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漆绘青铜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错金银、鎏金青铜器交相辉映,对于研究中国早期的漆器生产、漆绘工艺,以及古代科技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代 漆绘 青铜器 研究
Abstract:Bronzes of ancien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The lacquer-painted bronze took up an important part, which share great reputation with the gold-inlayed bronzes and the gold-gilded bronz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early lacquer ware production, lacquer painting technique and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evel of ancient China.
Key words:ancient lacquer-painted bronzes study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聪颖、富有创造性的民族,一个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爱美而又善于审美的民族。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中国古代漆绘青铜器是丰富的青铜文化的积淀,它与错金银、鎏金青铜器交相辉映,演绎着古代青铜文化装饰艺术绚丽斑斓的不朽诗篇,为研究中国早期的漆器生产、漆绘工艺、漆绘艺术、审美意象、科技、青铜文化,以及人类文明的创造发明和历史进程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 简单的回顾
1976年,广西贵县罗泊湾出土了一大批十分珍贵的西汉青铜器,曾引起了广西文博界及世人的极大关注。岁月流逝,35年过去了,那些藴藏着岭南地区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所发出的霞光似迷宫般,令笔者痴迷,艰难地去穿越、去破解、去找寻那深邃无比的迷宫之奥秘。罗泊湾出土的西汉漆绘提梁铜筒、漆绘铜盆〔1〕更是广西考古的空前发现。中国古代漆绘青铜器,虽然外表装饰不及鎏金鎏银铜器那么富丽娇妖,但也格外华美,绚丽夺目,这种青铜装饰艺术的又一派新气象,这种别样的美,这种对人类有着重大贡献、可夸耀于世的杰出成就,令笔者怦然心动,遐想翩翩……
二、漆的起源及出土漆绘青铜器之调查
1.漆的起源、生产及其使用
据文献资料载,我国古代使用漆器的时间很早,《韩非子·十过篇》讲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2〕这就说明,虞舜、夏禹时代已有一色和朱黑两色漆器。又据博物馆有关考古资料显示,1955年在江苏吴江团结村良渚文化遗存中出土漆绘彩陶杯〔3〕。1959年在吴江梅堰的遗址中有出土综地黄红两色彩绘黑陶壶。经化学试验,彩绘物质与汉代漆器的反应相同,而和仰韶文化的彩陶、吴江红衣陶的试验结果迥异〔4〕。良渚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200年。1973年在江苏常州圩墩下层的马家浜文化中发现喇叭形器,上端涂成黑色,下端涂成暗红色,。另有一残件,表面图黑色。红色涂料微有光泽,直观和现在的漆无区别〔5〕。马家浜文化比良渚文化还早约1000年。197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墓葬中出土2件近似觚形的薄胎朱色漆器,色泽鲜明。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为3400年至3600年〔6〕。1978年至1984年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彩绘木器。胎骨虽已腐朽,尚可辨认出为鼓、豆、案、俎等物。其中的木豆彩皮剥落时呈卷状,与漆皮相似。其距今约3800年至4千年〔7〕。1978年更有惊人的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第三文化层中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8〕。七千岁的木碗,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漆器,证实了我国是朱漆器艺术的发祥地,漆器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在新石器时代髹漆工艺已相当发达,且分布的范围颇广。漆绘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苑中一枝奇葩。
此外,我国在古代就已将桐油与漆合用〔9〕。桐油是干性植物油,也能产生高聚物薄膜,将油与漆合用,是个技术创举。 夏商周时期,漆器的应用有所发展。1973年在河北台西村商代遗址发现了漆器残片。《史记》中也有豫州贡漆之说。漆器手工业主要由官家经营,此后历代相袭,各朝均设官办作坊。
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制作,经过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风骚,形成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漆器生产被国家列入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漆器生产工序复杂,品种又特别繁多,这时的漆器很昂贵,使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易洗,体轻、隔热、耐腐、嵌饰彩绘五光十色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
