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五、高州县

  高州成为县级行政建制是1959年的事,只有50年的历史。1993年,高州县撤县建市,变成一个建制市,但级别不变,仍是县级,即县级市。高州市也好,高州县也好,它就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

  1说一说1985年的县城规划

  接受高州县政府的委讬,我们中山大学几位教师带领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82级学生,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完成瞭高州县城城市总体规划。那是1985的事,已经过去25年了,回忆起来,我的印象深刻,但许多具体细节已记不清。

  当时,高州县委书记是黄春藻,主管城建的副县长是覃群青。那时全省开展总体规划的县城还很少,说明当时高州县委、县政府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意识还是很强的,有规划总比没规划好,早规划总比迟规划好嘛。

  当然,现今也有一种说法,说规划不好不如不规划。现在,人们大多不满意城市规划,真的,赞扬城市规划搞得好的确实不多。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么几个:一是人们很关心自己在那居住生活的城市,对城市规划的要求很高;二是城市规划主要是面对未来的,对未来要很准确预测是不容易的。再说,着眼未来也可能触及甚至伤害一些单位和一些人的眼前利益;三是规划理念、理论、方法、手段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硬性的、统一的技术指标不一定适合差异那么大的全国所有城镇;四是居民对城市规划参与不足,规划单位和规划人员征询居民意见可能不够广泛,不够耐心,居民关心、支持、批评城市规划也可能热情不高。

  对于1985年高州城的总体规划,我回忆了一下,当时一些考虑还是值得肯定的:

  (1)城市人口不超过20万的小城市。当时主要是指非农业人口,从用地、产业、财政等条件,高州城在几十年内难以发展成大城市。

  (2)九街十八巷的古城格局有保留价值。我们对高州城的九街十八巷进行过认真的勘查研究,对环城路与中山路组成内城,西南向南关街和东北向北关街大体沿鉴江河岸延伸这样的布局形态也比较欣赏。高州城的古城格局还保留着,也有保留下去的价值。

  (3)开发建设高州城区的鉴江两岸。从南关至菠萝埗的东岸,从北江至新桥的西岸,要先易后难,逐段开发建设。同时瀛洲墩也要开发成景观、休闲、娱乐一体的公共緑地。

  (4)开发建设西岸新区。高州汽车站往西迁,从高师北侧至宝光塔西侧开发建设一条40米宽的主干道,把西岸开发成新城区。

  (5)开通府前路和扩建东门街。从县政府向南开通一条府前路,从东门向东到高州农校扩建成东门街,这两条道路红线宽度都30米以上。

  2说一说1993年的城市规划

  1993年,高州撤县设市之后,编制了一个高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那是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深圳分院搞的。那个规划把高州城、石鼓和金山拉在一起,拼成一个三角形的高州城区。在广州开会评审规划成果,我作为专家参加了那次评审会。

  我在会上说了我的看法。我首先说瞭高州的特点,是有山有水有文化,这也是优势,高州可以建设成一个很优美的小城市。我也说了,高州城区不应搞一百多平方公里那么大,潘州、石鼓、金山三个组团拉开那么远,这样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运行的成本都是很高的,以高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实力,是很难实现的。

  我在那次评审会上,还借题发挥说了以下一些看法。我说大家搞城市规划都贪大,为什么呢?有三种力量在贪大。一是当地政府贪大,城市大有政绩,脸上有光;二是建设部门贪大,城市规划控制区搞大,实际上等于圈了地,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用地指标申请和土地农转非比非城市规划控制区容易得多;三是规划单位贪大,规划费基本上是按规划面积计算的,图纸还是那么大,还是那么多张,但规划面积越大收费越多。

  我这些话,在其他一些场合也说过。我说这些话不是针对高州的,当时其他许多地方城市规划都是这样贪大。

  我这些话令好些人不高兴。我也听说,高州、茂名都有人说我“高州人不支持高州”。

  我说这些话,是实话实说,按理直说,一针见血,击中时弊要害。我至今不悔。

  3说一说2003年的高州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贾连村教授牵头,中山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社科院等单位几位教授、研究员,受高州市人民政府的邀请,于2003年前往高州进行研讨,并写成《高州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内容涉及到工业、农业、旅游、商贸、对外经济和城市化。

