命线,毕业班的成绩是学校的一个门面。”学生无形中成了“摇钱树”,成了学校最重要的依靠。于是学校除了训练还是训练,除了练习就是练习。上下一心地扎到学习成绩上来,为的就是那一朝扬眉吐气。
二、几点建议
(一)减负需要自上而下地努力
面对减负困境,只有从上至下、从社会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成效。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以保障,尤其要以科学的评价人才体系为突破口,引领社会转变人才观和教育观。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放弃升学率指标和排队做法,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高考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近几年,高考改革已从统一走向多样,如实行分省命题、分类考试、内容多样化等,这些都有利于改变目前教育的突出问题。综合而言,“减负”不是从下而上的“逆流”,而应是自上而下的“顺流”,需要我们打好“组合拳”。没有社会的深刻变革、制度的有力监管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身体力行,减负的问题只能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永远是个患有疑难疾症的“老顽童”。
(二)减负需要完善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
“考试是指挥棒,升学率是硬指标”是长期困扰学校、束缚校长和教师手脚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一点,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感触至深。正因为考试永远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应该发挥这根指挥棒的作用,将考试方式和内容加以改变。因此,“减负”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大力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在评价内容上要体现多样化,改变仅凭学业成绩和考试给学生下结论的状况;在评价主体上要体现多元化,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在评价形式上要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学业成绩评价的等级制;在评价的指导思想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老师。要加强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研究与探索。
当然,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估制度的背后,离不开加强管理,用制度助推并保障减负。一方面,我们要规范办学行为,包括:学校要严格开设课程、严格控制补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补课,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小学只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记録成绩的学科考试。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学生在校上课时间不得超时,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另一方面,要健全规范办学教学行为的监督机制,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考评机制。废除重成绩、重结果而不看过程的错误考核法,引导教师从只关心考试成绩走向重视自己的专业成长,只关注学生考分走向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可以积极开展评教、评学活动。除学校领导和同行评教、评学以外,要组织学生评教,倾听并满足学生合理的“内在需求”,让教师“站在学生立场”换位思考,主动反思,自觉跟进。此外,要用多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潜能,彰显他们的个性特长。同时,要实施减负责任追究制,对减负不得力,学生及家长意见较大的教师,追究相关责任,并将减负成效与教师的考核挂钩。
(三)要进一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学生学习方式对其学习具有决定性影响。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要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减轻学生被动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建立自尊和自信,形成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四)减负需要教师争当生力军
眼下,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减负”办法中,最可行也最有效的当数“内部挖潜”,即强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和作业的“增效”,来代替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用有效的教学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也就是说,要想减负,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课堂质量。只有课堂效益得到了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杜絶“课内教学不清课外频繁补习”的恶性循环。现在的教师普遍觉得我们的教育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大大小小的检查评比、层出不穷的征文比赛,足以让本来要面对几十个学生的教师疲于奔命,挤掉了老师原来可以用来搞好教学的宝贵时间,又谈什么向课堂要质量?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有责任和必要还教师一片教学的净土,保证教师安心乐教。
同时,学校要以教研组同伴互助为抓手,重视教学常规落实,且要常规常新,致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让全体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要以本校培训为平台,降低培训“重心”,优化培训方法,切实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帮助教师正确解读新课标,重视培养新教材的分析和教学设计能力,重视作业布置、批改和选题、命题等基本功训练。
(五)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平衡发展
我个人认为,国家应当均衡分配教育资源,淡化重点校,强化薄弱校,在区域范围内让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尽可能均衡,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
“什么时候就业问题解决了,学生负担也就解决了。”黄陂一中胡延喜老师的话,指出了一条改革思路。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说,必须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增办职业性、技术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人才市场上需要量大的“适销对路”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实用型人才。
学校还应该着力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成立校级教师培训制度,促使老师们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向课堂要质量,用知识魅力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而不是仅靠多做作业、反复练习来提高成绩。
(六)要与家长多些交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家长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通过家长学校等工作载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由于当前升学就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落伍,不但对学生在学校的课业负担不闻不问,有的家长还嫌老师作业布置少了,忙着给孩子请家教、买资料,强迫孩子做一定量的作业,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要让孩子们肩上的担子不再沉重,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社会各界要统一认识,精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更要与学校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减负”。要让家长瞭解学生承担的负担到底有多重、过重负担的危害性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等等,从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正确引导孩子利用好大量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既减轻孩子学业负担,又让孩子身心健康,家庭和学校共同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七)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大办教育,办大教育
社会各界都可以为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给予教育极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开辟各类青少年学习的场所,让各具特长的人才发挥自身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现个性、增长才干,使学习成为具有多元化、多效性的活动,这样既可以补充学校教育的单一,缓解学校教育负担过重的现实,也让减负之后的学生更具学习的自主性,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发展自己。
2010年12月1日
(杨贺尧: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