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三、水果之乡

  (一)农业上的辉煌

  鉴江流域,气候上的过渡性,地形上的多样性,又海陆兼备,河流纵贯,特别适宜农业的综合发展,所以,能在广东境内与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并列为三大重点农业产区,也是著名的水稻高产区,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都比较发达。

  在华南师范大学吴郁文教授编着的《广东经济地理》以及刘琦、魏清泉编着《广东省地理》中,都有论述广东的农业,高州、化州的水稻和番薯,电白的花生,高州、信宜的茶叶和香大蕉,化州的蚕桑,化州、吴川的黄红麻,高州的晒红烟,化州的甜橙,信宜、高州的松香和木材,高州的油茶,信宜的养兔,电白的养蚝,在全省农业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广东省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印的《广东省农业区划资源数据汇编》中,列出鉴江流域地区的名、优、特、稀产品,包括高州的香蕉、白糖罂荔枝、仁面芒果、储良大广龙眼、新洞緑茶,信宜的蜂蜜山楂精、八角,化州的化州橙、橘红,电白的龙虾、活大虾、羔蟹、水东花生油、荔枝、花生仁,茂南的荔枝,吴川的尖紫蛤(沙螺)、海蜇、芷寮蟹等。

  (二)高州农业成功之路

  高州,农业开发的成功典范,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誉为“山区开发的一面旗帜”。

  在高州,从东跑到西,从南跑到北,驱车几百公里,也走不出荔枝、龙眼、香蕉的海洋;登上那许许多多的山头,见到的还是层层叠叠的果树带。山顶松杉,山腰荔枝,山脚龙眼,坡上香蕉,垌里水稻,好一幅立体生态农业的画卷。

  这幅画卷是怎样绘出来的?归根到底靠一条成功的路子。高州立足本地资源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狠抓特色,选择了一条“农业起步,工业立市,以农促工,以工带农”的发展战略,把农业作为一个主要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走出了一条通过发展“三高”农业而实现致富目标的道路。

  这条道路,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条小生产成功走向大市场的道路,一条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其中最核心的经验就是,政府在这条道路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州的政府做了些什么呢?

  第一,搞好规划。高州根据“八山一田半分水”的土地格局,对农业进行立体布局,进行区域化、基地化生产。

  高州农业的立体布局,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水下一池鱼,水面一群鸭,塘基一行蕉,塘边一栏猪,山上一园果”的立体生产模式;另一种是“山顶种保水林,山腰种木本水果,山脚种香蕉,垌上种稻菜”的梯度开发模式。

  高州的青山緑水很美,人们几乎当歌唱:东部浮山岭下气势磅礴的群山,荔枝林尽染,红涛緑浪;中部绵延数里的江旁,蕉林片片,叶大蕉肥;西部连绵起伏的山峦,龙眼如伞,挂果累累。人们把这种同一地区重点种一种作物,叫做区域化生产。

  高州的水果种植,基本上是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造出几万亩、十几万亩连片种植的大果园,在全市已形成东部(包括根子、泗水、分界等镇)的约60万亩荔枝生产基地;中部(包括曹江、长坡、谢鸡等镇)的约30万亩香蕉生产基地;西部(包括沙田、镇江、顿梭等镇)约40万亩龙眼生产基地;北部山区各镇约20万亩橄榄、三华李和山楂生产基地。

  第二,提供科技。高州一直以来都重视科学种田。由此已在全市初步建立局、所、站、员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成立“香蕉研究会”、“荔枝研究会”、“养鱼研究会”等民间科普组织500多个,覆盖全市各个镇和村委。这可能与高州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又有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州农校有关。高州农校,对于高州以致整个粤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提高,是功不可没的。