  我参加了这次研讨,并写成《高州市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我始终觉得,若接受当地政府的任务,写成的研究报告都是官员意旨和学者观点结合的产物。我这篇文,有些少学术味道,也有点像官样文章。但是基本反映了我那时对高州市域城市化的思考,所以我全文照録在这里。

  (一)高州市城市化发展的回顾

  1发展成绩

  高州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从一个典型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农工并进的新兴城市,从一个贫困县变成一个国家百强县(市),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高州城市化发展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初步拉开城市骨架,扩大了城市规模。高州中心城区建成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刚起步的时候,面积还不足5km2,现在扩大到近30km2,增加几倍。幷且开发建设了金山开发区,首期开发7km2。

  (2)完成了一批市政工程,初步形成城市的形象。改造完善了潘州公园和瀛州公园美化配套设施建设,兴建了“高凉古韵”城雕、市委广场、城东广场,完成瞭高州大道緑化工程,街道树和緑化带进行了美化整形,扩宽、开通了文明路、府前路、高凉路、光明路等城市道路。目前高州中心城区緑化面积达308万m2,緑化覆盖率39%,人均緑地面积629m2;城市道路364km,城市道路面积1056万m2,人均道路面积48m2。

  (3)强化了中心镇的职能,形成了层次明朗的三级城镇体系。确定石鼓、长坡、分界、大井4个中心镇,在公安、工商管理、财政、金融、医疗等方面强化了中心镇职能,出台了鼓励人口和企业向中心镇集聚的政策,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的层次明朗的三级城镇体系,在体制上为加速城市化打下了基础。

  2存在问题

  高州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不少遗憾,面临不少新问题。

  (1)已跻身“全国明星市(县)”,但城市化率还很低。目前城市化率只达31%,不仅大大低于全省55%的平均水平,而且落后于全国37%的平均水平。

  (2)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成倍扩大,但有些新区形似新建的农村。新建小区有些没有路灯、没有緑化带、没有交通标志,甚至没有硬底道路,形似新建的农村,变成城市农村化。所以出现政府文件还要提“推进城区小区硬底化”的尴尬境地。

  (3)建市已十年,但仍沿用农村型的管理模式。目前全市9成以上的面积、7成的人口仍是农村,经济运行和行政管理基本上还是沿用农村型的管理模式。

  (二)高州市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城市化是世界性潮流,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现代化,高州不能拖全省城市化的后腿,应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高州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四个结合。

  1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相结合

  美国出版的《世界城市》把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向城市运动,并在城市中从事非农型生产和工作;二是农村的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如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前一方面是城市人口的集聚所体现的城市经济职能,后一方面是社会、心理和行为观念的变化,而这两个方面是互动和互相影响的。

  显然,前述这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数量扩张,后者主要是质量提高,这两个方面是互动和相成的。所谓城市化的“化”就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如果没有人口转化,城市化是空的,所以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是城市化的基础。但扩大了的城市,没有城市景观和城市设施,入了城的农村人不转变观念和生活方式,真正享受城市生活,不是真正的城市化,城市化就没有实质性意义。所以城市化一定要坚持数量和质量相结合。

  高州城市化发展,前期(2010年以前)以数量扩张为主,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2010年以后在数量扩张的同时,重点放在提高质量。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结合

  在国际上出现过多种类型的城市化,但有实质性差异的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扩展城市化,这是工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前提下实现的城市化;另一类是生存城市化,这是在没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条件下,过剩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大多是这种状况。

  从城市化动力角度来看,扩展城市化的动力是城市的“拉力”,生存城市化的动力是农村的“推力”。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近代工业革命造就了城市的大量发展,新中国五十多年的工业发展崛起了一大批城市,茂名市本身就是新中国工业化的产物。现代工业朝着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工业的用工量大为减少。但是,从世界范围看,工业对于城市发展的主道地位依然存在,工业仍是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工业化仍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在珠江三角洲,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发展背景下,崛起的乡镇工业和“三来一补”加工业,实现了人口工业化和非农化。但由于长期实行“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政策,珠江三角洲人口城市化滞后于人口工业化和非农化,城市辖区内农业人口仍占335%,而城市人口有477%聚集在乡镇农村地域,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被学者认为是低质量的城市化。