秦汉漆器的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代达到鼎盛时期,史书多有记载,出土文物亦不少。汉代漆器的生产组织严谨,出土的的漆器铭文上记録下来的分工名称就有:素工,做漆胎灰底;髹工,在漆胎上涂漆;画工,在漆器上作画;上工,在漆器上进一步涂漆;铜扣黄涂工,在漆器的铜耳上鎏金;铜耳黄涂工,在漆器的铜耳上鎏金;清工,相当于现今的检验工,做最后修饰;造工,作坊主;漆工,专门制漆;供工,供应材料。可见分工之细密。
汉代漆器的装饰工艺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漆绘,用生漆制成半透明的漆液,加上各种颜料,绘描于已经涂漆的器物上,色泽光滑,不易脱落。一种是油彩,用油料调颜色,所绘花纹往往因油脂老化而脱落。一种是针刻,用针尖在已经涂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纹,然后在刺刻出来的线条内填入金彩,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戗金”漆器。还有一种用金银箔制成各种图样,贴在器物的漆面上,呈现出类似“金银平脱”的效果。此外,还发现有堆漆的作品。
到了唐代,制漆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代漆器工艺品类繁多,技艺精湛,并有许多创新。器物多做瓶、盘、碗、琴等生活器皿,以及箱、床等家具。制作向华美的方向发展。其中金银平脱、剔红(即雕漆)和螺钿镶嵌,在漆艺上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宋代漆艺呈现大发展趋向,不仅设有漆器生产的专门管理机构,民间作坊也很普遍。戗金在宋代又有新发展,已有戗金、戗银的填彩之别,犀皮是宋代漆器的新品种,俗称虎皮漆或菠罗漆。宋代螺钿漆器也很发达,多在黑漆底上镶嵌白螺钿片。宋代漆器多檏素无华,以造型取胜,充分表现出器物的韵律美。
北京是五朝古都,历史上文人蔡萃,工匠云集,漆器文化十分发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漆器产区。
元代设油漆局,掌管髹漆之工。元代漆器的主要品种有雕漆、戗金、螺钿镶嵌等。螺钿漆器的特点是螺片由厚变薄,开创了“软螺钿”的新工艺,因而更加丰富多彩。
明代漆器生产出现了一个新的兴盛时期。永乐年间皇室在果园厂(今西什库东)专门设立了官局制造漆器。据清代高士其《金鳌退食笔记》记载:“果园厂,在棂星门之西,明永乐年制漆器,以金银锡木为胎,有剔红、填漆二种。所制盘、盒、文具不一。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久而愈新。其盒制贵小,深者五色灵芝边,浅者回文戗金边。古色苍莹,器传絶少,故价数倍于剔红。二种皆称厂制,世甚珍重之,而不可多得。”
清代设有“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下设42作,其中设有“漆作”。漆器产品主要有车、船、轿、仪仗及皇室、贵族所用的日用家具和器具,也有各种装饰摆件。
我国的漆器至迟在汉代就已流传到亚洲一些国家,十七、十八世纪又流传到欧洲。接着,制造漆器的技术也随之传到了国外。
2.出土漆绘青铜器之调查及其收藏
7千年悠久漫长的岁月,星转斗移,人世间沧桑巨变,物是人非,幷且,不管自然的或人为的,大量的文化遗物或墓葬皆遭损毁或湮没了,及至能流传保存至今的文化遗物,实属非常不易而珍贵无比!据查阅博物馆考古实物资料及各类书籍资料可知,在我国各省市如下博物馆珍藏有如下古代漆绘青铜器〔10〕〔11〕〔12〕,即:
商代漆绘铜立人像 成都三星堆遗址博物馆藏
商代漆绘铜钺 成都三星堆遗址博物馆藏
西周漆绘王后用之宝鼎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春秋跽坐人漆绘铜灯( 图一 ) 河南省博物院藏
战国镶嵌漆绘云纹铜壶(图二) 宝鸡博物馆藏
战国银首人形漆绘铜灯(图三)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战国漆绘曾侯提链铜壶(图四) 湖北随县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钟篪铜人(图五)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人擎铜灯(图六) 湖北省博物院藏
图一 春秋跽坐人漆绘铜灯(图片略)
图二 战国镶嵌漆绘云纹铜壶(图片略)
图三 战国银首人形漆绘铜灯(图片略)
图四 战国漆绘曾侯提链铜壶(图片略)
图五 战国漆绘钟篪铜人(图片略)
图六 战国漆绘人擎铜灯(图片略)
战国漆绘几何纹铜镜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蟠螭纹铜镜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柿蒂纹铜镜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云雷纹铜镜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四叶纹铜镜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神兽纹扁壶 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云雷纹三足鼎 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饕餮纹三足簋 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铜镜(3件) 湖南省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凤纹镜 内蒙古呼和浩特博物馆藏
战国髹漆狩猎纹壶(图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漆绘套环兽耳铜罍 河南省博物院藏
战国漆绘龙凤纹镜(3件)(图八) 河南信阳博物馆藏
战国漆绘四禽纹铜镜(图九) 河南省博物院藏
战国漆绘青铜匜(图一○) 故宫博物院藏?