  30年来,高州农业科技获得地级以上科技成果奬或科技进步奬131项,其中国家级奬8项,省级奬25项,地级奬98项。高州水电局和高州粮食局的储粮害虫对磷化氢抗性的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奬;1982年高州科委的农村科技推广工作和1984年高州农业局参与研究的稻纵卷叶螟迁飞规律及其在预报上的应用,获国家农林牧渔业部奬;1982年高州林业局和白僵菌厂的机械分离提取白僵菌粉剂工艺的研究,分别获国家林业部和广东省科技成果奬;1985年高州市综合农业区划报告,获全国农业区划奬。

  第三,抓好流通。高州人认识到,销售与生产同等重要。水果卖不出去,果树种得再多也是白种。他们抓流通的做法是,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农民、小贩、经销商齐出动,卖广告、品尝会、水果节年年搞,市内销、全国销、供出口四季销,造成了“千军万马搞流通”的局面。现在高州拥有各种水果产地收购点1500多个,在北京、上海、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市)的130多个城市,设立了水果销售点,全市有3万人搞水果流通。

  高州的政府,还做了其他三件工作:第四,解决投入;第五,加工增值;第六,协调关系。

  (三)全国水果生产基地

  在2000年,我撰写教材稿时,曾对茂名这个水果生产基地,有过这样的一段描写:

  “中国水果种类多,分布广,但作为商品性集中生产的水果基地,主要有辽南丘陵、山东丘陵、珠江三角洲和茂名地区。前三者曾号称为中国的“三大果园”,后者是新兴的水果生产基地。

  茂名水果产区,包括高州、电白、茂南、化州、信宜等市(县、区)。茂名地处南亚热带与热带的交界地区,物产特别丰富,水果品种很多。茂名盛产的水果,主要有香蕉、大蕉、荔枝、龙眼、芒果、柑桔、橄榄、三华梨、杨桃、黄皮、菠萝、木瓜等,是新发展起来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基地。其中高州市,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65万亩,1999年水果产量611万吨,产值271亿元,水果面积、产量、产值都居全国县(市)第一位,成为中国水果第一县。高州出产的遁地雷香蕉、白糖罂荔枝、储良龙眼均为全国特有的优稀品种。”

  现今,茂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水果种植面积约420万亩,水果产量约210万吨。其中荔枝约170万亩,约34吨;龙眼约110万亩,约25万吨;香大蕉约60万亩,约110万吨。水果总面积、总产量,荔枝、龙眼、香大蕉的面积和产量,在广东省都占居第一位。

  (四)荔枝

  1荔枝附加很多文化

  荔枝是茂名地区附加文化最多的一种水果。何以见得?请大家听我一一道来。

  (1)学者为它写谱。从我看到的文献资料中,知道宋初郑熊曾编的《广州荔枝谱》,但已失传。现存最早的一部《荔枝谱》是宋代福建蒲田人蔡襄写的《荔枝谱》,记载了福建32个荔枝品种。后来还有明代徐勃的《荔枝谱》,邓道协的《荔枝谱》,屠本畯的《闽中荔枝谱》,邓庆采的《闽中的荔枝通谱》,清代陈鼎的《荔枝谱》,吴应逵的《岭南荔枝谱》,以及曹蕃的《荔枝谱》、《增城荔枝谱》、《荔枝词注》等十多种。当代有《中国果树志·荔枝》、《广东荔枝志》。

  (2)文人为它赋诗。自汉代王逸写了《荔枝赋》以来,历代文人为荔枝赋诗的很多,杜甫、白居易、杜牧、苏轼、陆游、屈大均这些大名人都留下关于荔枝的名诗,当代茂名地区的文人也以荔枝为题写下许多美丽诗篇。我在这里,摘几首与大家共赏。

  苏东坡在广东时,写过好几首关于荔枝的诗,其中一首是说食荔枝的: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开;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清朝台湾抗倭名将丘逢甲,他的一首七絶是这样赞荔枝的:

  紫琼肤孕碧瑶浆,色味双佳更带香;

  若援牡丹花史例,荔枝原是果中王。

  清代曾任化州训道的谭莹,着有《岭南荔枝词百首》,其中一首这样写荔枝:

  粟米香瓜并熟时,村南村北子离离;

  儿童共唱新蝉叫,四月街头卖荔枝。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过华清宫絶句》,他这样写杨贵妃渴望荔枝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清干隆体仁阁大学士阮元,他任两广总督时,写了一首《岭南荔枝词》,说高力士最念家乡的荔枝:

  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纪带笑赏;

  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

  明末清初文学家、广东番禺人屈大均写过三十四首关于荔枝的诗词,其中有一首是写汉武帝想修园栽荔枝的:

  神农草本未曾知,絶代容华过岭迟;

  一自汉宫扶荔筑,尽惊南海有琼枝。

  当今,高州人盘广琦写了“荔熟”这首诗,当荔枝熟了的时候,确实有一番诗意:

  五月流香入夏时,千园万树压低枝。

  一宵吹落星如雨,飞上枝头一树诗。

  (3)作家为它写书。《茂名荔枝文化史话》这本书,说著名作家张永权到高州根子采访了一段时期,写了一部书,叫《大唐荔乡——中国农民的命运》,1998年10月由长征出版社出版。该书大力宣传高州根子的柏桥贡园。另有青年作家谢东阳,撰写了一篇《果乡万里——高州纪行》,刊于《人民日报》2002年2月11日第四版副刊上。

  (4)荔枝传说很多。在茂名地区,关于荔枝的传说很多,流传比较广泛的,有杨贵妃笑吃荔枝成“妃子笑”,靓女桂美偷吃荔枝变“桂味”,高力士千里送荔枝,荔枝是孙悟空当年在天宫偷的那些蟠桃变成的,等等。

  (5)用荔枝起地名。在茂名地区,用荔枝命名的地名很多,有叫荔枝山,有叫荔枝圩,有叫荔枝村。自然村以荔枝命名的最多。仅高州,解放时有12种54条荔枝自然村,其中15条村叫荔枝园村,11条叫荔枝根村,8条叫荔枝塘村,7条叫荔枝山村,4条叫荔枝角村,2条叫荔枝埚村,2条叫荔枝□村,1条叫荔枝坑村,1条叫荔枝潭村,1条叫荔枝田村,1条叫荔枝垌村,还有1条就叫荔枝村。

  (6)总书记栽荔枝。2000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莅临高州,视察瞭高州荔枝生产基地,还兴致勃勃地在高州根子镇“观荔亭”旁,亲手栽种了一颗优质荔枝树,被命名为“中华红”。

  (7)荔枝拍成电影。前几年,茂名荔枝、荔枝园、荔枝人、荔枝事、荔枝情,被搬上了银幕,拍成了电影,叫《荔枝红了》,在全国上映。

  那《荔枝红了》电影有首主题歌,叫“你是一束阳光”。这首主题歌是这样唱的:

  你是一束一束阳光,代表我们把这片土地照亮,穿过风雨来到我身旁,温暖了座座城市和村庄。

  你是一束一束阳光,代表我们让如梦岁月闪亮,看那秋天多了欢畅,连接着多少希望和梦想。

  你是阳光,照在我们心上,姐妹兄弟从此坚定了方向。

  你是阳光,照在我们心上,心和心就像天地一样宽广!

  2茂名种荔枝历史很久

  荔枝,是一种亚热带水果,它与柑桔、香蕉、菠萝被誉为“岭南四大佳果”。其树,是枝枒比较多的乔木树,枝叶茂盛,四季常緑;其果,是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果品,被人描绘成“殻如红缯,膜似紫绢,肉如白脂,甘似醴酪,香气清远”,“剥之凝如水晶,食之消如绛雪,”素有“人间仙果”、“果中皇后”、“百里之王”之称。还有把它说得更英雄的,每当荔枝上市季节,水果市场上是“一果上市,百果让路”。