  所以,高州城市化发展,一定要与工业化相结合,城市化以工业化为基础,并与工业化同步发展。

  3本地城市化与异地城市化相结合

  高州处于大西南与珠江三角洲、内陆与沿海的交界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有过渡性特征,它大量劳动人口外流珠江三角洲,但它又接纳了不少从广西、贵州等地来的外来劳动人口。这些流出流入的流动人口是高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化剂,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计算城市化主要按户籍人口计算,流动人口在城市化指标中没有定位。

  高州目前外出打工经商究竟有多少人,从外地来高州打工求学究竟有多少人,没有权威的有数据的统计。在调查中,有关部门的估算数字相差很大。据估算高州外出打工经商人口有20万,外来高州打工求学人口有近10万。这出去的20万人,有些在珠江三角洲乡村搞种养业,但大部分还是从事非农产业,属非农人口。外来的10万人,可能也有一些从事种养业,但大部分是打工求学的非农人口。这些非农人口应当算作高州的城市人口。

  高州今后的趋势,外出人口和外来人口都会增加。高州的城市人口应该怎样算,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在这里提出本地城市化与异地城市化相结合的命题,目的是要把流动人口计入城市人口,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高州城市化发展的状态。所谓本地与异地是指高州境内和境外的意思。也即说按户籍人口计算城市化,应把户口仍留在高州的外流人口计入城市人口;按居住人口计算城市化,应从高州人口总数减去外流人口,再加上流入人口,流入人口计入城市人口。这样计算,按户籍人口高州城市化水平已达45%,按居住人口高州城市化水平为39%。

  4城市化与信息化相结合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和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将同步发展。产业信息化即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产业部门,从而极大地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信息产业化即在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的研制,通信、信息网络的建设,电子和信息材料的生产,以及处理、储、传输的信息服务业崛起,形成庞大的信息产业体系。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实现四个现代化哪个现代化都不能离开信息化。据此,城市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州应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信息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科学技术成为城市发展的突出因素,科技教育将引发城市新区开发,信息产业和新产业的集聚将强化中心城市或产生新的城镇,信息网络将强化城镇间的联系和分工,信息化将引致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思路和方法的更新。所以,高州城市化发展应紧紧地与信息化结合在一起。

  (三)高州市城市化发展的目标与阶段

  1发展目标

  凡事物发展都包含量和质两个方面。城市化发展的目标也应当有量和质两个方面的目标。高州城市化发展到2015年应实现两个目标:城市化率达60%和初步建成城市化社会。

  (1)2015年城市化率应达到60%。全国城市化水平预测2020年达到50%,广东省城市化目标2010年达60%,茂名都市区(包括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和高州、化州两市南部)城市化水平规划2020年达到70%。根据高州的基础、所处的地位和发展前景,2015年高州城市化率应达到60%。

  (2)2015年初步建成城市社会。到2015年,高州的社会结构将更新,城市是全市居民经济、文化、社会活动和教育的主要场所,城乡间的实质性差异基本消失,乡村享有城市的一切物质条件和适舒,即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城市化。

  2发展阶段

  2015年高州城市化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1)2010年:城市化率达55%。

  (2)2015年:城市化率达60%。

  (四)高州市城市化发展的策略与对策

  1发展策略

  高州城市化发展的策略是集中发展和集约发展。

  (1)集中发展

  城市的本质是它的空间集聚性。目前,不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大城市的经济效益(包括人均产出、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单位投资产出)比中等城市好,中等城市又比小城市好,城市综合投入系数大城市反比中小城市低。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分界镇因城镇规模小,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差,分界人在广州、深圳、茂名等城市购置物业,十几年来全镇外流资金至少50亿。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集聚。所以,高州城市化应采用集中发展的战略。