秦代漆绘铜车马(图一一)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西汉漆绘雁鱼铜灯 山西平朔考古队藏
西汉漆绘鎏金铜酒樽(图一二) 山西博物馆藏
图七 战国髹漆狩猎纹壶(图片略)
图八 战国漆绘龙凤纹镜(图片略)
图九 战国漆绘四禽纹铜镜(图片略)
图一○ 战国漆绘青铜匜(图片略)
图一一 秦代漆绘铜车马(图片略)
图一二 西汉漆绘鎏金铜酒樽(图片略)
西汉漆绘人物车马铜镜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
西汉连弧纹漆绘铜镜 西安文管所藏
西汉漆绘群猴铜扣饰 (图一三) 云南省博物馆藏
西汉漆绘人物画像铜镜(3件)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西汉漆绘竹节铜筒 (图一四)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西汉漆绘铜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唐代漆绘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铜镜 (图一五) 国家博物馆藏
唐代漆绘云龙纹嵌螺钿铜镜 (图一六) 国家博物馆藏
图一三 西汉漆绘群猴铜扣饰(图片略)
图一四 西汉漆绘竹节铜筒(图片略)
图一五 唐代漆绘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铜镜(图片略)
图一六 唐代漆绘云龙纹嵌螺钿铜镜(图片略)
三、漆绘青铜器的出土及分布状况
尽管古代漆绘青铜器考古实物资料比较匮乏、零星,但是,我们仍能从仅存的考古实物资料及文献资料中看到,古代漆绘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北起内蒙古地区、西到西安,南到广西、广州、云南、湖北、湖南,其中以、湖北、湖南、陕西出土最多,而战国时期漆绘铜镜数量最多亦最为发达。
四、漆绘青铜器的类别
综观出土的古代漆绘青铜器其类别主要有:食用器、酒器、水器、兵器、车马器及杂项镜、灯、扣饰、造像等。
五、古代漆绘青铜器典型代表之文化特征
1.战国漆绘曾侯提链铜壶
通高2.5厘米、口径10.2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壶盖为圆锥形,中央有小钮,链与梁相联,器颈细长,鼓腹、圈足,颈侧有双耳,耳上有小钮,连以梁两端之链,口沿下饰三道蟠虺纹,下加垂叶纹。腹部亦饰蟠虺纹三道,腰间饰突起的涡纹,肩表正面有7个铭文,花纹中填白色漆。此种装饰使该器颇显其素雅之美。
2.战国漆绘镶嵌云纹铜壶
高19.3厘米,腹径15.6厘米。1966年陕西宝鸡出土。颈略敛,鼓腹,两侧有垂环耳,圈足,通体饰错金银云气纹,其间加珠形、水滴形装饰,嵌緑松石和涂朱漆,壶上云气纹黄白漆色相间,杂以红緑色漆,盖亦鲜明,在嵌槽中涂朱色漆。该器装饰极尽繁缛富丽,体现了青铜文化装饰艺术最美、最复杂、最高的一环,是一件精美絶伦的青铜文化艺术珍品。
3.战国漆绘跽坐人形铜灯
高48.9厘米,盘径23.7厘米。1975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其作跽人形,戴冠,双手持叉形灯柱,柱顶有环形灯盘及方板承座,前方有两圆形穿,盘缘有彩色漆绘三角形纹,衣饰上亦有漆绘,腰束革带、带钩。其造形古檏生动,别具特色。
4.战国漆绘银首人形铜灯
高66.4厘米,1976年河北平山三汲出土。灯为男子着长袍状,首系银质,双目嵌宝石,其长袍上的花纹以朱黑色填漆。右手握蟠螭口衔柱,柱顶饰一灯盘,且柱满饰错银龙纹,绕以浮雕螭龙,并有一猴,作攀摇状。左手持螭尾,螭身夭矫横出,口托另一灯盘。螭下方又有灯盘,有蟠螭卧其中,翘首攫噬。人形足下有兽纹方座。此灯所塑男子,赤手搏持螭龙,当有一点神话背景,而面部表情恬静活泼,发型之工极细,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5.战国漆绘鸟纹铜镜
直径16.7厘米,湖北江陵九店楚墓出土。圆形彩绘镜,桥形钮,无钮座,斜边,无缘。镜身较大,胎较薄。镜背在黑膝地上用朱、黄两色漆彩绘鸟、云纹。中部用红漆勾勒出一展翅飞翔的小鸟用黄漆绘鸟目,外围用红、黄漆相间绘云朵状纹。该镜刻划的鸟活泼,且动态十足,漆彩美丽,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精品。
6.战国漆绘凤鸟纹铜镜
直径19.7厘米。湖北荆门包山1号墓出土。圆形漆绘镜,镜面微凸,背后中部有一桥钮。背面以红、黄、金三色漆绘内、外两组图案。外圈为连续的变形卷云纹。凤整体卷曲呈S形,喙圆钝,矮冠垂缨,身作鸟羽纹;凰则只有首颈,喙尖钩状,无冠无缨,颈饰斜线羽毛纹。该镜精工铸造,纹饰繁缛华丽,漆彩艳丽,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7.秦代漆绘铜车马