  荔枝,古人叫离枝。听说,因为荔枝不可摘取,要用刀割枝,所以叫离枝。何时改称荔枝,又为何改称荔枝,我不知道。看这个“荔”字,不管是三个力,还是三个刀,都说明摘荔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荔枝,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水果,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种植,而我国则有大量种植,品种有170个之多。其中,广东种植荔枝最多,品种有67个;其次是福建,品种有40多个;种植规模居第三的,是广西,品种有62个。另外云南和四川也种植少量的荔枝。

  茂名种植荔枝的历史已有2200年。秦末已有种植,汉初才被中原人认识。历史上,茂名地区种了多少荔枝,哪里多,哪里少,没有统计数据,说不清的。到1949年,茂名辖区这个范围内,荔枝种植面积总共才有5886亩,年产量只有637吨。

  直到1985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也只有43302亩。从那以后,茂名人说,要建“山上茂名”,荔枝生产进入“五化”:“发展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市场化”。那时候,种荔枝在茂名被看作仅次于股市和房地产的第三个经济大热点。全市90%的乡镇和85%的农户都行动起来,几乎是“全民种荔枝”。

  到1998年,茂名荔枝种植面积已达17657万亩,约占全省荔枝种植面积的35%和世界荔枝种植面积的17%;荔枝产量3152万吨,约占全省的53%和世界的20%。

  2006年,茂名全市荔枝种植面积为167万亩,产量378万吨,种植面积比1998年减少了一些,但产量增加了,说明茂名的荔枝生产,已从以扩大种植规模为主,向着以提高果树产量方向发展。

  茂名种植荔枝,已经历过从实生繁殖到压条(圈枝)繁殖,再到嫁接繁殖的三次技术变革,现今已不采用实生繁殖,大多采用压枝繁殖和嫁接繁殖。茂名荔枝的品种有40多种,优质品种,早熟的有白糖罂、白腊,早中熟的有妃子笑,迟熟的有桂味,迟熟耐贮的有鉴江红糯。

  茂名的荔枝,除了大量作鲜果销售外,主要是初加工成荔枝干和深加工成荔枝酒、荔枝汁、荔枝果酱、荔枝罐头、荔枝果脯。除了在国内各地消费外,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阿联酋,以及东南亚各国。

  荔枝,其叶、花、核、殻,皆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可治“颠疝气通病、妇人血气刺痛”。荔枝香甜可口,适当吃些,可保脑健身,开胃益脾,延年益寿。但是,荔枝是湿热之品,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所以荔枝不可多吃,儿童尤宜少吃。

  荔枝,贵妃爱吃之,文人盛赞之,茂名广种之。但是,人们可知之?荔枝不可滥种之!荔枝,虽然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对温度、水分和光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不宜到处滥种,应选择具备荔枝宜生条件的地方种植,幷且要科学栽培和科学管理,以保荔枝高产、优质。

  3根子种荔枝有学问

  说种荔枝,不能不说高州根子。

  根子,因荔枝而风光,因荔枝而富裕,因荔枝而有文化。

  对于根子,我以前的印象,是烟叶出名。当年,种烟贩烟,使根子一批人富起来。那些“烟头”,有洋楼,有靓车,有大把钱,令人刮目相看。

  后来,根子人重操旧业。他们思前想后,反复思量,觉得还是种荔枝好,一来这里水、土、气条件都适宜种荔枝,二来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后期就开始种荔枝。而且又言之凿凿,说杨贵吃的荔枝是咱根子的。这无价的品牌“妃子笑”为何不用?于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根子人就大种荔枝。

  现今的根子镇,树是荔枝树,山是荔枝山,村是荔枝村,路是荔枝路,连根子人手中的钱也是用荔枝换来的。到1997年,全镇就种了64万亩荔枝,荔枝覆盖了全镇山地73%的面积,根子镇简直就是一个大荔枝园。