  ①加快高州水库库区人口集聚

  高州水库是鉴江流域水资源调节的控制器和茂名城市供水的蓄水池,在鉴江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高州水库功能的实现,一靠水库“力壮”,蓄水充足;二靠水库“长寿”,减少淤积。但水库“力壮”、“长寿”都不是水库本身做得到的,而是要靠库区搞好生态建设,增强产水,减少崩山和土壤侵蚀,消除污染。要建立起这样的观念,高州水库不能光是水库本身(6万亩水面和十几亿立方米蓄水),还应该包括库区1022km2的集雨区及集雨区的九个镇。水库和库区是毛和皮的关系,密不可分的,它们构成一个社会——经济——生态区。

  高州水库库区70%以上是山地,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落后的山区。为了维护好库区的生态功能,保护高州水库,应当加快库区人口集聚。建议:(1)合并镇;(2)呈请茂名市协调,高州水库管理局扶持库区发展经济;(3)有计划地将库区内处于深山、交通不便、人口过少的村庄外迁,进入高州城区、金山开发区和长坡、大井镇。

  ②引道工业和人口向高州城区和四个中心镇集聚

  高州城市化要摒弃“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人口城镇化模式,引道工业和人口向高州城区和中心镇集聚。除瞭高州城区外,四个中心镇也应按小城市科学规划和规范建设,做到住宅楼房化、厂房标准化、生产服务设施社会化、建筑标准城市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达标。

  (2)集约发展

  集约发展主要指城市发展和建设要节约土地、节约自然资源。因为中国人均占有土地量和人均拥有各种自然资源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州也是如此。特别是土地,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有40亩,而中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仅有12亩,广东省人均土地占有量仅有399亩,高州人均土地占有量更少,仅有355亩。所以,高州城市建设一定要节约土地,适当提高城镇建设容积率,集约利用土地。

  2发展对策

  高州要加速城市化,一定要在农民承包土地上加强流转,鼓励农民进城,并放弃亦工亦农。主要对策如下:

  (1)开放农村土地市场。推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推动耕地向少数农业经营能手集中,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并促进农民敢于放弃土地,入城务工经商。

  (2)鼓励农民进城。高州城区和四个中心镇规划控制区内土地,按国家法律规定逐步转为国有,农民转为城市居民。

  放开户籍政策,进入高州城区和四个中心镇务工经商者,准予本人及家属转为城市居民。

  (3)不搞亦工亦农。亦工亦农表面上是给农民留一条后路,但实质上是重农轻商(工)的农本主义。幷且把城市化进程的风险承担留给农村,打算在城市遇到困难,人就往农村撤,牺牲农村利益。如果亦工亦农这种思维不打破,不把城市化看作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实现现代化的手段,推进城市化就无从谈起。

  (五)高州市城区建设的构想

  高州城市建设应把重点放在高州城区。

  1集中建设50km2的高州城区

  1993年高州城市总体规划是在“过热”的大环境下产生的,三个组团距离拉得过大,增加城市开发建设成本,不利于城市规模的形成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因此,应淡化关于潘州、石鼓、金山三个组团的提法,石鼓析出作中心镇,建成以化工、建材为主,居住12万非农业人口的工业城镇,金山析出作市级重点工业区,按工业园区规范建设,居住非农业人口6万人左右。

  高州城区地处丘陵、台地地带,向哪一个方向发展都有门槛。相对而言,南部和西南部稍为平坦些。但是,鉴江从东北方向流来,现在的207国道、未来的洛湛铁路、广茂(北线)高速公路都从北部方向来,经过西部。因此,很难说清楚向哪个方向发展更合适。我们认为,高州城区应以挂榜岭为中心,在约5km为半径的规划控制区范围内,规划建设一个建成区50km2,居住常住人口45万的高州市中心城区,并重新编制高州城市总体规划。

  2城市的定位

  近年来,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中很重视研究城市的定位。城市定位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工和比较优势;②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经济、社会、环境资源;③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注重城市发展的个性;④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考虑上述因素,根据对高州发展历史、现状、因素和潜力的分析,从城市规模、性质和形象等层面给高州城市(主要为高州中心城区)作如下定位。

  (1)城市规模定位

  高州城市规模定位是独立的人口不超过50万的中等城市。

  表3-2 高州市2015年城市人口及建成区

  (表略)

  茂名已规划重点南跨发展成滨海城市,并提出北抑发展。高州距茂名26km,可以接受茂名的辐射影响,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高州不会与茂名连成一片。幷且高州的文化、环境、资源、基础与茂名不同,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座独立的中等城市。