高106.2、长317厘米。车为双轮车辕,驾四马,舆前部有御者跽坐,戴冠束带、佩剑,手执辔索,后部有箱,箱后有门,前及左右各有一窗,底有方板,象车茵,顶有椭圆形车盖,舆车内外均有云气纹、夔纹、几何纹漆彩绘,御者面手和衣冠皆有漆彩绘,马通体涂白色,不少部件朱书或刻写文字。其铜车马,设计巧妙独到,彩绘绚烂夺目,是难得的卓絶的艺术品,对研究古代车制更有重要意义。
8.西汉漆绘群猴铜扣饰
径13.5厘米。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呈圆形,中心镶红色玛瑙珠,外以朱黑漆绘成八道光芒,周围点粘镶緑松石小圆片,内缘有十个鎏金猿猴,彼此援外成为一圈。猿猴在西南所常见,其浮雕动作酷肖,这是古代先民神猴崇拜的心理及长期在自然界生活、劳动善于观察物象的结果。
9.西汉漆绘竹节铜筒
高42厘米,底径14厘米。器呈竹筒状,以弦纹来分界,即上下部。上部两侧饰铺首,连接两端有链的提梁,筒外通体施优美和谐的漆彩绘,兼有人物、鸟兽、植物等图案,底缘作勾连纹。自古以来,南方盛产竹,而人们亦普遍爱竹,故用竹作器、作画、作建筑等等。竹器,已深深地根植于南方人之生活中。此器颇富浓厚的地方色彩,幷且其人物之形象、服饰等更是研究地方民俗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10.西汉漆绘铜盆
高10厘米,口径44厘米。其折沿、浅腹、直壁,腹外有四个铺首衔环,其内外通体均施漆彩绘,内壁饰鱼纹、龙纹;外壁饰人物、奔马、禽兽等图案。2千多年过去,其漆彩绘至今仍然鲜艳无比,特别难能可贵,幷且之造型、之绘画、之漆色皆堪称一絶,其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11.西汉漆绘连弧纹铜镜
直径28厘米。1963年陕西西安红庙坡出土。弦钮,圆钮座,上施红色漆绘,内缘为淡緑色地上绘云气纹,间以红色花卉,外缘为红地,上有出行、守猎、花卉等图像,镜缘做连弧纹。该镜漆绘及其艳丽精美,较同时代的帛画毫不逊色,是名贵艺术品。
12.西汉漆绘鎏金酒樽
高34.5、口径64.5厘米。1962年山西右玉大川出土。折沿,深腹,圆底,腹外有三铺首衔环,下饰虎形三足,腹中饰宽带纹和一道弦纹,其通体鎏金,用漆彩绘鹿、驼、象、兕、虎及兽首人身的神话动物,口沿刻铭:“据阳阴诚胡传铜酒樽,重百斤,河平三年造。”鎏金器本身已极其耀眼华贵,又在鎏金器上施加漆彩绘,使其格外璀璨绚烂,十分珍贵。
13.西汉漆绘雁鱼铜灯
高53厘米,长34.5厘米。1985年山西朔县出土。作回首衔鱼伫立状,通体漆绘,即用黑、红、白、緑四色,绘出雁的翎毛,鱼的鳞片。该灯由可自由拆装的雁颈首、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组成。雁首有冠,圆眼突睁,嘴衔一条肥鱼,长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体宽,两侧并立有蹼。鱼下接灯罩盖,雁颈与灯相接,腹腔中空相通,鱼腹下与灯盘相对应,为圆形覆口,其口与灯盘之间插立二弧形屏板交错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光度,待灯燃时,烟雾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雁腹,防止油烟污染空气。该灯造型精妙而独具匠心,别具特色,它更是科学运用和创造发明的艺术杰作。
14.唐代漆绘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铜镜
直径36.2厘米。体呈八瓣葵花形,镜面平坦,镜背在褐色漆地上满嵌金银片镂成的展翅羽人、飞凤、花鸟、蝴蝶等。镜钮外围还有金银片的八瓣莲花座。该器纹饰茂密华丽,镂刻精湛,是中国铜镜发展鼎盛阶段的代表作。
15.唐代漆绘云龙纹嵌螺钿铜镜
直径22厘米。河南省陕县后川唐墓出土。体为圆形,圆钮座,边缘较高,镜体厚实,为水银沁。镜背褐色漆地上以螺钿镶嵌一龙飞腾盘遶于云气之中,作口吞铜钮状。其制作精致,形态栩栩如生,是一件具有很高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六、漆绘青铜器的年代序列初步判断
据上述考古实物资料显示,各博物馆收藏的漆绘青铜器,年代自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代皆有,其年代序列整齐划一,贯穿于整个古代青铜器所划分的时代。商代,中国的漆器生产及漆绘艺术已十分发达,然而,从商周、春秋出土的青铜器上看,漆绘青铜器出土的数量及其有限,屈指可数;相反地,战国的漆绘青铜器出土的数量、类别、品种却颇多,这是因为,就我国漆工艺的发展而言,历史上第一次的突飞猛进及其繁荣,正好出现于战国时期,且经久不衰,一直延续至汉代、乃至唐代,仍然发出美丽的余辉。由此可见,战国和西汉的确是古代漆工艺史上的巅峰时代,这里,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出土的漆绘青铜器中窥一斑,幷且,战国漆器,产量之多、品种之多、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前代,这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七、装饰艺术和实用功能的分析研究