  根子荔枝,始于秦,兴于唐,盛于今。一业兴百业旺,荔枝产业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根子镇种植荔枝,富了农民,富了集体。到1997年,全镇农民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217户,超过5万元的4836户,963%的农户超过3万元,85%以上的农民盖起了“荔枝楼”。

  根子种荔枝有“五最”。这“五最”是:

  一是历史最久。根子种植荔枝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末。

  二是面积最大。全镇已种上荔枝64万亩,是全国种荔枝面积最大的乡镇。

  三是产最最高。预计2010年,全镇荔枝产量达5万吨,荔枝产量为全国乡镇之冠。

  四是品质最优。根子荔枝主要品种白糖罂、白蜡、黑叶、妃子笑、桂味、三月红、糯米糍,品质都优良。其中白糖罂,被评为广东省早熟优质荔枝第一名,并在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五是成熟最早。根子荔枝早开花,早结果,比其他产区荔枝早熟20—30天,是全国荔枝成熟最早的产区。

  根子种荔枝有技术标准。

  实践出真知,根子的科技人员和荔农,摸索总结出荔枝栽培管理规律:“补其不足,损之有余”,即补足肥水,控制或剪除多余的枝叶。具体是把好“五关”:

  (1)巧施肥料,适时浇水,把好肥水关;

  (2)培植理想树冠,把好修枝整形关;

  (3)对症下药,把好除虫防病关;

  (4)适时压梢,把好控冬促花关;

  (5)加强后期管理,把好保花保果关。

  他们协同科技部门、技监部门,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理,学习外地经验,参照国际质量标准,七弄八整,搞出了《荔枝育苗技术规程》、《荔枝载培技术规程》和《荔枝采收保鲜贮运技术规程》等三个标准,从种苗、建园、种植管理、施肥、控梢促花、保果壮果、防治病虫害、采收、保鲜和贮运等方面,对荔枝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规范。根子这一招,非同小可,根子镇由此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命名为“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

  (五)香蕉

  香蕉也是岭南四大佳果之一。香蕉还有兄弟,叫大蕉、粉蕉和龙芽蕉,统称蕉子。以种香蕉为主,其次是大蕉,所以,在农业生产报表和统计年鉴上,把蕉类水果称为香大蕉。

  香蕉是热带水果,忌霜冻,怕大风,要求土壤肥沃。按此条件,在茂名地区就算高州最宜种香蕉。现今,茂名的香蕉,高州种得最多,也种最好。

  我和魏清泉教授合编的《广东省地理》,那书是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其中对高州的香蕉有这样一段描述:

  “高州县是香大蕉的另一个重要生产基地。高州遁地雷香蕉是全国有名的优良品种,它的特点是树矮蕉串长,果大皮薄,形如弯月,皮似黄金,质嫩味香,高州的香大蕉近几年发展很快,种植面积已扩大到6万亩。”

  到199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南粤新市——高州》,说1993年高州香蕉面积已扩大到307万亩。

  高州的香蕉比较有名气。

  名气之一,高州遁地雷香蕉品质特优,在首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蕉类第一名,可以说是香蕉“状元”。

  名气之二,高州香蕉是解放后茂名地区最先的出口农产品。上世纪五十年代,高州香蕉被国家列为出口农产品出口到苏联。

  我听说,香蕉出口苏联,那时,高州叫茂名县,出口苏联的香蕉,标注的产地是茂名。后来,茂南设茂名市,茂北改为高州县。出口苏联的香蕉,产地随之改为高州。这样麻烦来了,苏联拒收高州香蕉了。

  中方问:为啥?