  高州的周边地区,包括广西北流,都设了城市。周边这些城市都在想方设法把自己做大。高州目前还没有特别的优势使自己突出重围,成为领头的城市。高州的发展腹地基本上只有本市范围。因此,高州城区到2020年人口不超过50万。

  这里所说的城市规模是指高州中心城区而言的。如果说全市域,2020年全市有160多万人,城市化60%计算,城市人口90多万,差不多是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了。

  (2)城市性质定位

  高州城市性质定位是工业、农业、物流业、旅游业和文化教育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性质是关于城市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的描述,概括了城市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显示了城市规划发展意向。

  确定城市的性质一般要考虑城市发展的三个方面:①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②城市的主道产业结构;③城市的主要职能。

  1993年高州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定为:以食品、橡胶、纺织、电子等轻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第三产业繁荣综合性的现代中等文化名城。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和高州经济状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高州农业已由大田广种的耕作农业转向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园艺农业、生态农业,未来的农业,产品价值缩小,生态价值增大,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可能很小,但高州城市发展离不开农业,园林果艺可能成为高州城市的品牌。

  高州的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很有传统,发展的成就和势头都很好,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省里有关主管部门也承认是全省第一的。所以高州的教育不仅可以推动高州经济的发展,而且是高州城市发展的一个品牌。

  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央对广东的期望,也是广东对中央的承诺。跟上广东的步伐,高州2020年一定要实现现代化。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我们认为高州的城市性质应定为工业、农业、物流业、旅游业和文化教育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有人提出,高州地处粤桂六县要冲,可以发展成为广东与大西南商品集散交流的商业都市。这不失为高州的一种发展思路。待到洛湛铁路(已规划)和高玉(林)高速公路(未规划)或高玉(林)铁路(未规划)建成,高州与广西玉林、梧州、贺州、柳州、桂林、北流、岑溪等地有干道交通联系,再加上高州树立面向大西南的发展思路,高州有可能成为广东与大西南商品集散交流的商业都市。

  (3)城市形象定位

  高州城市形象定位是融山、水、文化和园艺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城市。

  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某一特定城市的感知、看法和评价,城市形象主体由物质的、行为的和观念的多要素组成。定位准确和内涵丰富的城市形象就是城市的名片。

  高州境内近万年前便有人类活动,公元598年便建城,已有1400多年历史,从唐代至民国一直是州、郡、路、府、道、专区行政驻地,香蕉、荔枝、龙眼种植有2000多年历史,“妃子笑”荔枝成为唐代以后历代皇朝的贡品,唐代开始设置科举考场、贡院,清代宣统年间创办工艺厂,出现织造、印刷等近代工业,南朝的冼夫人、晋朝的潘茂名、唐朝高力士等历史名人留下许多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高州市域834%为丘陵山地,粤西第一大河流鉴江纵贯全市。在高州城区也是四面是丘陵,鉴江东北——西南斜穿城区。有山有水是高州自然地理的特征,也是高州建设山水城市的特色所在。

  高州多年来坚持造林与种果相结合、緑化高州大地与致富高州人民相结合,创出生态农业、园艺农业的路子,现在全市满山遍野是蕉林果园,緑水青山。在这样的区域环境下,高州城市建设只要观念树立,规划跟上,保护和建设一齐抓,高州完全可以成为典范的生态城市。

  因此,我们认为,高州有山有水有文化又有满市域的蕉林果园,这是高州的响当当的品牌,所以高州城市形象定位应是融山、水、文化和园艺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城市。

  3高州城区总体规划的设想

  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2月视察高州时指出:“高州要继续作出新的成绩”。高州城市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也有很多有利的因素,完全可以把高州建设好。要把城市建设好,首先要把城市规划好,并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指道城市建设和管理。对于高州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本研究提出以下八项设想。

  (1)开发城南新区并建设城市中轴线

  开发建设挂榜岭以南的城南新区,进一步扩大城区。城南新区应建成道路宽敞、高緑化率、高文化含量的现代化商住区。

  开发建设从市政府到上坡乡的府前路城市中轴线,继承和延伸高州的“市脉”,形成高州城市的标志路和风景路。新区府前路即府前南路按宽度60m规划建设,现今的府前路即府前北路维持现状,但也要按宽度60m进行规划控制。