1.装饰艺术
古代青铜器是礼的体现,是尊贵身份的象征。青铜器虽然能铸造出精致的各种美丽的纹饰,但是,它只能以线型的凸凹、明暗及宽窄作为其表现的手段,颜色暗淡、单一。然而,自古以来,我国古代的先民就爱美、尚美,故用各种艺术形式体现美,讴歌美,是其自然情感所抒发的内容。而用漆彩给青铜器绘画、装饰打扮,亦是其思想意识和审美艺术升华的体现,也是贵族的一种威势及炫耀的写照,更是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因而,那些漆绘后的青铜器,无论从设计及纹样上看皆已相当考究,幷且,集五光十色,美轮美奂,雍容华贵于一身。无疑地,漆绘青铜器藴藏着无比醇厚的民族文化艺术及诗情画意,它能带给人以无限美好的享受,亦带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及震撼,乃至战国时期,其装饰艺术已至登峰造极的地步。
通过观察和对比,显而易见,漆绘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人物、羽人、云龙、飞凤、猴、虎、蛇、鹿、象、云纹、花鸟虫鱼、云气纹、垂叶纹、涡纹、弦纹、勾连纹、蟠螭纹、螭龙纹、连弧纹等几何纹;
从漆色看,主要有:黑、朱、黄、緑、褐、紫、金色;
从内容题材上看,主要有:神话故事、车马人物、宴乐、 人物造像、狩猎、云龙、飞凤、群猴、花鸟等等;
从装饰方法上看,主要有:一色漆、罩漆、彩绘、描金、堆漆、填漆、螺钿等等。
由于博采兼施,一些漆绘青铜器之纹样图案与漆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而成为青铜文化的一颗明珠。当然,从一些图案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它们既是当时贵族思想意识的反应,亦是古代先民漆绘艺术、装饰艺术水平卓絶的体现。
2.实用功能
古代漆绘青铜器不仅五光十色,美轮美奂,幷且,它能带给人一种美及尊贵之享受。此外,从漆的特性中我们知道,漆,具有抗腐蚀、耐酸、经久不变的性能,更为重要的是,上了漆的青铜器,能够防止其进一步的氧化和腐蚀,而保存长长久久,由此,即便是漆绘青铜器在埋藏了三千年,而许多铜器表面漆绘涂层却色泽犹新。所以,我们要说,古代漆绘青铜器是装饰艺术和实用价值的最佳和絶妙的运用,这是中国古代先民的辉煌成就和创造发明,是其大智慧的具体体现。当然,漆器的运用及生产,是与其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发展分不开的,这亦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
八、漆绘青铜器的制造方法
1.铸造铜器
首先由金工作好模子、翻范,尔后用合范法(陶范法、石范法、失蜡法)或分铸法、拍印法来铸造铜器。
2.调制各种色漆
深色漆直接在漆液中加进颜料即可制成。如丹漆,就是在漆液中加进丹砂制成朱色漆,但是,浅色、淡色必须用油。因为,漆树上采割的是乳白色的,其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紫红色,最终变为光亮的黑色漆膜,所谓“白似雪、红似血、黑似铁”。
3.在铜器上作画
在铸造好的铜器上,由漆工在画工绘好的纹样上髹漆其表。作画工具是毛笔,漆画之笔,须用富有弹力的毛笔在铜器上作画,这是因为漆液粘稠,不易展开之故。
4.风乾
将画好的铜器,放进特制的阴室中,让自然风使其风乾即成。
九、文化艺术成就及价值意义
从中国古代漆文化到青铜文化,漆绘青铜器,历尽数千年沧桑,仍然璀璨绚烂,富丽妖娆,它与鎏金鎏银及镶嵌青铜器交相辉映,演绎着青铜文化装饰艺术不朽之篇章,是青铜文化装饰艺术的又一发展高峰,是历史上形成的丰富的文化积淀,是古代青铜文化与漆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它像一颗璀璨明珠,发出万道霞光。无疑地,其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文物价值、审美价值、民俗价值、实用价值、学术价值。古代漆绘青铜器充分地体现了古代先民非凡的智慧和无比的创造力。
历史价值:毋庸置疑,古代漆绘青铜器上起商代,下至唐代,悠悠3千年漫长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其遗存数量极其有限,能保存至今,十分难得,故颇为珍贵。