  苏方答:我们要的不是高州香蕉。

  中方解释:还是那种香蕉。

  苏方说:产地不同就不一样。

  中方辩释:高州和茂名是同一个地方。

  苏方不客气了:湖涂!高州和茂名是不同的两个地方。

  这个说法是真是假,我没去细究。后来又如何搞掂这宗外贸纠纷,我也不知道。不管怎么说,当作个笑话吧。

  这笑话,也提醒人们,地名不在非改不可的情况下,不可随意更改。现今,变更地名,一来成本很高,二来给对外联系带来麻烦,三来可能湮没历史文化。

  高州人种香蕉,起初,不是大规模连片种植,主要种在“四边”地上。这“四边”,就是村边、山边、河边、地边。稍为连片一点的,也只种在鸡口田、低产田、望天田上。在那“先填饱肚皮再说”的年代,有些地方,还提出要“把香蕉赶上山”。

  后来,高州人搞明白了,搞农业是要尊重客观规律的:一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因地制宜,宜瓜种瓜,宜豆种豆;二要尊重经济规律,什么能赚钱,什么卖得出去,就搞什么;三要尊重农业内部规律,农业内部有“产业链”关系,农业要联动、协调发展。

  当时,高州还流传这样的顺口溜:“一棵香蕉一袋粮,十亩香蕉盖洋房”。思想通了,路有了,办法有了,全面调整农业发展思路,全面调整农作物布局,山上山下一齐抓,粮林果牧一齐抓,水田种稻菜,旱田种香蕉,结果,香蕉在高州大规模连片种植了。出现了许多几百亩、成千亩的成片蕉林。如长坡镇大部分耕地都改种香蕉,1993年香蕉种植面积341万亩,产量49万吨,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市十分之一以上;南塘、新垌、东岸、平山、谢鸡、大井、深镇、顿梭、大潮、云潭等镇也大量种植香蕉。

  香蕉原产东南亚和中国,现今主要分布在全球南北纬30度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我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最古老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

  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不是树,称它香蕉树不科学,但称它香蕉草也不妥。它无主根,茎也是软的,由卷起来的叶柄构成。

  香蕉的种子已退化,无发芽能力,靠无性繁殖,利用地下茎生出的芽来繁殖。香蕉的生命力比较强,火烧刀砍心不死,香蕉熟了,摘去果实,砍下蕉茎,在其旁边又生出新蕉苗来。现今,可用试管培育香蕉苗。高州有三家香蕉试管苗工厂,每年可培育本地优良品种“遁地雷”和引进新品种“威廉斯”香蕉试管苗150万株。试管育苗为高州迅速扩种香蕉立下了汗马功劳。

  香蕉有很多用途。鲜果肉质软滑,营养丰富,香甜可口,可作果品,有些国家作粮食,还可以加工淀粉、罐头、果酱、果泥、蕉干、酿酒等;蕉秆可制纸、绳;茎、叶、果皮可作饲料和肥料;乳汁可作染色剂。

  香蕉还有药用价值。果实性寒,能滑大肠、通便、润肺;茎、叶可利尿,能治水肿、脚气;根捣碎后可治疮毒、结热和痢疾;花和花苞可治吐血和便血。

  网上资料还说,香蕉是高钾食品,吃香蕉有助于降低血压,足球、网球运动员上场前吃香蕉,有助于临场发挥。

  香蕉并非人人宜吃。脾胃虚寒的人,肾功能有问题的人,患糖尿病的人,都应尽可能少吃。

  (六)龙眼

  龙眼是啥?

  龙眼是一种水果。

  为何叫龙眼?

  因为它的果核似龙的眼睛。其实,龙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龙眼是啥样的,大家都没看见过,说似龙的眼睛,只是说说而已。

  为何叫龙眼,网上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是,古代人把这种圆溜溜的球状果实,比喻成大少不同的眼睛,大个儿的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小的叫鬼眼,但现代人都把它们统一叫做龙眼。福建泉洲有个龙眼品种叫“福眼”,原称“虎眼”,在《泉州府志》中,确实有“大者名虎眼”的记载。

  另一种传说,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带,有条恶龙,每逢八月海水大潮时,就出来兴风作浪,毁坏庄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计其数。