  在这条中轴线上规划建设三个广场:市政府门前的人民广场,隧道南出口处的挂榜文化广场,南入口处的前门广场。

  (2)建设鉴江两岸风景带

  鉴江,对于高州,是历史,是生机,也是文化底藴的象征。犹如环城玉带的鉴江,正是高州独特的城市景色,在高州城市特色的塑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从平山到康垌的鉴江河段为城区河段,两岸应首先进行规划控制,并继续和逐步进行整理建设,两岸都要求堤、路、緑化带相结合,但不要求两岸全程都统一规格。有些岸段,如观山寺、南宫岭、上菠萝埗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整理,但要有緑化带和通行行人的道路。

  两岸应有河堤,堤路结合,并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但不必要求全部堤岸用水泥岩石砌建,有些没有冲刷的平顺岸段,可维持泥土堤岸,使部分河段保留自然景色。

  城区河段的河道应进行必要的清理疏浚,在不妨碍通航和行洪的前提下,可在下游适当位置建设拦河坝(最好建橡皮坝),提高水位,改善河面景观。

  整理建设鉴江城区河段两岸的最终目标是把鉴江两岸建成城市景观带,实现防洪、美城、上地增值三功效。

  (3)建设笔架山——挂榜岭风景区

  现今,每逢节假日,数以万计的高州人,走着还不是路的崎岖小路,登上笔架山——挂榜岭游览休闲,笔架山——挂榜岭已成为高州的“白云山”。

  首先要确立笔架山——挂榜岭作为高州城区重点风景区的地位,并先做好规划控制;然后招聘风景园林研究设计机构做好风景区建设的规划设计;再按先易后难、先路后景、先成型后精雕的原则进行建设。

  在笔架山——挂榜岭风景区的西头,逐步清拆和征收从收费站至秋林医院一带的工厂、仓库龢民房,建设笔架山——挂榜岭风景区大门,以及旅游接待宾馆和休闲会所。

  (4)建设中山路特色商业街

  高州城自作县治始已有1400多年,历史上是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粤西桂东的军事中心。而且高州古城有九街十八巷之说,当年也能把九街十八巷的名称一一道出。这样的一座古城本身极具历史价值,不挖掘、不弘扬高州古城的历史价值,实在惋惜。

  以中山路为中心,以环城路为边界的高州古城,应整体上加以保护,原则上不进行大拆大建,以维修、修复、整饰为主。潘州中路应恢复环城南路原名,保留古城的地名文化,为当代人留下一个高州古城的完整概念。

  维修整饰从东门至鉴江桥头的中山路及南华路,建成以南方骑楼为建筑特色,以销售文化用品、工艺品、高州特产及其加工品为主的特色商业街。通过中山路商业街把冼太庙、潘州公园、瀛洲公园、观山寺、宝光塔、缅茄古树以及规划建设的高州文化博物馆连成一体,形成高州古城文化。

  (5)规划建设高州教育城

  高州的教育自古闻名,今更辉煌。高州的教育不仅在高州发展成就上要大书特书,而且在城市建设上应有浓重的一笔。

  规划在城东谢村地区,占地2500~3000亩,建设高州教育城,应先在用地上进行规划控制。

  建设教育城首批迁入高州市第二中学和高州市第一小学。并筹建以高中起点的开设果蔬、园艺、村镇规划、农村建筑、乡镇管理等专业的高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新建从小学起就学英语、计算机,并开展实验教学的高州实验小学。

  (6)规划建设高州文化博物馆

  高州文化底藴深厚,影响深远。冼夫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这是高州文化的瑰宝。近现代,高州也是文化大县。高州农民木刻,曾与陕西户县农民版画相媲美。高州木偶,特别是单人木偶是民间艺术的一絶,高州与吴川、电白、化州、廉江被称为“木偶之乡”。粤剧、乒乓球、马拉松都曾闻名南粤。2000年国家主席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高州,在高州发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州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峰。

