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五、化州孔庙

  1先说说孔子

  凡读过书的人,都会知道孔子。因为在学校,老师会给学生介绍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

  在绪论篇说儒家文化时说过孔子,他是山东省曲阜人。

  孔子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备受推崇。特别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多年来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的道德学问,像高山一样使人瞻仰,像大路一样道人遵行。

  孔子的人和事,我想说三点:

  一是他认为“学而知之”,主张读书,并创办私学。他首创私学,开门授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制度,突破了贵族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促进了文化知识在民间的传播。

  他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致用”,主张“温故而知新”,“多闻阙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传孔子门下弟子有三千人,其中有成就的贤人高足有七十七人(也有书说七十二人)。

  二是他主张做官,想做官,做过官。他有句名言:“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学习好的,可以当官,也应该当官。

  孔子主张以礼为治,达到仁政。但他仕途不顺,到了五十一岁时,才被任命为“中都宰”,中都地方长官。他干得很出色,一年之后被提升为“司空”,主管建筑与道路等事务的长官;不久又升为“司寇”,掌管司法的长官,兼理外交事务。他也确能当官,他在鲁国当宰相只有三个月,诛少正卯,堕三都,加强公室权力,干得很有生气。

  三是周游列国,著书立说,成为圣人。他怀才不遇,觉得难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离开鲁国,在外漂泊十四年,游历了春秋时期的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最后回到故土鲁国。

  晚年,孔子致力于教育,整理文献,著书立说。他将鲁国编年史修成《春秋》,开创私人修史的先例。他编订的《诗》、《书》、《礼》、《乐》,是对保存中华文化遗产的不朽功绩。记载孔子和弟子言行问答的书《论语》,成为儒家学说的经典。孔子成为学者的宗师,人间的圣人。

  2再来说说化州孔庙

  孔子成为圣人,中国人尊孔,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建有规模宏大的孔庙,全国各地孔庙也甚多。化州建有一座颇具特色的孔庙。

  关于化州孔庙,《茂名文物古迹》一书是这样介绍的:

  化州孔庙,又叫文庙,位于化州镇宝山之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州守范良辅迁旧学府于州治南厥,为孔庙建筑奠定了基础,后历经元、明、清数代多次移建与重修,至清嘉庆五年(1800年),孔庙建筑格局始告形成。其中包括名宦祠、乡贤祠、尊经阁和明伦堂、学政署、石龙书院等,组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孔庙建筑群规模宏伟,占地广阔,约1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庙前有开阔的广场,矗立着柏木牌坊一座,坊上正中嵌“天下文枢”巨匾一方,行人至此,会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牌坊旁有砖砌“大成井”一口,井口周长6米,深5米,相传古时文人应试,如饮了井中圣水,就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过牌坊拾级而上为面宽3间的先师门。进入先师门,迎面是崇基石栏的大成门,门左侧为名宦祠,右侧为乡贤祠。大成门内为中心庙院,院内青砖铺地,古柏参天,中间一条笔直甬道直通大成殿。通道两侧为东西二庑,各有走廊分通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座落在用花岗石砌筑的月台后。月台前砌石阶5级,直通大成殿正门,大成殿面宽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正脊饰双龙戏珠琉璃陶塑,四角飞檐脊饰有形态各异的琉璃陶塑瑞兽,殿内斗拱、雀替、梁枋均饰彩绘,显得庄严典雅,雄伟壮观。大成殿后为一座2层楼阁式建筑的尊经阁,内藏《十三经》、《廿一史》、《史鉴纲目》、《通典》等古文献。此外,在孔庙两侧,还建有明伦堂(又叫明德堂)、学政署和石龙书院等古建筑。

  孔庙历尽沧桑,残缺严重,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1992年被茂名市人大立案列为重点抢救保护单位之一,经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对庙严格按原貌进行全面维修,2002年竣工,同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