  当地有个英雄少年,名叫桂圆,他天不怕,地不怕,还怕你一条龙?八月大潮来了,他把用好酒浸泡透的猪羊肉来“迎客”。恶龙果然上岸来了,一见猪羊肉就龙吞虎咽,一下子吃光了。吃饱就跑,没跑多远,恶龙就倒地不动了。这时,桂圆不快不慢,举起钢刀往恶龙的左眼一刺,咕噜一声,龙眼掉出来了。恶龙痛醒了,正想翻身逃跑,桂圆眼快身捷,一跳骑在龙身上,紧紧揪住龙角,看准了,桂圆又一刀刺进恶龙的右眼。恶龙两个龙眼没了,血一直流,嗷叫一阵就呜呼了。桂圆在与恶龙搏斗中负伤过重,也死了。

  在这个地方,长出一种果品,人们称之为“龙眼”,也叫“桂圆”。

  关于龙眼又叫桂圆,有另外一些说法。

  龙眼是多年生常緑乔木,每年都开花结果,一般是春天开花,秋天收果。龙眼的成熟期在农历八月,古代称八月为“桂”,龙眼果实又是圆形的,所以,人们又称龙眼为桂圆。

  福建泉州盛产龙眼。泉州人称鲜果为龙眼,焙干的龙眼称为桂圆,商人则统称为桂圆。

  龙眼原产中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现今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海南、四川、云南、贵州也有种植。世界上种植龙眼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斯里兰卡、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期加、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美国的夏威夷州和佛罗里达州。

  茂名是全国龙眼的主要产区之一,2006年全市种植龙眼就达113万亩。主要分布在高州、化州、电白和茂南,高州种植龙眼43万亩,占全茂名的38%。龙眼比较耐旱,对土壤适应性也比较强,但喜温忌冻,对低温敏感,在茂名地区来说,还是高州最适宜种植龙眼。

  高州的龙眼,遍布全市各镇,但种植龙眼最多的是沙田、镇江、顿梭、南塘等镇,其次是分界、东岸、曹江等镇。

  高州沙田镇,不仅种植龙眼面积在茂名地区最大,而且是全省最大的龙眼育苗基地之一,全镇有龙眼苗圃一千多亩,育出大批“储良大广眼”种苗,畅销全国各地。

  龙眼是可以用种子繁殖的,将龙眼去殻削肉,取出其果核即种子,先用种子播种,苗高8—10厘米时分床栽植或栽入营养袋内,快的半年,慢的一年,龙眼苗就可在春雨时节,按规格要求种植于果园或林地。但是,现在一般都采用牙接育苗。龙眼一般都种在丘陵台地,很少占用水田。

  龙眼入药,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滋润皮肤等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病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它还有美容、益寿功效。李时珍说过:“资益以龙眼为良”。

  龙眼全身可药用。

  龙眼肉,又叫元肉、桂圆肉,能入心、肾二经,益心脾,补气血,安神,主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龙眼叶,有泻火解毒功效,可治感冒、疟疾、疔肿、痔疮。

  龙眼殻,能入肺经,可驱风散邪,主治心虚头晕、耳聋、眼花。

  龙眼花,可入肝、脾、膀胱三经,有温肾利尿功效,主治淋症。

  龙眼子,即龙眼核,也入肝、脾、膀胱三经,可止血、定痛、理气、去湿,能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

  龙眼,除了作鲜果食外,比较普遍是加工成桂圆肉,还可制成罐头、酒、膏、酱等。

  我的印象,高州龙眼的加工,比荔枝、香蕉做得好一些。高州的桂圆肉,已作为高州特产销往国内外,高州的桂圆八宝茶、桂圆口服液、桂圆宝饮料,也已占领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高州市长健食品饮料厂,后来变成广东冼氏泰得乐食品有限公司,它以高州特产桂圆肉为主要原料,生产高档次的桂圆肉饮料——“冼氏泰得乐牌桂圆宝”易拉罐饮料,生产技术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国家部优标准,被认为纯天然高级保健食品。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