艺术价值:每一件漆绘青铜器均出土于贵族墓葬,是“尊贵”身份的象征,故其无论是漆彩、内容设计、题材、纹饰皆异常考究,所以每件器物均是珍贵的工艺美术品。
科技价值:柳州市博物馆藏有历代铜鼓近50多面,其中有数个汉代的铜鼓至今仍遗留着汉代先民防腐用之桐油的痕迹。然而,出土漆绘青铜器表明,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漆绘青铜器,那么,显而易见,自那时起,我国商代的先民就已经创造发明掌握了漆可用来保护铜器的原理。故古代漆绘青铜器已折射出科技的含量。
文物价值:自古道:“物以希为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田野考古发掘曾出土了商周、春秋、战国、秦汉较多的青铜器,但是,发现的漆绘青铜器数量零零星星,及其有限,据不完全统计,没有超出100件,故其珍贵无比。
民俗价值:古代漆绘青铜器无论是铸造或内容题材纹饰均体现了中国特色,幷且许多器物亦体现了民族特色及地方文化特征,是珍贵的民族学、民俗学实物资料。
实用价值:漆绘既可增加青铜器视觉上的美感,又有防腐的功能,这点的确难能可贵。
学术价值:古代漆绘青铜器是青铜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藴藏着醇厚的古代历史文化,故研究和探索古代漆绘青铜器对于瞭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科技、民俗等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结 语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古代漆绘青铜器,历尽千年沧桑,构成一幅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中国青铜文化的历史画卷。但由于其出土的遗存极少,因而我们对其之发展、作用、地位和历史意义揭示评价甚少,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古代漆绘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使用及变化的剖析,使我们能粗略地瞭解了古代漆绘青铜器产生和变化规律,这对于更进一步地研究中国古代青铜文化艺术有一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随着国内出土的古代漆绘青铜器愈来愈多,表明其古代青铜文化遗存的研究大有潜力可挖,同时,通过对漆绘青铜器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意义等的研究,我们进一步地看到,中国文化有极强的凝聚力,从漆文化到青铜文化,让我们知道青铜文化时代发展的轨迹和动力,更让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先民的勤劳、智慧及创造发明的辉煌成就是无以伦比的。青铜文明,民族记忆,一脉相承铸永恒!
附记:本文用图由王露、孔立航、张平摄影,邝智晟协助扫描。
注释:
〔1〕《广西壮族自治区馆藏文物珍品目録》,南京: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2〕《韩非子·十过篇》,扫叶山房民国石印本。
〔3〕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3年第6期。
〔4〕同注〔2〕。
〔5〕吴苏:《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8年第4期。
〔6〕《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墓葬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第8期。
〔7〕《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第10期。
〔8〕《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8年第6期。
〔9〕网上资料。
〔10〕《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卷》下卷。
〔11〕中华青铜网资料。
〔12〕《保利艺术博物馆青铜器》。
(覃国宁,广西柳州市博物馆,副研究员;李军平,内蒙古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副研究员。)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