  高州说古道今,文化是个品牌。现今正值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广东建设成文化大省的时机,高州也应建成文化大县(市)。所以,建议规划建设大型的高州文化博物馆。

  高州文化博物馆规划建在潘州公园北边、高州冼太庙西侧,占地10000m2,建筑面积15000m2。高州文化博物馆收藏、陈列、展览高州古城文化、冼太文化、高凉文化、粤西文化、鉴江文化和高州文化,使之成为粤西地区的古今文化研究和交流中心。

  (7)开发建设工业区

  高州经济要腾飞,首先要靠工业,发展工业是高州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已成共识。工业具有集聚性,高州发展工业不能“处处冒烟”,应向高州城区和四个中心镇集聚。为此,高州城区应开发足够需要的工业区。

  根据以往的规划,并考虑交通的变化、地理环境条件、与城市的协作联系等因素,在荷荔大桥至康垌的鉴江两岸,左岸即石仔岭西侧,右岸即红花地区,规划建设两块工业区。

  (8)加强城市生态建设

  生态城市是当今城市建设的潮流,也是城市人的企盼。搞城市建设首先应把城市看作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创造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享受需要的人居环境。城市应贴切自然,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打开窗户见緑地,躺在床上能闻鸟。

  高州加强城市生态建设,首先要扩大緑化概念,引道基本农田保护区、林地、园地、水系和城市緑地形成一体化系统。

  其次要对城市建设规划控制区进行生态区划和规划,先区划后规划。高州城区可划分为:①生态敏感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水源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②生态中低敏感区,包括一般农业用地、未利用或低度利用地、规划待开发土地;③生态非敏感区,即城市建成区。然后,根据不同生态区的不同管治要求做规划,生态敏感区是生态严管区,要絶对保护,生态已破坏的要迅速恢复;中低敏感区是生态控制区,控制开发强度和建设规模,发展生态产业,控制污染,加强緑化;非敏感区是生态协调区,增加緑化,控制污染,做到緑化和环境达标。

  再次要抓好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

  (六)运用经营理念建设、经营和管理城市

  城市经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城市载体及其公共资产,运用市场机制运作,以实施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建设。运用城市载体及其公共资产进行经营的产业包括房地产业、场所租赁业、物流业、广告业、会展业、演出业等。

  对于城市载体及其公共资产不仅要重视其公益性,也要重视它的财产性,应当运用经营理念建设城市、经营城市和管理城市。经营理念既指筹划营谋,也指经营办理。城市经营得好,可以生财、聚财。但搞城市经营须坚持:(1)国营资产不流失;(2)不违反法律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3)可持续发展。

  1城市土地应由政府集中经营

  土地是城市最重要的国有资产,应由政府集中经营。(1)组织土地基金,建立土地储备制度;(2)高州城区和中心镇城市规划控制区内仍属集体所有的土地,应积极稳妥地转为国有,属于建设用地的由政府按规划分期分批开发为熟地,至少达到三通一平标准,然后分期分批批租出让;(3)已经批租出让而超过合同约定开发期未开发的国有土地,以及烂尾地,政府应按法律收回,加以开发或整理,再分期分批批租出让。

  2建设一批经营性场地

  政府可以利用土地及其他公共资产建设一批经营性场地,并由政府取得经营收入。(1)在高州城区、金山开发区、四个中心镇规划建设的工业区,都搞成工业园区,由政府征地并开发成工业用地,然后批租给开发商建设工业厂房出租给工业主办工业,政府从工业园区收取场地租和场地管理费;(2)在高州城区西北部洛湛铁路、广茂(北线)高速公路、207国道入城处和南部高水公路、高茂公路入口处建设大型专业市场,不仅要搞“资源”经济,而且要搞“零资源”经济。利用高州几千个购销单位、几万名购销人员,千军万马在全国搞流通的优势,不仅把高州水果、蔬菜贩运出去,还要把全国的商品贩运回来,形成专业性的大型的商品批发市场,政府从专业市场中收取场地租金和场地管理费;(3)目前已建成或正在筹建的娱乐场地、旅游观赏景点,包括冼太庙、观荔阁等,应当设门适当收费,政府有点收入,也可凸显景点地位。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